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立邦、多樂士會被誰超越?

國產力量大崛起的背景下,外資品牌的走向備受關注。

在建材家居與裝修、室內設計舞臺上,一些細分領域,依然有幾家老牌外資扮演主角,比如建築與家裝塗料板塊的立邦、多樂士;高端衛浴市場的科勒、TOTO等。

早在8年前的時候,大材研究創始人鄧超明就曾連續撰寫多篇文章,分析立邦、多樂士崛起原因,比如《立邦在中國是怎樣成功的》《打敗立邦的時機已經到來!》等,8年過去,這兩家品牌依然堅挺。

以三棵樹、嘉寶莉、美塗士等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規模或多或少有所擴大,尤其是三棵樹表現相當出色,但依然無法替代立邦、多樂士在中國家裝市場的地位。出乎意料的是,防水材料領域,東方雨虹殺出,碾壓了絕大多數外資,正式封王。

國產上位,重新洗牌,搶頭把交椅,依然是裝修塗料市場下一個五年的主題。

01 立邦、多樂士在中國是如何成功的?

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塗料公司並不少,為什麼立邦與多樂士能夠攻城掠寨,這背後有很多原因,

大材研究認為,搶先登陸、全面發力、產品創新引流潮流、重金投入高舉高打、渠道快速擴張等,都是成就這兩家公司的關鍵因素。

早在1992年,立時集團及所屬立邦漆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並在大陸開辦了多家獨資企業,一不小心,它已經在中國市場耨26年。

多樂士的動作也比較快,大材研究查詢到的時間是,多樂士是在1993年入華的,緊跟立邦。而它後來的兄弟品牌來威漆,也在1998年登陸中國市場。

再看其它國外的塗料品牌,動手相對晚一些,比如芬蘭的芬琳漆,2007年才進中國,最近幾年也在努力。德國的都芳漆來華的時間是1996年,晚了三年,市場份額相對少一點,但能夠擠進第二梯隊。

不過也有很早就出手的公司,比如PPG,據說1980年代的時候,就在開發中國市場。1994年之後,陸續在天津、蘇州、崑山等地建廠,但是它的大師漆名氣並不響,只能到第三梯隊裡找位置。

立邦開發中國市場的時間早,而且動作猛,連續設立了多家獨資與合資公司,這種做法無疑給後面打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比如:

1992年成立的立邦廣東公司、立邦中國公司,1995年又建成廊坊立邦塗料公司,還有蘇州立邦雅士利塗料、重慶立邦、立邦塗料成都基地等。

在品牌建設、渠道策略、廣告攻勢、產品創新,以及骨幹團隊等方面,都有它的亮點,比如產品策略,高端拉形象,中端做銷量!

率先推出高端產品“三合一”,但推廣重點卻放在中端產品“美得麗”、“永得麗”等,價格在100多元,賣得相當好。

之後,在三合一基礎上,立邦繼續以功能為主要訴求,引導整個裝修市場的功能消費觀念,連推五合一、十合一、全效合一等,破解了普通買家對塗料產品屬性不瞭解的痛點。國內廠家紛紛跟進。

在N合一之後,立邦接著又盯緊環保淨味賣點,拿出了淨味全效、醛淨全效、LOW VOC等,而且主打爆款“淨味120”,再次引領產品創新的風向。

在木器漆市場,立邦又有一套單獨的產品體系,比如1687、木清儷、水性等。這裡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也就是在8、9年前,立邦就單獨推了水性木器漆,可見眼光放得還是相當遠的。

在淨味之後,立邦又做起了色彩的文章,各種主打色彩賣點的產品問題,並且將店面、廣告等都改了,到處可見“處處放光彩”“更多色彩,更多選擇”等廣告,提供IColor的配色DIY服務,各地建色彩設計中心等。

大材研究發現,每隔一段時間,立邦總是會主攻一種產品賣點,然後全力以赴,力圖將自己的優勢塑造裝修潮流,引導業主的選擇。

這種策略在成就立邦頭部品牌的歷程中,功不可沒。即使放到今天,策略依然有效。

渠道戰曾是立邦的拿手好戲,幾次大的變革,早年發起渠道網點戰,鋪了數量眾多的銷售網點,幾乎在每個城市的建材市場裡,都能看到立邦的門店,算得上塗料行業裡搶先實現高密度網點的公司。

