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普京的勝利,俄羅斯10萬大軍直撲車臣,心理戰術瓦解敵軍士氣

1999年8月—2000年12月,俄政府和軍隊為徹底消滅車臣非法武裝,實施了第二次車臣戰爭。此次戰爭充分吸取了第一次車臣戰爭失敗的教訓,經過精心準備,縝密籌劃,殲滅了大部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初步達成預定戰爭目的。在整個作戰行動中,心理戰在俄政府和軍隊摧毀車臣武裝作戰力量、瓦解其軍心士氣、爭取民眾支持等過程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地加速了此次戰爭的進程。

點擊閱讀【 】

普京的勝利,俄羅斯10萬大軍直撲車臣,心理戰術瓦解敵軍士氣

普京的勝利,俄羅斯10萬大軍直撲車臣,心理戰術瓦解敵軍士氣

忍無可忍,再次出兵

1999年8月,維持了3年相對平靜的車臣局勢再度惡化,車臣武裝分子乘俄羅斯國內形勢複雜之機公開向俄當局挑釁。車臣總統馬斯哈托夫倚仗其有2.5萬精兵強將,公開指使車臣叛匪入侵俄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接連製造多起邊境流血事件。在遭到俄軍沉重打擊後,車臣叛匪又在莫斯科等地連續製造7起恐怖爆炸事件,造成近300人喪生,千餘人受傷。俄羅斯政府忍無可忍,決定再次出兵車臣。8月12日起,俄空軍動用蘇-24轟炸機對車臣境內藏有武裝分子的村莊進行轟炸,第二次車臣戰爭從此開始。

連環四招,剿滅頑敵

第二次車臣戰爭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俄軍調集重兵從空中和地面對車臣邊境實施封鎖,切斷了車臣同外界的聯繫,並向車臣縱深推進;第二階段,俄軍清除了格羅茲尼外圍大部具有戰術價值的據點,將非法武裝壓迫至格羅茲尼附近,達成了對非法武裝的合圍;第三階段,俄軍對格羅茲尼發起總攻,殲滅了大量非法武裝有生力量,全面控制了格羅茲尼;第四階段,俄軍展開全面圍剿南部山區殘餘非法武裝的作戰行動。

第一階段:調兵遣將,多路推進。此次作戰,俄軍共動用了國防部、內務部、安全局、邊防總局等部門10萬餘兵力,成立了北高加索聯合軍隊集群司令部,並按戰役方向先後建立了東、西、北、南四個作戰集團。

為配合地面作戰,俄軍還出動了北高加索軍區第1近衛強擊航空師、第10混合航空兵師和第105混合航空兵師等航空部隊。

普京的勝利,俄羅斯10萬大軍直撲車臣,心理戰術瓦解敵軍士氣

戰爭開始時,俄軍首先對車臣全境的軍事基地等區域實施了猛烈轟炸,切斷了車臣與外界的聯繫

9月17日戰鬥正式打響。俄軍首先對車臣全境的軍事基地、彈藥庫、公路、橋樑、機場等場所實施了猛烈轟炸,摧毀車臣電視臺和通訊設施,切斷了車臣與外界的聯繫。

10月1日,俄軍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掩護下,兵分三路,從達吉斯坦、印古什和斯塔夫羅波爾突入車臣,對車臣形成了三面夾擊之勢。

10月15日,俄軍完全控制了車臣捷列克河以北的舍爾科夫斯卡婭、納德捷列廳諾耶和納烏爾斯基3個地區,建立了由3道防線組成的安全區。

10月21日,經過簡單休整的各路俄軍再次發起攻擊。北部作戰集團渡過捷列克河,並隨後控制了距格羅茲尼市不到5千米的五一村和薩多沃耶兩個村莊。西部作戰集團則控制了車臣—印古什邊界,使俄軍有了安全可靠的後方。東部作戰集團於11月12日清晨在當地人員和志願者協助下,裡應外合佔領了古傑爾梅斯。

