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盧凱彤墜樓事件刷屏之後,有網友感嘆: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你。

號稱香港第一吉他手,靈魂歌者,並獲得許多大獎的盧凱彤,在內地的知名度顯然並不很高。

很多文章已經介紹過盧凱彤的經歷,這裡就不多說了,關於盧凱彤的能力、實力,我想,只需大致看看她曾經有過的幾個合作者就可以了。

盧凱彤是一個唱作型歌手,還是音樂製作人,楊千嬅2001年的《Music Box》,她正是製作人之一,葉倩文2002年的《你聽到了沒有》演唱會,她正是吉他伴奏,她參與制作的各種演唱會、廣播劇、電影配音,很多很多。

盧凱彤自己寫詞作曲,發行了多張專輯,也舉辦過很多場個人演唱會,她還曾給很多人寫過歌。

比如楊千嬅的《偷吻杜魯福》,朱孝天的《黑白》等等,而她作為吉他手為人矚目,則應該在2011年。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那一年陳奕迅在上海八萬人體育館舉行他最為經典的DUO演唱會時,年僅25歲的盧凱彤曾以吉他手,獨當一面,陳奕迅還曾特意把鏡頭轉給了她。

盧凱彤墜樓前二日參加的最後一次活動,恰恰在陳奕迅新碟的記者發佈會上。

她是作為幕後創作者和陳奕迅老友身份出場的,並還接受了記者採訪。

她說,今天是來為陳奕迅撐場的,寫了一首國語歌給他。

人們在那時就已經發現,盧凱彤形銷骨立,很是擔憂,但她在關切中卻沒有任何異常,還曾微微而笑,我是該增肥了。

然後她的經紀人就二天沒有聯繫到她,直到驚聞噩耗。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盧凱彤8月5日墜樓後,蔡健雅曾連續多次發臉書,表示驚愕、崩潰、悼念、痛惜,“我們今天失去了一位音樂才女。”而鄭秀文等諸多娛樂圈大咖也紛紛跟進,顯然跟她都有相當的關係。

更有許多人在這時很自然地想起了張國榮,覺得他們太像了。

因為他們都是以唱歌出道,都是同性戀者,都很有才華,都患有躁鬱症,最後也都因為躁鬱症跳樓自殺。

甚至還有人曾將她與同樣死於躁鬱、抑鬱的海明威、梵高、三毛聯繫起來,對躁鬱症做了探究。

但是人們最愛提的,更是她2017年高調宣佈出櫃的行動。

那是2017年6月24日,當時的盧凱彤正站在第28屆臺灣金曲獎領獎臺上,她不但高調宣佈了自己同性戀者的身份,還曾大膽公佈了她與太太,臺灣攝影師餘靜萍的婚姻。

她說,我們2016年就已經在加拿大登記結婚,沒有她,我不會在7年前寫第一首國語歌,謝謝她讓我的生命變得更完整。

她有一句話尤其令人感動,已成金句。

“我知道這個世界不完美,我的音樂不完美,我的人不完美,但有了你誰還需要完美。”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盧凱彤的確勇氣過人,所以就曾有很多人對她表示過讚美,並送去祝福,但是更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尤其應該讚美的,是她和餘靜萍的家人。

盧凱彤的父母是基督教徒,對女兒的這種選擇傾向並不認同,當他們知道盧凱彤出櫃之後,曾先是一陣沉默,而後說了一句,她以後會遇到好男孩的。

但就是這樣一對父母,卻偏偏在盧凱彤決定了要去加拿大結婚時,義無反顧地給予了支持。

她媽媽在臨行前問盧凱彤,你希望我在你婚禮上,穿哪條裙子?

這句話登時讓盧凱彤淚飈。

盧凱彤的母親後面甚至還曾要求她們兩個要個孩子,可見接受更無問題,而餘靜萍的父母,雖然也是很傳統的那種類型,是在盧凱彤宣佈後,才知道女兒已經結婚的,但他們仍舊祝福了孩子們,並且還問了一句,我們是不是該擺酒為你們慶祝一下?

所以我認為,儘管社會上對同性戀仍舊會有很多不理解,不同情,但終究不是大面,盧凱彤的躁鬱症,肯定並非像人們說的那樣,主要來自出櫃的壓力。

實際上她的自殺,在我看來,也跟海明威、梵高、三毛、張國榮有很大的不同。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躁鬱症被稱為一種天才病,這是很有道理的,很多藝術家因此成就,也有很多藝術家因此而毀,人們提到的這幾個,都很典型。

首先,高度輝煌過的海明威是因為不能容忍失敗,容忍再寫不出,容忍病痛衰老、不完美,而把槍口塞到嘴裡的。他太高傲。

而梵高,則是因為病症之外,太不如意。他是真不如意。

而三毛,則是一個內心裡很早就湧動著死亡熱望的病患者,她在少女時代,就曾跟她媽多次鄭重說過,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們不要難過,那只是我的選擇,一種永生。