後來又推行專賣店、個性配色中心、客戶服務中心、木器漆專家概念店、網管店等,新招迭出。

我們今天力推的場景營銷,早在2000年時,立邦就靠著CCm配色中心實現了,在這種門店裡,買家可以使用立邦的電腦與軟件,在線選顏色、選產品,搭配也自己滿意的裝飾效果,據說當時開了1000多家配色中心。

其中的網管店也算一種有效的渠道創新,當時立幫 了對網管店的選址、規模等做出統一規劃,要求經銷商按計劃進行擴張。部分地方取消獨家代理,規定只許經營立邦產品,不能賣其他品牌的塗料產品。

而且很早的時候,立邦就將1687木器漆與乳膠漆的渠道分開,兩者獨立經營,各自發展經銷商與開門店。

這種按品類建渠道的做法,今天也很流行哦,大家可以看歐派家居,衣櫃、櫥櫃、全屋定製、衛浴等,每個品類都有自己獨立的渠道體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大手筆是,立邦的廣告攻勢一度無人可及,大材研究甚至認為,正是靠廣告的飽和轟炸,才奠定了20年前立邦的地位。

據公開資料,1993年時,立邦就在上海砸了3000萬廣告,第一個在電視上投放塗料廣告,甚至把銷售額的12%投到營銷上。

2008年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招標會上,立邦塗料首次參加,並一舉拿下CCTV-1焦點訪談前A特段的兩個單元廣告位。

到2009年,據公開信息,其上半年已投放了1.5個億的淨味產品廣告,預計全年僅電視廣告就要投3個億。

那個年頭,在撬動市場這件事情上,廣告是殺傷力非常大的利刃。

一家企業,只要廣告砸到足夠猛,央視、地方衛視、牆體等,只要平時容易接觸到的地方,都能夠看到,事情就可能成功。

因廣告而成功的企業,十幾年前很多。現在已經不太靈了。

立邦砸廣告並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斷斷續續,它是每年都在幹,每年的力度還在升級。廣告片的製作委託專業公司操刀,整體制作水平比大多數同行都要強。這就確保了廣告的有效性。

上述策略的落地,除了立邦公司總部的支持外,一支經營中國市場的剽悍團隊是少不了的,幾任高管都是頗有聲名的,比如:

早期的楊逸坤,後來從康師傅引進鍾中林、華潤跳槽過來的郭嵬等,其中的鐘中林已經當了很多年立邦中國區總裁。

近幾年來,立邦除了繼續做強主營業務,開始運用收購、投資等手段,將一些有潛力的中國公司收入麾下,豐富產品線,彌補市場軟肋,比如:

2013年拿下秀珀化工的57%股份;2014年收購歐龍漆;2016年拿下長潤髮塗料,6:4股權分配,之後長潤髮又控股淄博華潤;2017年買了漳州鑫展旺化工等。

大多數收購項目中,針對的是地坪漆、傢俱漆、汽車塗料等,在建築裝修塗料這塊倒少涉及。有沒有可能將收購對象瞄準本土幾家一線塗料品牌,很難說。

據《2017立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7年,立邦中國銷售額超過173億元,員工7600名,而全球的銷售額是56.85億美元。

立邦這個全球營收裡,民用塗料佔到將近40%,按這個比例套到中國市場,那麼,意味著立邦中國的建築裝修類塗料可能在60多億。

不過另有資料顯示,立邦中國的業務佈局裡,裝飾漆業務銷售收入約佔總銷售額的70%多,按這個比例去算,立邦的建築裝飾塗料在國內銷售額已超過120億。

如果這個營收的算法正確,它在裝修塗料行業無疑是領跑者,甩開了第二名太多。

一個企業的成功,往往有眾多影響因素,上面這些解讀並不是全部,大家有興趣,可以多看看立邦每年做的事情。

我們接下來再看多樂士,一般來講,提到立邦,往往少不了把多樂士放到一起。

多樂士之前屬於ICI,在2008年時,荷蘭的阿克蘇諾貝爾花了80億英磅,將ICI收了。

於是,多樂士與來威漆成了同門兄弟。目前,在中國市場上,來威漆發展一般,多樂士依然是阿克蘇諾貝爾在中國市場的主力品牌。

據2014年的業績報告,阿克蘇諾貝爾全球銷售額143億歐元,中國區佔比12%,高達17億歐元,相當於119億元人民幣。

不過到2017年時,它在中國的銷售額規模依然可觀,但增長不多,17.68億歐元。

那麼是不是說多樂士在中國就賣了119億元?

