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區塊鏈"94慘案"再現,給大家劃了五個重點

  • 8月21日,大批區塊鏈自媒體被微信永久封停;
  • 8月22日,北京朝陽發通知禁止酒店等承辦虛擬幣推介活動;
  • 8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監管風暴來襲,讓很多人回想起被"94慘案"支配的恐懼。那麼這次是否會是94的翻版呢?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當年發生了什麼。

2017年9月4日,以央媽為首的七大部委聯合發佈公告,定性ICO涉及非法集資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374222/index.html)

於是第二天,幣市大幅縮水,遭遇了史上從未有過的懸崖式下跌。國內的投資者人心惶惶紛紛拋售手中的數字幣,生怕跑得慢了就落得個血本無歸。

區塊鏈

現在,近一年過去了,或許是因為大佬們的入場和場外交易的興起。以BTC價格為例,相較94不跌反升,最高時可達到十幾萬人民幣一枚。不知道那些當年倉皇拋售的投資者是否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區塊鏈

如今,新的監管風暴再次襲來,不知投資者還會作何決定。

微光君始終認為,數字幣本身沒有錯,錯的是為數字幣賦予過多金融屬性的人。很多人認為央媽就是自己和海邊別墅之間的絆腳石,但恰恰相反,央媽的每一次舉動都是為了保護小散們的安全。在尚無監管肆意生長的數字幣市場,你以為自己能在幣市低入高拋,分分鐘別墅靠海,但在無良項目方和交易所的眼裡你只是一個等待被割的小韭菜。雖然近期政策收緊,但微光君認為大多數投資者們已經被"蹂躪"得無比頑強,不會被這點小困難嚇得離場。這兩天主流貨幣穩定的幣價也說明了投資者更加理性。

對於今天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微光君認為可以算得上是有理有據,苦口婆心的典型案例了。在此微光君為大家簡單解讀一下這份風險提示。

區塊鏈

劃重點1:打著"區塊鏈"的旗號,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

由於區塊鏈的火熱,太多不法分子都借用了區塊鏈的旗號,導致現在很多人提起區塊鏈技術就以為是詐騙,但其實區塊鏈技術本身無罪,只是用它來犯罪的人太多了。

區塊鏈

劃重點2:代投可能是詐騙。

由於境內的限制,很多數字幣都只能在海外進行交易。同時由於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不對等,很多投資者會迷信所謂的優質海外項目,並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選擇了風險極大的代投。最後往往是以代投人卷錢跑路為結局。

區塊鏈

劃重點3:幣值只漲不跌,幕後操控虛擬幣價格走勢。

由於比特幣價格的飛昇,很多投資者都堅信投資數字幣一定能賺大錢。然而殊不知他們投資的都是空氣幣,幣價全靠幣管團隊的拉抬,投資者一旦心動入場,直接砸盤,血本無歸。

區塊鏈

劃重點4:傳銷

拉新人就可以獲得數字幣獎勵是一種常用手段,之前大火的last winner就是將這種模式迅速拉攏了近萬人,吸金近億元。很多投資者明明知道是傳銷,還堅定不移的做一個先入場者,再來拉動身邊的人。

區塊鏈

劃重點5:龐氏騙局

Fomo3D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此就不多說了。

微光君認為,站在區塊鏈產業化的角度看,由於巨頭入場主導區塊鏈的商用化進程,所以市場對區塊鏈創業項目的需求度其實是有所下降的。在這種情況下,ICO項目的數量和融資額卻爆炸式增長實屬反常。其實火的不是區塊鏈項目,而是加密貨幣。當很多數字幣能達到成百上千倍的漲幅時,數字幣市場便向泡沫化發展,於是,大量的投資者湧入,本身並非看好代幣背後的區塊鏈發展前景,而是幻想在這個博傻的投機市場中分一杯羹。然後,大量騙子發現了這個發財的寶地,ICO徹底變成了肆意生長的金融遊樂園。

泡沫終將會破滅。區塊鏈已經得到了主流的認可和投入;而虛擬貨幣只是一時的瘋狂,就被界定為非法集資,打入地獄。微光君雖然痛恨幣圈的投機行為,但對單一的"一刀切"的監管真的能讓區塊鏈重回健康嗎?

【1】中國人民銀行 中央網信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商總局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2】深度 | 暴跌不止的幣圈:史上最瘋狂與脆弱的一幕

【3】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http://www.cbrc.gov.cn/chinese/newShouDoc/02DD1CADB1AC45DF948E3AD36F93BEDD.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