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祕武器有多強大

解析《無名島》的秘密——魚雷艇篇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1982年,被稱為美軍核潛艇之父的海曼·里科夫上將來華訪問,受到我國有關領導的特殊禮遇,雙方的洽談親切而友好

但是,里科夫的一個要求直到他離去也沒有得到滿足——他希望參觀中國的核潛艇。這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老技術軍官的私人願望,因為里科夫曾經避開其他美軍人員,小聲對翻譯蘇榮說:

“我從事核潛艇事業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世界上的核潛艇我幾乎都看過了,只有中國的核潛艇我還沒有看過,我是多麼想看一看啊……”

“你們不要向我保密,讓我看先進的東西,我可以給你們指點。”

然而,事關國家機密,他的這個要求最終也沒有被批准,作為替代,里科夫參觀了我國當時常規動力潛艇中最先進的033艇,悵然而歸。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中國核潛艇的亮相,還要多年以後

各國軍隊都強調保密,我國對軍事秘密同樣諱莫如深,這幾乎已經是公認的事情了。

只是這樣一來難免矯枉過正,一些本可以正常展示給公眾的軍事信息也遭到了屏蔽,加上建國後相當長時期內信息資料的匱乏,如我少年時那樣的小軍迷,往往會因為一張帶著八一軍旗的戰艦或戰機照片而沉醉其中,甚至彼此爭論不休,討論中國又有了什麼新的護國神器。結果,當然是常常南轅北轍。

然而,偏偏有些意外的地方,你會發現某個“秘密”,不經意地露出來。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1959年謝鐵驪導演的《無名島》,如果內行來看,便會發現其中暗藏了相當多那個時代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堪稱“軍事秘密”的內容,可以想象,如果當時也有網絡評論的話,大概“某國嚇尿”的網評會充斥屏幕。

《無名島》是一部海軍題材的軍事影片,大致內容是人民海軍魚雷艇隊在金門附近突襲國民黨海軍太成號戰艦,負傷的353號艇在無法返航的情況下單艇獨雷撞沉了太成號。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353艇負傷後,官兵在努力進行損管,可以看出這是人民海軍五十年代最先進的蘇制123K型魚雷艇,北約編號“P-4”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這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的一型鋁製輕型魚雷艇,裝備460毫米魚雷兩枚,12.6毫米機槍兩艇

有意思的是這種魚雷艇的兩挺機槍裝在艇尾,而前甲板上沒有任何自衛武器——一般軍艦都會有前主炮,前主炮往往還是全艦火力最強的。P-4艇設計為什麼這麼特別呢?

這是因為設計上這種魚雷艇的用途是利用速度奇襲敵大型艦艇,不會像電影中那樣風馳電掣地向敵人發起騎兵式的衝鋒,而是偷偷靠近,打了就跑。所以,它在前部安裝自衛武器沒有意義,只有防雷完畢後才會用機槍掩護退卻。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在放棄魚雷艇後,海軍官兵穿好救生衣開始跳水,注意,他們身後的雙聯裝高射機槍是可以旋轉360度的,這意味著它對於側前方的目標也有一定打擊能力,只是比較勉強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後來中國海軍自制的魚雷艇也有前部加裝機槍甚至機炮的,這是因為在我國沿海的戰鬥有一定特殊性,人民海軍的魚雷艇經常會和中小型國民黨軍艦發生戰鬥,它們的火力沒有那麼強,所以魚雷艇有時候也會強攻,在前甲板安裝機槍乃至機炮就有價值了。

這種P-4魚雷快艇噸位只有19.5噸,但仍被視為神兵利器,它們有兩個此前中國軍艦沒有的優點——

第一,它居然裝備了當時被認為十分先進的雷達。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就是棄艦降旗儀式(海軍很講這樣的規矩)背景中這個類似瓜皮帽的小東西,卻是我國海軍電子系統質的飛躍

後來我們設計第一型自行建造的護衛艦時,便只有這一型雷達可用。當時的主管領導認為“瓜皮帽”太醜,於是把外殼摘了,擴大天線,讓它看起來威風一些,這個古怪的新式雷達把世界各國都“驚到”了,實際上性能毫無提高。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這型雷艇另一個了不起的地方是航速可以達到46節。