不是,阿克蘇諾貝爾在中國有三大業務,一個是多樂士及多樂士專業為主的裝飾漆業務,還有高性能塗料業務、專業化學品業務。大概是各佔三分之一。

算下來,多樂士裝飾漆大概賣了將40億,這是2014年的數據。到2016年時,變化也不是很大。但就拿40億去算,在建築裝修塗料這塊能拿到第二名的位置,依然甩開了緊隨身後的國產勢力。

大材研究還查詢到,截至2016年底,阿克蘇諾貝爾在中國建立了32個生產基地,從2013年到2016年,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區營業額分別為16.43億歐元、17.30億歐元、18.28億歐元、17.68億歐元。

與立邦相比,兩家公司早年的時候起跑線並不大,但營銷攻勢上,立邦要強一些。2003年前後,多樂士與立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分別在13%、20%左右。

但是之後,兩家的營收差距拉大,保守估算,在建築裝修塗料業務的收入方面,多樂士可能至少比立邦少了20億。

但是,比較兩者的百科詞條,多樂士已超過100萬,立邦才67萬。

即使比較多樂士與立邦兩個關鍵詞的百度指數,最近半年來,多樂士一般要高出立邦400左右。如果是“多樂士官網”與“立邦官網”兩個熱門詞的比較,前者要比後者低150左右。

結合微信指數、社交媒體粉絲、媒體報道提及率等多個指標,大材研究認為,立邦、多樂士兩家公司在影響力方面,差距其實並不大。

據公開資料,進入中國市場後,多樂士主要走高端路線:

❶ 產品主打環保,很早就推出抗甲醛漆,之後做淨味、無添加、竹炭、天然植本等。

❷ 力推色彩,2012年開始落地“一百萬個多彩開始”活動,之後又推色彩方案CQ色商。

渠道網點也不少,目前全國擁有5000多家零售店,這還沒有包括各種分銷網絡裡的門店,而且也在各個經濟較發達城市裡鋪設“漆彩體驗中心”,用來改善顧客體驗。

值得關注的是,從2008年開始的多樂士家易塗牆面煥新服務,已落地50多個城市,每年的營收能佔到整個裝飾漆業務的20%左右。

與立邦一樣,多樂士的母公司阿克蘇諾貝爾,也在中國有幾次收購,2011年收購山東博興華潤油脂化學公司。後來又買下星亮控股,還與廣西嘉華鈦業合作,新建10萬噸的鈦白粉生產廠。

有意思的是,多樂士也沒有把收購之手伸到建築裝修塗料板塊。

02 立邦、多樂士的軟肋

從最近5年裡的情況看,立邦、多樂士高歌猛進的速度有些受阻,像前面十幾年的那種好日子,也不是很多。

試圖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前進路上,遭遇了不少麻煩。

以多樂士為例,它的母公司阿克蘇諾貝爾,2014年在中國區的銷售額17億歐元,到2016年時,小有增長,做到17.68億歐元,但增長速度不明顯。

上面提到了,阿克蘇諾貝爾在中國有三塊業務,多樂士裝飾漆佔三分之一左右,算下來,相當於一年賣40個億左右。2014年是這樣,到2016年時,還是這個規模,增速成了它的軟肋。

這個營收規模,還是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內一線塗料品牌,三棵樹漆2017年營收26億+,嘉寶莉在2014年做到了27.85億元,相比之下,還有十幾個億的差距。

以動態的眼光看,國內幾大頭部塗料品牌的增速相當明顯,以三棵樹為例,每年保持的增長速度在20%以上,2017年比上年同期增長34.45%,增長來源於牆面塗料的銷量提升。

如果未來幾年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反超立邦、多樂士的機會很大。

另一個軟肋是,多樂士的質量負面不斷

,比如:

2012年內蒙工商的專項監測抽查結果,多樂士耐洗刷性不達標;

2013年,專賣店售假;

2014年,多樂士湖北代理商舉報多樂士型號為7000A977的專業外牆漆存質量問題;

