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雲南王”,治下雲南省擁有獨立的貨幣

龍雲,彝族人,籍貫是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他的彝族名字叫納吉岬岬,聽起來是不是很卡哇伊?嗯,但是他的人生一點也不卡哇伊,相反,還很威風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雲南王”,治下雲南省擁有獨立的貨幣

龍雲和表弟盧漢自幼被送到昭通城讀書,跟隨四川武術名家馬得勝等人習武練藝,並結識永善縣人鄒家拳創始人鄒若衡,三人結為兄弟,並稱為“昭通三劍客”。雲南護國起義爆發後,蔡鍔將當時的唐繼堯隨從副官鄒若衡調走,在鄒若衡的推薦下,唐繼堯調龍雲任雲南都督府副官處中尉侍從副官。至此龍雲開始跟隨唐繼堯,並受到唐繼堯的重用,後來一步步晉升至第五軍軍長兼滇中鎮守使。

唐繼堯是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秀才出身的他留學日本時先後就讀於東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護國戰爭、護法運動。在護國戰爭時,與蔡鍔聯合宣佈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在國民革命軍中可謂是功勳卓著。民國二年開始在雲南執政,在近14年的執政期中,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做出了許多件利民興滇的大事,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雲南王”,治下雲南省擁有獨立的貨幣

民國十五年,北伐戰爭開始。唐繼堯在雲南高唱“反共”、“討赤”的調子,與北洋直係軍閥吳佩孚等相勾結,對抗革命。同年11月,中共雲南地下組織成立,立即組建了以“倒唐”為目的的雲南政治鬥爭委員會,領導雲南人民進行倒唐運動。民國十六年初,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雲南四鎮守使聯合起來,對唐繼堯實行兵諫,威逼其去職。

唐繼堯被逼讓位後,同年6月,當初一起發動政變的四鎮守使開始了對於雲南政權的角逐。胡若愚、張汝翼發動“六·一四”政變,包圍龍雲住宅,龍雲被囚。胡瑛率其部,營救龍雲成功,隨後,龍雲發起反擊,胡若愚、張汝翼兵敗。8月,龍雲兼代雲南省務委員會主席。1928年1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任命龍云為雲南省政府主席。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雲南王”,治下雲南省擁有獨立的貨幣

龍雲主政雲南期間,在唐繼堯既定政策的基礎上,保持了雲南相對穩定的局勢,在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又進行了一些整頓和改革,對外向東南亞各國採取開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雲南實力進一步增強。龍雲獨掌雲南軍政大權18年之久,直至抗日戰爭結束,被人們稱為雲南王!

龍雲之所以被稱為雲南王,是因為他在雲南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割據一方的軍閥頭目,雲南和當時全國其他許多地方一樣,雖然表面上接受國民政府的統治,掛著國民政府的黨政軍頭銜,實際卻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其行使的權利,絕對不是一個國民政府的省長所能比擬。龍雲擁有自己的法式武器裝備的正規軍隊,擁有獨立的行政權力,相比較當年的藩王吳三桂有過之而無不及。吳三桂時的雲南,雖然高度自治,但是轄區內使用的依然是大清的貨幣。而龍雲治下的雲南,經濟改革時,龍雲下令收回鑄幣權益,改組富滇銀行,發行富滇新紙幣和半開銀幣,無限制兌現,統制外匯。擁有自己的貨幣,簡直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雲南王”,治下雲南省擁有獨立的貨幣

龍云云南王的稱號,與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表現也有著很大的關係。1937年8月,龍雲參加完南京的“國防會議”回到昆明後,不像有些軍閥頭目那樣擁兵自重,而是立即召集地方軍政負責人共商抗日救國之計,進一步裝備滇軍,傾全滇之師出征抗日前線。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3日,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杜聿明在昆明發動政變,下令免去龍雲所兼各種職務,調任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雲南省政府主席由其表弟盧漢續任。之後,龍雲被迫飛往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