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以房養老,你願意嗎?

人口老齡化倒逼“以房養老”商業保險切換至快進模式。近日銀保監會發布文件明確,以房養老將從目前的試點擴大到全國範圍開展。有人認為,“反向抵押、以房養老”這個產品,未來很可能會成為更多老人的選項,但也有人表示,“以房養老”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房地產與金融進行重新捆綁會再次增加金融體系中的房地產風險等。

以房养老,你愿意吗?

01

“以房養老”在全國啟程

8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擴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開展範圍的通知》(簡稱《通知》)。據報道,《通知》意在補充中國傳統養老方式的金融創新型產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將從目前的試點擴大到全國範圍開展。

所謂的“以房養老”就是變賣房地產養老。根據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規則,老年人向保險公司抵押房地產獲得保險公司每月支付的養老金直至老年人死亡。當老年人死亡後,保險公司將獲得老年人所抵押房地產的產權。

根據這套操作流程,“以房養老”實則是保險公司分期付款,從民間收購房地產的一個流程。

“以房養老”的本質目的是為了補充國內養老體系。今年6月13日,國務院向外公佈了《國務院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該文件明確,地方上比例從3%起步,採取人均定額的方式進行撥付,離退休人員多的省份將獲得更多的調劑金。

02

五年試點進展緩慢

早在5年前,國內就已提出“以房養老”概念。

2013年,國務院在《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鼓勵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2014年6月,原保監會正式發佈《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並提出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2016年7月,原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延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期間並擴大試點範圍的通知》,宣佈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期間延長至2018年6月30日,試點範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和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

2017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反向抵押保險等適老性強的商業保險,並提出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反向抵押保險業務,在房地產交易、登記、公證等機構設立綠色通道、降低收費標準,簡化辦事程序,提升服務效率。

自“以房養老”保險試點以來,有多家保險公司得到了試點資格,但開展業務的僅幸福人壽一家。截至2018年4月底,幸福人壽累計僅承保了130單(93戶),其中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保單數佔總數的80%。另外,浙江2016年進入“以房養老”試點以後,就著手推進相關工作,但進展緩慢,直到現在才誕生第一單。

業內人士指出,該模式目前缺乏配套的落地政策,加上人們觀念和房子價值波動等因素,市場參與度低是必然的。比如,在目前模式下,老人領取的養老金是固定的,但在身故後其房產變現的價值有可能少於其累計領取的養老金,由此產生的資金缺口,由險企方單獨承擔。

為此,在進行全國推廣的同時,《通知》也不忘指出,保險機構要做好金融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等綜合研判,加強“以房養老保險”的風險防範,同時也要積極創新產品,豐富保障內容,有效滿足社會養老需求。

03

“以房養老”也會帶來副作用

據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2017年全國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佔總人口比重達17.3%。我國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由於上世紀70年代以來獨生子女較多,將來“四二一”家庭結構比較普遍,一對夫妻要撫養一個子女,照顧四個老人。目前全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老年人對於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

“以房養老”作為應對老齡化的一種新型養老保障模式,備受關注。

因此,此次銀保監會發文要求要做好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綜合研判,加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的風險防範與把控,積極創新產品,豐富保障內容,拓展保障形式,有效滿足社會養老需求,增加老年人養老選擇,並要求各保監局做好市場監管工作。

但是,“以房養老”本身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與房地產宏觀調控主旨背離。

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為了切除毒瘤,原本金融體系與房地產的關係正在分割。然而,改革尚未成功,有人卻要倒退。

保險雖然不如銀行,但也是金融體系三駕馬車之一。房地產大而不能倒的問題癥結在於頭頂金融這頂保護傘。房地產與金融捆綁過於緊密導致房地產大而不能倒,即使明明知道房地產泡沫嚴重也不能輕易刺破泡沫。因為金融行業是維持整個經濟體系運作的心臟,金融行業發生問題則必定導致系統性風險爆發。如果房地產泡沫破滅的話,金融體系必然遭受波及進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因此,“以房養老”執行過程中,房地產與金融進行重新捆綁會再次增加金融體系中的房地產風險。從整個金融系統性風險考慮,保險體系積累大量房地產風險與銀行體系積累大量房地產風險所構成的潛在威脅其實差不多。

其二,關注潛在道德風險。

“以房養老”是通過讓老年人變賣房產獲得養老金。而放眼國內,有多少家庭買一套房是靠一代人自己努力實現的?真實的現狀是,大多數家庭需要依靠兩代甚至三代人的積蓄才能供得起一套房。如果一個家庭辛苦買下一套房後,最後的結果是還要賣掉,這讓人們如何接受?

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前家家都為了一套房竭盡全力的情況下,老年人“以房養老”存在諸多道德障礙,是否會破壞家庭關係?是否會引發一些不滿情緒?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保險公司根據老年人的壽命估算分期付款的時間和金額,但人的壽命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果老年人壽命延長超出保險付款時間的話,難道要把老年人趕出去嗎?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曾表示,“以房養老”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金融服務工具和產品,是一種市場行為,是一種自願的、可選擇的、補充的養老方式,不是一項養老政策。

業內普遍認為,作為一種非主流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不會替代政府承擔的基本養老責任。對於政府所應起到的作用,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曾表示,在“以房養老”試點過程中,政府應當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體系,完善相關的房產評估、政策諮詢、糾紛仲裁、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相關衍生產品的創新,使“以房養老”更符合我國國情,更能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本文由NFI綜合自福布斯公眾號、新快報、中國房地產報)以房養老,你願意嗎?

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起,與天津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蔡鄂生擔任院長,由天津市代表性金融機構擔任創始理事單位。

研究院致力於新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力爭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新金融智庫,努力提供一流的研究產品,開展高層次、有實效的研討活動,為天津金融創新發展搭建一流的研究與交流平臺,為天津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建設獻計獻策,並服務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