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彼時的香港正處於從小漁村蛻變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高速轉型期,老百姓尚要為衣食勞碌,根本沒空關心香港大美人是誰。整個五六十年代,港姐競選也沒有固定的主辦方,辦起來有一年沒一年的。

直到1973年,TVB(香港無線電視臺)入主港姐選拔,港姐競選才氣象一新,穩定下來一年一屆,持續至今。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70年代正值香港電視臺混戰時期,挖角常有發生。TVB接手港姐,就相當於接手了一個藝人儲備庫。圖為TVB藝員訓練班

而在1973年的過渡期,港島出現了兩位香港小姐,分別是“香港東方選美會”選出的狄波拉和TVB選出的孫泳恩。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由香港東方選美會選出的狄波拉(謝霆鋒母親)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由TVB選出的孫泳恩(中)

雖然70年代初選美風漸盛,有“工展小姐”又有“香港公主”,但由“公仔箱”直播,佳麗們身穿泳裝讓萬千觀眾評頭品足的選美還是首次。因此開山鼻祖孫泳恩也被稱為“最勇敢港姐”。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圖為孫泳恩加冕環節

事實上,TVB主辦的選美會並非“給最好看的發一個皇冠”那麼簡單。在與國語文化、上海往事周旋良久後,騰飛的香港開始大刀闊斧塑造城市名片。1976年的港姐競選宣傳詞就寫道:

“‘香港小姐競選’,目的在於選出一位才貌雙全、能真正代表香港美麗與文化的少女,提升海外人士對香港的印象。”

港姐競選,選的是“香港女性的楷模”。因此,除了評選標準和流程更專業之外,TVB還提出了那句深入民心的口號:美貌與智慧並重。在這樣的標準下,評委甚至會刻意避免當選者“過於漂亮”。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美貌與智慧並重的趙雅芝

1973年到1983年十年間,港姐以“德”先行,“容”居其後。因此首屆港姐選舉,成熟穩重的孫泳恩有幸奪冠,而嬌豔的空中小姐趙雅芝(圖)只能得第四

港人於是將選冠軍比喻為“選老婆”,不用太漂亮,最重要是賢淑大方;亞軍是“選女朋友”,不妨風情萬種;季軍則是“選小妹妹”,天真單純就好。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77年,香港小姐史上第一個雙料冠軍朱玲玲,被人稱為“氣質高雅的港姐”“港姐中的港姐”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79年穿泳衣的鐘楚紅,最終獲得殿軍

從孫泳恩開始,港姐們一個個高貴端莊——當然,1976年的冠軍林良蕙是個小小的意外。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當選時最激動冠軍:林良蕙

在文娛活動相對單調的七十年代,港姐一開辦就吸引了萬眾關注。再加上TVB悉心經營,香港人心目中的“舞廳選美”觀念逐漸轉變過來,選美成了個人成功路上不妨一試的捷徑。

“少女們從五湖四海出發,從紐約、上海、溫哥華趕來,接受這個神話城市的審閱。”

而港姐選舉,也開啟了“明星製造機”模式,佳麗們往往還沒出道,就有幾部電影等著拍。“世紀美人”趙雅芝、“夢中情人”鐘楚紅等人,幾乎撐起了80年代的香港影壇。甚至有觀眾評價:“如果沒有她們,華語影視圈會失去三分之一的光彩。”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港姐開始與電影、電視結下緣分。圖為《香港小姐與香港電影》,餘慕雲著

三、80年代,港姐盛世

20世紀80年代,高速發展的香港穩固了“亞洲四小龍”的地位,晉升“東方好萊塢”的無線也一統江湖——搭著“無線電波”的港姐,迎來了我等凡人肉眼可見的巔峰時期。

一年一度的港姐選舉成了全島的盛事。一進入夏季,無論是電視上的宣傳片、報攤上的雜誌刊物,還是普通市民飲早茶時的閒談,都離不開“香港小姐”。

決賽之夜,粵港兩地居民更是痴痴地守著翡翠臺,閤家歡程度不亞於春晚。就連內陸觀眾,也從天線裡收到的TVB信號,接受過港式人體審美的啟蒙。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TVB在製作上下足重本,香港小姐競選變得更“有睇頭”。除了決賽夜的泳裝環節備受矚目之外,新增的外景環節也增色不少。圖為1988年李嘉欣的外景拍攝片段

