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這位書畫頂級藏家,張伯駒亦甘拜下風,推為紫禁城第一!

清末至民初北京書畫收藏家,首應推完顏景賢……三虞堂(完顏景賢書齋名)主人,三虞者,唐虞永興《廟堂碑》冊、《汝南公主墓誌銘稿》卷、《破邪論》卷也。 —— from 張伯駒

我們說,民國以來的大收藏家,被競相稱頌的不在少數,但正如經濟學家千家駒先生所言:“ 真正的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那大家能想到,能讓張伯駒折服盛讚的人又會是誰呢?他又有什麼樣的豐厚收藏被張伯駒名列紫禁城第一呢?這位就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另一位藏之大者——完顏景賢

這位書畫頂級藏家,張伯駒亦甘拜下風,推為紫禁城第一!

1

《三虞堂書畫目》

完整記錄完顏氏所藏

在近代中國,京津一帶皇族、巨賈、豪強雲集,書畫、文玩、金石碑版等資源豐富。清末民初,恰逢亂世,各類收藏家卻以自己雄厚的財力、獨到的鑑藏力為古代藝術品建立起相對穩定、安全的保存環境。當時北京地區有影響力的收藏家除慶小山、朱翼庵、郭葆昌等,完顏景賢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同端方、繆荃孫等人過從甚密,所收藏的中國書畫,不論數量還是質量,在京城裡都數一數二。

完顏景賢,字享父,一字任齋,號樸孫,別號小如庵,滿洲鑲黃旗,戶部員外郎華毓之子。他生於貴族之家,家學淵博,歷代以藏書為樂,其先祖完顏麟慶亦是清代著名藏書家,麟慶之母惲珠乃是常州惲壽平(常州畫派開山祖師)一族的後裔。

這位書畫頂級藏家,張伯駒亦甘拜下風,推為紫禁城第一!

汝南公主墓誌銘 完顏景賢藏

富N代和藏N代這些先天優勢,造就了完顏景賢出類拔萃的知識背景和根深雄厚的財力基礎,再加上他精鑑賞,交友甚廣,見聞頗多,所以,玩起收藏來,即使在藏龍臥虎的民國初年收藏圈,也能稱所藏至偉,無人能與之抗衡。而且他金石書畫無一不精,無一不全,收藏之豐富可比肩當時的紫禁城,尤其是金石書畫、古籍善本等古物,成為其最最心儀的瑰寶。

在其隨手寫下的筆記——《三虞堂書畫目》中,明確記載了完顏景賢收藏的主要書畫、碑帖等藝術品,這也是目前我們所能瞭解完顏景賢收藏最直接、全面的資料。富有傳奇性的是,該著作的編纂並非由他本人完成:完顏景賢去世後,大部分筆記流失,後來安徽人蘇宗仁偶然從舊書商手中得到了這些手稿,並將其整理成書,方才揭開了完顏景賢的收藏秘密。

多說一句的是,蘇宗仁在為《三虞堂書畫目》作序時,大體記錄了其輯書的過程,並稱完顏氏之收藏 “各書畫皆系晉唐宋元明歷朝珍品

”。由此亦可瞥見民國時期人們對完顏景賢收藏之評價及讚賞態度。

2

金石書畫 樣樣珠璣 件件堪稱國寶

《三虞堂書畫目》,共收錄146件。我們在開頭說,完顏景賢,其書齋名“三虞堂”,正是因其藏有唐代虞永興《廟堂碑》冊、虞永興《汝南公主墓誌銘稿》卷、虞永興《破邪論》卷三件稀世之作。

《廟堂碑》冊今藏於國家圖書館,《汝南公主墓誌銘稿》卷今藏上海博物館,《破邪論》卷今在日本三井高豎收藏。三虞收藏的整齊,人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至今被三分天下,可惜可嘆!

完顏景賢收藏還有張僧繇《五行二十八宿神行圖》、顧愷之《洛神賦》、王獻之《東山松帖》、歐陽詢《陰符帖》、王右丞《濟南伏生像》卷(即《伏生授經圖》)、李成《讀碑窠石圖》、唐摹右軍《嘉興帖》卷,唐高閒上人草書半卷《千文》冊、宋王晉卿《潁昌湖上蝶戀花詞》卷、宋張溫夫《金剛經》冊、龔開《駿骨圖》、趙孟頫《寶雲寺記》等等眾多傳世名跡。也有趙孟頫書《兩漢策要》,按語云是學趙書而非真跡。

這位書畫頂級藏家,張伯駒亦甘拜下風,推為紫禁城第一!

▲ 傳王維作《伏生授經圖》

三虞的這些重要藝術品,如張僧繇《五行二十八宿神行圖》、李成《讀碑窠石圖》、龔開《駿骨圖》等被收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王獻之《東山松帖》、顧愷之《洛神賦》、王晉卿《潁昌湖上蝶戀花詞》收藏在北京故宮;蘇軾《黃州寒食詩》抗戰勝利後日本經濟慘烈衰退,經王世傑慧眼低價收藏,後捐給臺北故宮。

除了書畫以外, 完顏景賢文人趣味式收藏延伸至各個方面,比如對於歷代文人樂衷於收藏的大項——金石、善本,完顏氏傾心竭力,比如,他之藏印主要有:景行維賢(白)、金章世系景行維賢(白)、完顏景賢字享父號樸孫一字任齋別號小如庵印(白)等等。

在藏書上,僅舉一例,完顏景賢所藏《兩漢策要》十四冊為元抄本,由宋代陶叔獻編輯,其中收錄了兩漢期間164篇重要政論文章,共計9800多字,歷代盛傳為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順手書。在中國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專場中,此《兩漢策要“十二卷”》以900萬元起拍後便遭遇瘋搶,在經過近70輪激烈叫價之後,最終一位電話委託買家以4830萬元人民幣將其收入囊中。拍場叫座也叫好的精彩表現,也無不顯現一代藏家完顏景賢的鑑藏水準和實力。


這位書畫頂級藏家,張伯駒亦甘拜下風,推為紫禁城第一!


▲ 《兩漢策要》 完顏景賢藏


還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晚清第一收藏大家,完顏景賢交友廣泛。他與清末大臣金石學家端方,晚清藏書家繆荃孫,近代日本美術先驅岡倉天心,日本權威漢學家內藤湖南,加拿大美術史學者福開森等等中外名士都有結交。這其中既包含了真切友誼的互動,也透露出家國變換、歷史流轉的無奈。完顏景賢的絕大部分藏品因愛好而來,因交遊而豐沛,最後也因清政府的滅亡,生活無著而散佚四方。。

好了,頂級藏家的故事就和大家分享到此。今天的我們重溫民國時代收藏大家的風範,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涉獵廣泛,以及終身不渝堅持收藏,如此即使沒有在藝術的歷史大舞臺上留得芳名,也可一睹數千年先賢筆墨遺韻,何嘗不是平生一大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