2016年,上海消保委的內牆塗料比較試驗結果不,多樂士的產品檢出少量可溶性重金屬鉻。

出問題的頻率太高,幾乎每年都有負面曝光,可見內部管控是存在問題的。

立邦的軟肋也是明顯的,一個是它的日資背景,一直飽受質疑。二是渠道形象不好,多次曝出經銷商賣假貨的新聞,消費市場的信任基石並不牢固。

在立邦的背後,看起來活躍著新加坡立時集團。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新加坡的吳德南集團確實占主導地位,不過它是跟日塗合資成立的,流淌著日本資本的血液,說它是日本公司依然不為過。

尤其是2015年之後,日塗這家日資企業取得了立邦的控制權,使得立邦的日資色彩更為濃厚。

經常有輿論質疑日本品牌,號召抵制日貨,以前國內品牌不行,這種輿論的用處不大,日資企業依然縱橫馳騁,在多個領域稱雄,比如松下、日立、三井、富士、索尼、佳能、東芝、尼康、花王、鈴木、豐田、本田等。消費者畢竟要買好的東西,這個能理解。

近幾年來,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國內、歐美優勢品牌的崛起,日本公司退潮的現象正在到來,特別明顯的是電器板塊,以前我們可能首選索尼、東芝、松下、日立、三洋、夏普等,但現在,海爾、三星、美的、格力、海信、長虹等已經取而代之。

在這種大背景下,立邦的日資背景,可能導致一部分客戶的流失。畢竟可供選擇的一線品牌增加了不少,外資可選多樂士、都芳等,本土品牌可買三棵樹、嘉寶莉、美塗士等。

在中日兩國特殊的關係下,立邦的日資背景,就像是背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

再者,立邦看起來展開了一攬子渠道創新,但是,它的渠道管控總是出問題,每次經銷商賣假貨的消息總能引發軒然大波。比如2012年那撥醜聞,引發了一場關於製假售假的大討論。

幾番折騰後,立邦經銷商售假成了大眾熱點,立邦假貨、立邦漆真假難辨等問題,在百度、微博等眾多平臺上,成了眾多業主熱議的話題。

對立邦的品牌形象來講,這無疑是一記重拳!

03 誰最有可能超越?

大多數一二線建築家裝塗料品牌都集中在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尤其是廣東,堪稱塗料大省,佛山有美塗士、華潤塗料、科順防水、威士伯塗料、嘉麗士、澳貝、3A環保漆等。

深圳有中華制漆、展辰塗料與紫荊花漆等,江門的嘉寶莉、千色花、中華大地,中山的玉蓮漆、沙漠綠洲、老人頭、杜威、莊典、巴德士等。

另外有江蘇的大象東亞、藍天塗料、冠軍塗料、卡洛琳、晨光、德威、柏鶴、皓月、吉人漆、好思家等;上海有匯麗、歐龍、古象、海虹老人牌、聖丹、長潤髮等等。

另外還有重慶的三峽油漆、興渝塗料、關西塗料、鑫邦、科冠、蒂倫藝術塗料、宏漆、美斯麗、伊辰、億隆、南方漆業等,名氣大的很少。

河北有比較知名的晨陽水漆,這個品牌是近年崛起的,這家公司把所有的精力都押在了水漆上,2008年北京奧運工程、2015年喜迎9·3大閱兵天安門重塗及鳥巢換新重塗,都用了晨陽的產品,公開資料裡顯示,其產能現在是105萬噸,規劃產能125萬噸。

這家企業如果做成水漆的代表品牌,是有可能逆勢而起,成為國產力量裡的主角。

另外還有荷仕達,做乾粉塗料的,在這個品牌類裡,國內的知名品牌還不多。另外金魚、歐特、宜佳、歐仕曼等,也是河北的。

其中的金魚漆,也是個老品牌,1956年建廠,入選中國化工企業500強,早在1989年就設立了河北塗料工業研究所,不過大眾知名度有限。

山東有天宇聖邦、新佳、大橋、聯迪、天地彩、奔騰、嘉泰、帝高等,大多名氣不是很響。

北京也有一些塗料品牌,名氣一度比較大的是富亞,喝塗料事件就是由該公司的高管發起,目前主推健康漆,未能發展成全國性品牌。另外還有金隅、梅菲特、普龍、清欣、紫禁城、盛邦等。

三棵樹是塗料行業的大贏家,尤其是建築裝修塗料業務,表現非常出色,也是挑戰立邦、多樂士的潛力選手。曾經落後於美塗士、嘉寶莉等公司,但從2012年開始,營收與淨利潤雙增長。