肩負著“宣揚香港”KPI的港姐,不僅深獲香港市民的喜愛,地位高到可與港督出席活動。

而且宣佈中選的一剎那,便始登龍門,身價百倍,風頭一時兩無。即使落選,也有機會闖蕩娛樂圈,躋身政商界,或被揸跑車、住豪宅的貴公子相中,嫁入豪門。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邱淑貞曾於1987年參選港姐

邱淑貞曾於1987年參選港姐,後因整容傳聞中途退賽,但這並不妨礙她被王晶相中,晉升為一代性感女神

據1989年的港姐冠軍陳法蓉回憶,很多香港女孩小時候都cosplay過“港姐加冕”環節:“卷一根棍子當權杖,披一條毛巾在屋裡繞場一週。”

那是夢想中的高光時刻。在那個貧富差距逐漸懸殊的年歲裡,港姐就像終極美好樣本,很多平民女孩從中看到了希望。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泳裝問答環節也是小學雞們爭相模仿的情節。某年的問答環節便堪稱經典,一位佳麗被問及“古今中外歷史名人你會選誰做丈夫?”她答:“希特勒。我會用我的美貌感化他的野心,喚起他的愛心。”

進入到80年代,搖擺於“美貌”與“智慧”之間的審美天平也被重新設置——在穩定而富庶的社會里,電視節目的娛樂功能佔了上風,評委們不再避諱選手的美貌。讓觀眾賞心悅目、用收視率吸納廣告才是正經事。

1983年,張曼玉一出場,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哇,好靚。”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83年,泳衣造型的張曼玉,當年的“最上鏡小姐”被她收入囊中,可謂實至名歸

事實上,此時的香港已躋身國際大都會,港產娛樂亦獨步天下,有人感嘆:“在這種時代氣氛下,女人不可能不美。”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這一時期,遴選出的佳麗也獨具時代感和都市味

在顏值全靠老天爺賞飯吃的年代裡,1988年的“大美人”李嘉欣、1989年“最具都市氣質”的陳法蓉、1990年的“靚靚”袁詠儀、1991年“美貌與智慧並重”的郭藹明扎堆湧現。

至今港人仍感慨,那些年,真是港姐的顏值巔峰。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88年冠軍,大美人李嘉欣,被稱為“美得石破天驚”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89年香港小姐冠軍陳法蓉(中)

1989年香港小姐冠軍陳法蓉(中)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90年冠軍袁詠儀,“靚靚”這個外號不是白叫的

1990年冠軍袁詠儀,“靚靚”這個外號不是白叫的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91年冠軍郭藹明,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曾到NASA兼職見習工程師,是學歷最高的港姐

1991年冠軍郭藹明,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曾到NASA兼職見習工程師,是學歷最高的港姐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1991年的季軍蔡少芬

1991年的季軍蔡少芬

隨著顏值達到巔峰的,還有港姐的收視率。1991年,香港小姐競選決賽當晚,最高收視達到44點,至今無法超越。只是這一年,香港小姐也走完了輝煌時代的最後一步,就如作家韓松落評論:

“香港小姐”的黃金時代,是1970年代末和整個1980年代,絕代佳人基本分佈在這個時間段。而1990年初的袁詠儀、郭藹明和蔡少芬,可視為這個時代的餘韻,尚能說明“香港小姐”的審美觀,不是《聊齋》中“羅剎海市”式的審美觀。但之後,“香港小姐”競選便走上天雷滾滾的不歸路。

當人們回顧香港小姐時,1993年總是一個分水嶺。有專欄作家調侃:香港小姐競選就是在這一年“壞了風水”的。失望的市民大呼上當之餘,“長得像港姐”也成了坊間流行粗口。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圖為1992年無線推出的銀禧紀念票。此後,“香港小姐”的水準被比喻為一條“屢創新低的大陰線”,偶有反彈,但趨勢不改。

進入新世紀以來,選港姐更是像選特首一樣,都要被噴得體無完膚。面對狗仔隊的挖苦和香港市民對“港姐淪陷”的看衰,TVB無論再出什麼怪招,也回天乏術。

讀圖時代:巔峰時期的港姐傳奇,當年的那些女神

2000年後,港姐再沒出現過讓人心動的大美人,近幾年的三甲更被港人吐槽“連名字都記不住”。

萬人空巷的勢頭不再,這條古老的成名路上已人跡罕至。只是,退一萬步講,那也不是她們的責任——消失的也許不是美女,而是那個香港娛樂業能人輩出、風起雲湧的風流年代。

那時,香港正褪下草莽,搖搖晃晃地走進唇紅齒白的浮華夢,手裡的權杖,正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