她的病與觀念,共同促成了她的死亡,挫折、失意之類,於她,倒顯得是一種很膚淺的藉口。

這也就是說,死,對她是一種必然,一種選擇,一種希望,她深深的厭倦下潛伏著詭異的嚮往。死,一直在她的生命中如同撒哈拉一樣,有著難以抗拒的神秘吸力。

而張國榮,他的躁鬱症尤其典型,是因為大腦中嚴重缺乏能使人快樂的神經元素。

也就是他得的是一種,因大腦化學物質不平衡導致的Clinical Depression,一種生理引發的抑鬱症。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關於這一點,張國榮自己當然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在臨終前就會留下這樣一句話:“……多謝各位朋友……這一年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他那種掙扎真是驚心動魄,無奈至極,此正如他的經紀人陳淑芬後面所說:“他患病後,一直強撐了很長時間,但是很不幸,最後沒辦法,

這不是他的決定。

躁鬱症又稱雙相障礙,也就是抑鬱、躁狂、混合發作的情況都有,它既可能來自生理、心理,也可能來自社會環境、遭遇等等,只可惜真正的秘密到現在還遠遠沒有揭開。

躁鬱症病人往往都有暴力攻擊傾向,但攻擊自己,也就是自殘,才是他們更常見的長項。像自殺,便為他們自殘的高端終結形式,而盧凱彤恰恰是自殘傾向很嚴重的一個。

她在2013年就曾自述過這種情形,嚴重幻聽幻覺,經常會瘋狂打牆,打得自己皮開肉綻。

她有時候會崩潰到哭。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她是發展到手打得快見骨頭的時候,因為醫生提醒她,能否忍受把手打殘,只能唱歌再不能彈吉他,才肯於真正停下工作,接受全面治療的。

但是從她兩年之後復出的情況來看,卻顯然並沒有解決掉問題,她實在不該一復出,就又那麼急不可耐地拼命。

那麼盧凱彤的躁鬱症和自殺應該屬於哪一種呢?

目前並沒有盧凱彤生理原因的資料傳出,而且純生理原因的也並不多見,生理、心理在抑鬱症病患者這裡更總會互為因果,所以我認為盧凱彤更大的原因,很可能來自我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病,急躁。

她少女成名,雖有斬獲,但到底一直沒能躋身一線,自不甘長期埋沒,只為他人做嫁衣。

她是太想出頭,太想有所成就了,對出名趁早,成就加速尤其熱望。

這一點她自己其實也非常清楚,只是無力改變:我很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很在意自己作品產量的速度,第二張出來後入圍了金曲獎,我立刻想要趕快地發第三張。

明星之路是非常不易的,那上面密佈的壓力一般人根本想不到,盧凱彤無疑是被一種可怕的執念,一種急吼吼的心態,透支了心力。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才華有時候是一種毒藥,欲壑更是高達千丈的危樓。

她儘管一直以她2016年發的那張國語專輯的名字,《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但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來鼓勵自己,但實際上卻更多是在照著其中那首獲得金曲獎的歌曲的名字在進行——《還不夠遠》。

最近曾看到一篇文章,專講工作狀態的,有資料顯示,大多數人活得都像流水線上的工人,永遠做不完的事,永遠停不下來的腳步,疲憊得要死。

心好累,不想幹了,我不行了,但他媽還得幹著,一睜眼就是工作,閉眼只是為了睡覺,不得不睡,還從來不曾有過踏實一覺。

然而,人生最可怕的其實遠不是流水線工人的那種狀態,而是流水線上懷揣夢想,想做老闆,在做老闆的那種狀態。

有夢想,想做老闆,在做老闆的人,才飛蛾撲火,想得更多,要得更多,最沒有鐘點,停不下來。超越自己,我要飛得更高,向來是他們最普遍的心態。

地獄也並不只是戴維·格雷伯說的這種:“就是一群人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一件他們不喜歡,也不太擅長的任務上。”到處都急吼吼的時代,喜歡並擅長,也是一樣,甚至可能會更加地獄。

盧凱彤宣佈出櫃時家人如何反應?她的墜樓不是自己決定

有位網友曾經問,如果逃出工作,那我從哪裡要錢花?可是你想要的真只是生活用錢嗎?而且也並沒有人要你放棄工作。

房子、車、聲與名,逼得你疲於奔命,這是事實,這也未必一定是壞東西,但是獲得這些需要過程,生活裡也並不只有這些。

人只有不唯一,能在征途上體驗到開放性的樂趣,能在工作之外,還有完整性生活的感受,才能活得健康。

人生如果只有追求,只有工作,只有努力,只有攀高,只有儘快,只有增壓,那還有什麼活頭?你又怎能不經常受到挫折,感到失望,陷於疲憊?

懶癌已經發作,情緒已經衰竭,心情已經很喪,卻還總在嫌鞭打自己不夠,這與自殺何異?這還怎能不轉成躁鬱,想要某種解脫?

更多的抑鬱躁狂正來自自殺的起點、路上,而最終發展到不可自控的決不是盧凱彤這幾個,盧凱彤更不會是最後一個。

所以,盧凱彤的自殺,你說錯了!

她跟張國榮最大的共同點不是都以唱歌出道,不是都是同性戀,都才華出眾,都有躁鬱症,都跳樓,而是,都無法自己決定。

躁鬱症久而久之,總會帶來神經病變,讓你無法自控,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人生最大的悲哀,最荒誕的事,莫過於帶著美好的夢想行進於死路而不自知,最終連自殺都不是自己的決定。

也所以,醒醒吧,那句“誰不是一面熱愛生活,一面不想活了”,並不是很美的意境,你並非真的毫無辦法,毫無選擇,趁著現在還算清醒。

END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九鴉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