從2012年的8億多元,一路攀升到2014年的12.79億元,2015年15.27億元,2016年營收19.48億元,2017年營收26.1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4.45%,在整個塗料圈都不多見。

事兒還沒完,2018年上半年,三棵樹營收13.26億元,同比增長31.59%,馬上住服務與O2O模式落地。

人生開掛了,擋都擋不住,按照30%以上的增速,三棵樹的未來很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梅菲特,它是德國都芳漆的運營公司,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到今年也有22年曆史了,雖然沒在第一梯隊裡,但整個發展節奏是向前的,沒有掉隊,反而有越漸強大的趨勢,在大部分城市都有數家門店。

大材研究查詢發現,光看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都芳漆都有布點,上海有90多家店,北京有70多家店,成都有30多家店,廣州的店面將近20家,在杭州就有12家店等。

不過,都芳漆目前還是相對小眾,扮演挑戰者角色可以,但離超越還有距離。

還有一個實力選手是嘉寶莉,沒有絲毫退步,繼續穩居國產塗料品牌裡的第一集團軍,在《2017年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百強分析報告及百強榜單》上,嘉寶莉入圍,有消息透露它的銷售額估計已過30億元。

事實上,據2015年嘉寶莉的招股書顯示,2012-2014年,嘉寶莉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01億、25.35億、27.85億元。也就是說,早在2014年時,嘉寶莉就實現了27個億的營收。

而且從2011年起,它就連年上榜全球塗料50強,2015年曾拿到第33名的座席。

美塗士變化不是太大,很穩健,以前是有機會上升到主角地位,不過後勁顯得不足。

曾經新三板上市,後來又退出,2012年營收8.216億元,2013年營收9.099億元,2014年營收8.85億元,2015年營收6.9億元,2016年營收7.827億元。

2017年營收數據沒公佈,不過上半年是3.81億元,淨賺1043萬元,全年大概能做到8個億以上,整個收入曲線起起伏伏,沒有太明顯的上升態勢。

當然,美塗士整體的實力不容小視,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廣州美塗士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154.0149億元營業收入位居第383位。

百強榜單以企業年度銷售總額(營業收入)為主要依據,參考企業淨資產、納稅額、淨利潤等指標,真實性說得過去。

之前網上有公開報道顯示,美塗士的藝術塗料業務同比增長352%,防水塗料業務同比增長87%,中高端產品業務同比增長87%。

尤其是工程業務突飛猛進,年內累計中標21家地產商塗料戰略集採,這都是好消息。

華潤漆顯得落寞了許多,曾經比三棵樹、嘉寶莉還要風光的主角,自從在2006年被威士伯以2.9億美元收購後,並沒有爆發出多大的能量。

當時有消息稱,華潤塗料的銷售額2006年時大概是23億元,2015年增長到了30億元。

2010年後,威士伯空降康曦廷任華潤塗料集團總裁職位,開始接管華潤,隨後在華潤塗料的渠道體系裡,威士伯通過多種辦法刷自己的存在感,比如:

建旗艦店、體驗館,在華潤塗料品牌名前面加上“威士伯”等。

不過收效並不是特別明顯,在後來的競爭中,並沒有比三棵樹、嘉寶莉們好多少。

如果看防水塗料領域,東方雨虹估計已經超越了立邦、多樂士。單以2017年的營收來看,東方雨虹砍下102.93億元的銷售額,太強了。

所以說,莊家輪流坐,立邦多樂士的位置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牢固。

還有一家潛力公司亞士創能,它的業務裡,建築塗料是重要板塊,旗下有個亞士漆,在整個營收裡佔比大概60%多,其它業務有保溫裝飾板、防火保溫新材料等。

2017年營收超過了13個億,增長率26.32%,功能型建築塗料佔到了70%,9個多億的銷售額。

雖說營收基數少了點,但按照這個增速,幾年後又是一家幾十億規模的公司。

別忘了葉氏化工,紫荊花塗料就是他們家的。

2017年的情況是,葉氏化工整個公司營業額103億港元,很厲害了。其中,塗料業務16.42億港元,算得上國產塗料裡的一支勁旅。

有一種觀點認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別總想著超越誰、打敗誰。事實上,僅靠埋頭做事,僅想著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麼,想活得好一點估計都不可得,不進則退的時代已悄然而來!

歡迎關注:大材研究,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內參,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

專注裝修、建材與家居等泛家居行業,有用的洞察與見解,建材家居與裝修人正在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