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明知你不看,還是要告訴你關於廣告投放

廣告投放

很多人理解成“燒錢”, 90%的粗放式廣告投放效果都達不到預期 ,好的流量確實變貴了。渠道和行業隨時隨市而變,很多前幾年的方法放到現在並不適用,經驗數據即時參考價值也不大。跑通整個流程不難,怎樣少走彎路,把錢燒得值才是好技能。貫穿廣告投放的準備期和投放期:

明知你不看,還是要告訴你關於廣告投放

準備期

用戶獲取的成本水漲船高,不要聽到一個用戶一兩塊,一個微信粉絲幾毛錢這種幾年前的逆天數據就盲目樂觀,某些行業的平均獲客成本接近四位數不是危言聳聽。

大媒體的開屏廣告日均曝光量千萬級、單日價格六位數、 僅停留3-4秒,適合有充足預算的大型品牌宣傳,比如汽車、比如房地產,中小品牌不要輕易碰這類“奢侈品”廣告位,按CPT收費的固定廣告位和擔保式放量GD廣告位同理。

競價廣告(RTB)主要有CPC(按點擊付費)、CPD(按下載收費)、CPM(按曝光收費)三種競價方式,CPC是現在最熱門的模式,代理和媒體都極力推薦,但這種平衡流量主和廣告主利益的折中方式不一定是最優的。

媒體的尾部流量,類似文字鏈、內頁圖片這樣的非熱門廣告位是比較難出售的,通常會打包給像網盟、DSP這樣的平臺,這些平臺會將批發來的廣告位包裝成組合優化的模式進行二次零售分發,他們採買的廣告位單從質量上來說並不高。

明知你不看,還是要告訴你關於廣告投放

頂尖的優化師只有10%左右,而且一般都配置給大客戶,普通運營人員每個人都身負多個案子,不要把投放的工作都寄託在代理身上,最好能親自上手操作後臺,自己公司有優化團隊當然是最好的。

投放期

測試期新賬戶首批最好上線10條以上的廣告計劃,之後日均6-7條保證新素材持續放量。舊的廣告素材有一定的消耗週期,後期保證每天或每兩天都有新計劃上線有利於保持活躍度。

電商節、雙11這樣的大型活動,媒體庫存基本被天貓、京東這樣的大型電商承包了,拉高廣告成本是肯定的,寧可損失賬戶權重,少跑一點或是直接關閉計劃,也不要試圖和巨頭搶量。

預算有限,可以嘗試CPC,特別是一些商業化初期的平臺,但要留足測試期, 一般的操作是定向放寬,出一個較低的價格起量; 有足夠的數據之後再逐步提高出價收窄範圍,最後摸清定向套路。不要頻繁開關廣告計劃,對於穩定的優秀計劃也不建議頻繁調整出價和素材,一旦價格調高再調低之後,很容易損失曝光量和權重。

信息流廣告的創意和文案最好跟使用場景保持一致,原生素材(實拍圖)的CTR通常優於一些看似高大上或極具設計感的素材,瞭解你的目標群體特徵之後,善於用定向和痛點型文案找到他們並博取關注。

假量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般在10-20%之間,基本躲不掉。技術人員可以幫你統計刷量數據,10%以下可以忍受,10-20%你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該如何規避。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