第二階段:東西夾擊,清掃外圍。

至12月3日,各路俄軍先後奪控了古傑爾梅斯、阿爾貢、托爾斯泰—尤爾特等重要城鎮和90多個村莊,切斷了格羅茲尼與外部的聯繫。俄軍聯合戰役集團司令卡贊採夫決心東西夾擊,奪佔烏魯斯—馬爾坦地區,掃清格羅茲尼外圍據點。

12月4日凌晨,俄空軍對位於格羅茲尼西南的阿奇霍伊—馬爾坦區和烏魯斯—馬爾坦鎮進行了戰爭爆發以來最為猛烈的空襲。隨後,俄東、西作戰集團分別對兩鎮發起強攻。由於駐紮在馬爾坦的大部非法武裝已被瓦解,俄軍西部集團於12月5日夜很快控制了這一地區。

12月5日,東部作戰集團與馬爾坦鎮守敵在第一道防禦陣地上展開激戰。12月6日,俄軍再次集中空中火力對非法武裝防守陣地進行“超飽和”空襲。12月7日凌晨,俄軍依靠絕對優勢火力攻佔了馬爾坦鎮,並順勢奪佔與之相鄰的巴穆特鎮。12月12日,面對俄軍的嚴密圍困,防守沙利的非法武裝不得不棄城而逃,俄軍輕鬆拿下沙利市。

至此,俄軍佔領了97個居民點,清除了格羅茲尼外圍大部具有戰術價值的據點,達成了進一步封鎖格羅茲尼的目的。

第三階段,關門打狗,血戰敵都。

12月17日凌晨,俄軍對格羅茲尼發起了總攻。俄軍若干個強擊支隊和強擊群在當地600多名民兵帶領下,從東西兩翼向市中心的“米努特卡”廣場發起強攻。

至12月底,東部作戰集團攻佔了被稱為格羅茲尼“鎖鑰”的漢卡拉和舊松扎地區;北部作戰集團推進至距市中心敵防禦陣地前沿僅900米處;西部作戰集團控制了格羅茲尼西北部的老工業區,車臣非法武裝防禦地區被迫限制在市中心的狹窄地區。

普京的勝利,俄羅斯10萬大軍直撲車臣,心理戰術瓦解敵軍士氣

俄羅斯蘇-24戰鬥轟炸機

2000年1月17日凌晨,俄軍對格市中心進行了長時間、高強度的“飽和”轟炸。俄軍幾十個強擊支隊和強擊群如下山的猛虎同時撲向市中心,激烈的巷戰達到白熱化。1月31日,俄軍終於佔領米努特卡廣場,殲敵700餘人。這一行動,徹底動搖了叛匪固守格市的決心。經過40天的激戰,俄軍於2月6日攻佔了車臣叛匪在格市的最後一個據點——格羅茲尼工廠區。

至此,俄軍以傷亡4300人的代價全部佔領了該市,殲敵1萬餘名,控制了車臣90%以上的領土,取得了車臣戰爭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階段:乘勝追擊,清剿殘敵。俄軍佔領車臣首府後,經過短暫的休整,於2000年2初組建了以空降兵為主的南部集團。該集團主要任務是封鎖車臣南部邊境,拘捕叛匪頭目。

隨著包圍圈的日益縮小,車臣叛匪發瘋似地突圍,但負出了慘重代價。僅在阿爾貢峽谷東部的謝里明達—烏仁村和烏魯斯—基爾特村,就被擊斃1600人,在韋傑諾峽谷東部加爾格村被擊斃672人。之後非法武裝分子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在俄軍後方開展游擊戰,企圖阻撓牽制俄軍在南部山區的清剿,妄圖挽救其失敗的命運,但終究沒有成功。

聯合作戰,攻心為上

第二次車臣戰爭是俄聯邦武裝力量與其他強力部門聯合進行的一場大規模反恐怖特種作戰。俄聯邦政府軍通過聯合作戰、綜合打擊,加上攻心宣傳、離間瓦解等多種心理戰手段,不僅殲滅了大部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總體上控制了車臣地區,而且具有明顯的心理戰意圖。