這比平均時速不超過20節的國民黨海軍艦艇快了一倍多,所以個頭雖小,打個伏擊或偷襲還是很適用的。這也使它在最後撞擊敵艦成功的情節更加符合邏輯。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戰鬥中遭到打擊的國民黨太成號軍艦是虛構的,從造型上看,它應該是國民黨海軍從美國引進的PGM巡邏艦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對比一下會發現很像,不過這種軍艦解放軍從來沒繳獲過,估計影片中的太成號是模型

這是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後從美軍大量接收的一種巡邏炮艦,內部稱為江字號,1954年就接收了十艘。

它的標準排水量280噸,滿載排水量約400噸,裝備3英寸炮一門,小口徑炮若干,屬於中小型艦艇,本不應該是魚雷艇的打擊目標,但因為國民黨海軍將其大量用於前線,人民海軍的魚雷艇也經常拿它“開葷”。其中類似影片中戰鬥的作戰也有一次,便是102艇單艇獨雷擊沉洞庭號炮艦的戰例。

此戰發生於1955年1月初一江山島戰役準備階段,為奪取制海權,在浙江省白巖山錨地待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三艘,於10日晚奉命對大陳島西南海面的國民黨海軍艦艇出擊,但沒能擊中目標。

其中102艇左管魚雷因故障未能射出,故障排除後,目力發現國民黨海軍“洞庭”號炮艦由北向南偏西巡弋,距離約50鏈(1鏈相當於1/10海里)。

23時19分,102艇駛至距敵艦2鏈以內時突然發射左管魚雷。“洞庭”號艦體中部被擊中,失去機動能力,漂流至格嶼島東南4海里處,於11日2時27分沉沒。

可見這種魚雷艇是頗有戰鬥力的,但是它畢竟太輕了,根本沒有裝甲,所以戰鬥中捱上幾發炮彈就會撐不住——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影片製作得很精緻,連戰鬥中魚雷艇指揮台被國民黨軍炮彈撕開的彈洞都做出來了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影片中535號魚雷艇被迫放棄的原因是被炮彈擊穿底艙進水,堵漏無效

這個鏡頭實際上頗有問題,從甲板的破壞情況來看,該艇是從內部遭到打擊而不是外部,所以撕裂的鋼板才向上翻卷,這肯定不符合邏輯。

在進水過快,無法返回的情況下,535艇艇長在下達棄艇命令後,讓其餘人員跳水逃生,自己只留一名魚雷兵配合,駕艇試圖撞擊太成艦。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影片中太成號組織火力阻擊魚雷艇的衝擊,但沒能成功

在歷史上,也確實有人民海軍艦艇撞擊國民黨海軍軍艦成功的事例,那是披山島海戰中,414艇撞擊了新寶順號炮艦,造成其沉沒。

但那是在錨泊狀態,真在海戰中這等撞擊的場面是不容易看到的,更大的可能是魚雷艇在途中被擊沉。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倒是影片刻畫了近距離國民黨海軍軍官用湯姆衝鋒槍打穿魚雷艇的駕駛臺護板的場面,體現了這種輕武器的強悍,也反映了敵人並非膿包,否則我們的英雄豈不是隻比膿包強一點?

要是沒有這部電影,老百姓根本意識不到中國這種神秘武器有多強大

▲ 撞上了,大爆炸中兩艦同歸於盡(解放軍的兩名官兵及時跳海,沒有犧牲),這是一個既反映了中國海軍傳統的鄧世昌情結,又反映瞭解放軍“刺刀見紅”精神的革命浪漫主義結局,符合當時與當下的審美觀

不管怎麼樣,這部影片給我們較為直觀地反映了魚雷艇的作戰,大部分還是比較寫實的。這是當時人民海軍實戰中最有效的攻擊兵器,曾在臺海給國民黨軍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如果沒看過這部電影,對魚雷艇作戰,當時的一般百姓多半是毫無概念的,謝鐵驪導演在軍事普及方面可謂功不可沒。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