08.14 “六穩”基調利好信息經濟 運營商培育創新動能爭當領頭羊

在內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全球貿易衝突不斷升級的背景下,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意味著“穩”成為下半年經濟工作主旋律。隨著宏觀調控和具體政策效果的逐漸顯現,我們將堅定對中國經濟前景應有的信心。

不可忽視的是,信息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由此來看,信息通信業將是中國力保“六穩”的主力軍。作為通信業領頭羊,運營商需把握大勢,創新不止,助推中國經濟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

信息化注智中國經濟,電信業扛大旗

當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經濟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日趨明顯,尤其是在“六穩”基調下將持續釋放利好。

習近平同志曾提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有力論斷。當前,信息化已是現代化建設和國家間競爭的主戰場,是一場必須取勝的競賽,必須放在優先和首要的位置來考慮。我們要牢牢把握“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這條主線,以建設網絡強國為目標,著力增強國家信息化發展能力,著力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構築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

從經濟社會發展看,電信業是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行業。這其中,電信運營商作為國有特大型通信骨幹企業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更要當好“帶頭大哥”,在新時代扛起“建設網絡強國、共築美好生活”的責任與擔當。

爭當領頭羊,運營商創新不止

信息化發展很快,不進則退,慢進亦退。運營商深諳,要想成為中國信息通信業的領頭羊,必須堅持創新。有目共睹的是,近些年,幾家運營商緊扣時代發展需要,在正確的時間節點有前瞻性地進行創新,在打造信息化應用、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成績斐然。

中國電信作為電信業“老大哥”,創新爭先不落人後。中國電信全球首發5G技術白皮書,闡述了其首創的5G“三朵雲”目標網絡架構,提出了4G/5G協同和固移融合的5G無線網、核心網、承載網的近期和中遠期發展策略。基於自主研發和合作創新,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電信共主導5G國際標準項目及任務31項,提交國際文稿457篇;申請技術專利190項,其中143項獲得專利保護;承擔了5G方面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9項,其中牽頭7項。

作為混改先行軍,中國聯通的創新舉措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中國聯通與騰訊合作的大王卡將互聯網公司與運營商合作的定向流量設計發展到了極致,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合作,率先開啟無人零售與通信服務的創新合作模式,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也進行了大尺度改革創新。

中國移動加快打造有競爭力的數字化產品,強化內容經營。繼早年成立幾大互聯網內容運營基地、中移互聯網公司和咪咕互娛公司後,中國移動還通過參與《速度與激情》電影的攝製與發行、贊助馬拉松、與蘇寧合作歐冠和五大聯賽等足球直播、拿下2018年世界盃直播轉播權等,走出了廣闊的內容全IP運營之路。

創新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密碼

“穩”是基調,改革託底。科技創新正成為中國財富的增長密碼,這一態勢將日趨明顯。

時代在變,運營商也要變。一方面,隨著行業天花板日漸低垂,“增量不增收”已成運營商難以迴避的現實;另一方面,市場趨於飽和,運營商缺乏核心競爭力,同質化競爭更趨激烈。由此,以價格戰的爭奪用戶似乎已成運營商目前的主要競爭點。然而,運營商不斷打出“捆捆捆、送送送”促銷牌,這樣的方式不僅簡單粗暴,更有損運營商自身形象,在同質化競爭下還將使得運營商的邊際效益為零。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新形勢,運營商應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力,打造支撐企業價值新增長的數字化服務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當然,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遠兮,唯有對當前形勢有著清醒認識,對中國未來經濟有著足夠信心,才能保持發展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