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安陽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磊口鄉清涼山村西側。建於1300年前的唐肅宗乾元元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之間,故名“唐塔”。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定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初名天城寺,北齊時改稱合水寺,北周武帝滅法時被毀,隋代重建,改稱修定禪寺,現僅存唐代所建佛塔一座。修定寺塔單層,平面呈方形,高20米,塔身四壁以雕磚砌成,共用雕磚3775塊,為世所罕見。

修定寺塔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通高約16米,遠看狀如一頂座北朝南極華貴的轎子。基座平面呈八角形,為束腰須彌座。裝飾圖案有天王力士、伎樂飛天、滾龍帳幔、花卉飛雁,以及仿木建築結構斗拱等30多種。工藝細膩入微,精緻生動。

塔身南壁開拱券門,內闢正方形塔心室。門楣有石刻三世佛造像龕,門外券頂上方正中嵌砌一大型磚雕獸面,門外兩側是護法四臂力士。塔頂於明代重修,其結構有塔蓋和塔剎兩部分,遍覆紅黃綠三彩琉璃,也是全國罕見的琉璃頂花塔。1952年,塔頂遭毀壞。1978年後,國家分三期工程對該塔進行了全面整修。

自第六層磚起,至塔身最底一層之間,為整幅帳幔的帳身部分,均以菱形雕磚嵌砌而成。人物圖案有梳圓髻穿袍服的真人,著方履肌豐腴的侍女,赤身扎肚兜的童子,戴尖帽舞蹈的胡人,頂盔貫甲的武士,輕歌曼舞的飛天,姿態萬千的擒蛇力士等。動物圖案有穿雲破霧的蛟龍,仰天怒吼的雄獅,揹負珠寶的大象,行雲奔走的天馬等。圖案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修定寺塔,無論從它的造型到結構,或從佈局到工藝,都別具匠心,不愧為我國古塔中之瑰寶。它對我國古代建築史、藝術史、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以及建築物的抗震防震,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