巧借名目,爭奪道義制高點。第二次車臣戰爭,既是武力戰,又是心理戰。戰爭發起前,俄當局高舉“反恐怖主義、維護國家統一”的旗幟,俄軍包括總統普京、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及前線指揮官在內的高級將領均異口同聲地表示俄軍遂行的是“捍衛國家統一,維護俄國家利益”的正義行動,“全殲車臣境內的一切匪徒、徹底剷除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理所當然。

威懾恫嚇,削弱瓦解敵軍士氣。俄軍從發動軍事行動伊始,即充分運用網絡、廣播等現代傳媒手段,採取恐嚇方式,對車臣武裝官員、部隊官兵進行攻心宣傳:要求車臣武裝“放下武器”,立即“回家”,否則會被就地消滅;要求車臣武裝指揮官立即停止作戰行動,否則將被送上國際法庭;發送電子郵件赤裸裸地威脅車臣武裝高級官員稱:“我們已掌握您指揮所的GPS座標,這些座標已輸入巡航導彈的程序,您打算怎麼辦?”

通過一系列攻心宣傳,給車臣武裝官員、部隊官兵和支持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震懾,以致出現2名飛行員拒絕執行轟炸任務叛逃以及數名高官不戰而降,有效瓦解了車臣武裝的士氣,削弱其各級指揮,渙散了部隊的戰鬥力。

重視宣傳,爭取群眾瓦解敵方陣營。俄軍認真吸取了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教訓,非常重視利用媒體大力宣傳俄軍事行動的意義。專門成立了北高加索新聞中心,及時報道俄軍戰績,鼓舞士氣,贏得民心;俄代總統普京還多次發表講話,稱俄“不是在同伊斯蘭教徒,而是在同恐怖分子做鬥爭”,同時,俄軍用精確制導導彈摧毀了進行分裂宣傳的車臣電視臺,使車臣當局成了“啞巴”,確保了俄方無論在輿論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時刻掌握主動權。

普京的勝利,俄羅斯10萬大軍直撲車臣,心理戰術瓦解敵軍士氣

俄軍對車臣叛匪的包圍圈日益縮小

俄軍利用自身的宣傳優勢,加緊對車臣武裝軍政人員親信及車臣民眾實施輿論離間,有效的宣傳不僅使車臣武裝人心渙散,軍隊戰鬥力遭到極大削弱,更是對爭取民眾支持起到了積極作用,車臣廣大群眾對此次戰爭的態度與第一次車臣戰爭明顯不同,紛紛加入到瓦解敵軍的行列。車臣民兵組織了2000多人配合行動,在對格羅茲尼的攻堅戰中,衝在最前面的不是正規軍,而是熟悉該城底細的600名車臣民兵。

外交斡旋,贏得廣泛理解支持。在爭取國內民眾的同時,俄政府還十分注重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當時,在外部環境中干涉車臣事務的勢力有三類:一是借車臣事件向俄施壓進而削弱俄的國家,如美國和歐盟;二是與車臣有密切宗教聯繫的國家,如伊朗、沙特等;三是與車臣有共同邊境的獨聯體國家,如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

俄當局認為,如果處理不好同上述三類國家關係,車臣問題就有國際化的危險,基於此俄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動。戰爭開始後,俄外長立即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八國集團、獨聯體、歐盟以及某些伊斯蘭國家的外長,強調任何對恐怖分子的支持都將被視為粗暴干涉俄內政;為防止某些伊斯蘭教組織向車臣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俄外交部召見了一些阿拉伯國家駐俄使節,指出“車臣武裝分子以宗教為掩護,從事與宗教毫無共同之處的恐怖活動,教友不應予以支持”;俄還派特使前往伊朗、巴基斯坦、沙特等國,闡明俄在車臣的行動“完全是針對恐怖分子的”;俄外長緊急出訪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兩國,就共同防範和打擊極端民族分裂勢力達成共識,並簽署了三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協議。通過這些外交活動,俄得到一些國家理解,為順利進行軍事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