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一個是“北京時間”,一個是“埃塞俄比亞時間”,在張華榮的辦公室裡,如今掛著兩個石英鐘。關注著兩個國家的時間,證明華堅鞋業如今已然走出“國門”。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張華榮

張華榮,華堅集團董事長,被業界譽為“中國女鞋教父”。

9月7日下午,他以中非民間商會副會長的身份赴廣州,參加由世界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向中國企業講述東莞企業的“非洲故事”。

而就在前不久,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率團到埃塞俄比亞進行友好訪問,曾專程訪問了華堅集團國際輕工業城,鼓勵張華榮要把握中埃產能合作的戰略機遇,努力將輕工業城打造成為廣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示範項目。

“華堅是緊跟‘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的企業,我們不僅要創造利潤和就業,還要把中國沉澱數十年的工業文明帶到非洲去。”2011年起,張華榮的商業版圖從東莞出發,跨越15000多公里,在地球的另一邊埃塞俄比亞樹起了一箇中國企業標杆——年出口女鞋達240萬雙,佔埃塞俄比亞鞋業出口份額的50%以上,成為該國最大的出口企業。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東莞華堅

9月8日,張華榮被世界莞商聯合會評為“傑出莞商”,他的“非洲故事”格外引人注目。

在東莞過往20年間,張華榮從白手起家、三落三起沉浮於商海,到成為引領行業的翹楚和“教父”,再到成為中國企業走進非洲的“領頭羊”,其所走的每一步,契合了國家大勢,捕捉到了時代需求,也代表了東莞厚德、務實、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百日建起非洲新廠,華堅引來世界目光

1996年,張華榮獨自帶著幾十萬元,來到東莞考察,成立了東莞華堅鞋業有限公司。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中國最大女鞋生產企業的當家人,張華榮的創業歷程不乏艱辛,但也充滿機遇。如今佈局非洲,被華堅人認為是國家戰略與自身發展需求“完美的結合”、“最好的邂逅”。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華堅在埃塞俄比亞的工廠

時間回到2011年,隨著用工成本水漲船高,要素驅動發展的模式逐漸式微。作為國內最大的鞋類出口企業,華堅集團決定在我國“走出去”政策的指導下,走出國門。2011年8月,張華榮與埃塞俄比亞高層在深圳會見洽談,結下合作之緣;當年10月,華堅確定在埃塞俄比亞投資。此後,華堅就把製鞋設備運往埃塞俄比亞,安排中方人員赴埃塞俄比亞工作,並招聘埃塞俄比亞員工到東莞接受培訓。

2012年1月,僅在合作敲定三個月後,華堅集團設立在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區的新廠就正式投產。“在短短100天時間搞了一個500人工廠,全球主要媒體都報道了我們東莞的企業,報道了我們華堅,報道了中國大型製造業企業走入非洲,為非洲經濟發展、出口創匯、安置就業做了示範。”張華榮說。

轉移加工環節,留下“微笑曲線”兩端

雖然將公司開到了埃塞,但華堅公司上下達成一致——那些能持續發展的部分要留在總部。目前華堅集團在東莞的業務主要是採購、研發、高端製造等,智能製造、軟件部分也都要留在東莞。

華堅的實踐證明,把勞動密集的加工部分轉移後,有利於母公司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即向產品研發和品牌營銷轉型,促進產業升級。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華堅已成長為中國最大女鞋生產企業

在張華榮看來,中國十幾億人要穿鞋,對有塑產業和品牌來講,還是離不開中國,離不開東莞。正因此,華堅在東莞主要是穩住規模,做透、做深、做強。

記者瞭解到,華堅東莞總部將傳統人工製造進行了升級——採用自動化、智能化,減少人工,提高效益、提高附加值、提高品質。在管理體制上也進行改革,特別是建立幹部利益分配激勵機制,讓員工成為老闆,老闆成為平臺,實現共同發展。張華榮透露,雖然東莞公司人數比以前大幅度少,但是生意沒有比以前少,今年營業額呈增加態勢。

“試水”埃塞,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建平臺

張華榮算過一筆賬,埃塞有充足的勞動力,用工成本只有中國的八分之一,同時擁有出口免關稅等政策利好,企業效益能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埃塞作為非洲第二大的人口大國,本國的失業率接近50%;同時盛產大量的優質皮革,迫切需要華堅這類企業的入駐。

據瞭解,目前華堅在埃塞有當地員工4200人、6條生產線及鞋材廠,年出口女鞋達240萬雙,平均利潤率為10%,2015年創造了1500萬元的利潤。為了進一步把產業做大,華堅集團總投資32億美元,正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建設國際輕工業城,打造廣東與非洲產業合作高端平臺,推動更多粵企走向非洲、投資非洲。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埃塞俄比亞-中國東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效果圖

根據華堅人的計劃,該園區將於2020年全面竣工,將建設成為可持續、高效率、產城一體的工業化新城和高度環保的人性化社區,打造“中國製造”走進非洲的成功範例。

張華榮坦言,華堅不止要自己走出去,更要為中國輕工產業走出去打造一個高效的、環保的、文明的、和諧的中國式的輕工業城,為埃塞俄比亞的經濟發展、為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一個硬件、軟件平臺。

從做企業來講,主要做好四件事,第一要做有效益的事,第二要做有意義的事,第三要做長遠的事,第四要做有價值的事。

——張華榮的“商業格言”

過去二十年間,我主要做好了三件事。一是1996年到東莞創業,直到2006年,十年之間解決了一萬六千多人就業,而且在東莞打造了世界鞋業總部基地;

第二件事就是2002年產業梯度轉移到江西贛州,解決了一萬七千人就業,建立了贛州華堅國際鞋城;

第三件事情是華堅人投資非洲,響應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也把中國的工業文明和優勢產業帶到了非洲。華堅人相信,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將會解決3-5萬人的當地就業,與非洲朋友實現共同創造、共同分享。

——張華榮談“華堅20年”

華堅這個標杆背後,有一個“非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