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天津出台举措:创新人才政策 “海河英才”再升级

3月23日上午,天津市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会上部署了2019年人社工作七项重点任务。天津给今年划重点:引进更多“英才”培养更多“工匠”,无谓证明不用交,重复表格不用填……

天津出台举措:创新人才政策 “海河英才”再升级

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今年,市人社局将全面落实促进就业主体责任,通过开发岗位推动一批、创新创业扶持一批、实习见习留用一批、援企稳岗帮扶一批,着力稳就业、促创业。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二、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育更多高层次人才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本市持续深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持引进人才自主创业,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出台支持“海河英才”自主创业12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和方式,让更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支持引进人才自主创业,出台支持‘海河英才’自主创业12项政策措施,在津落户5年内自主创业的人才,享受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同时,给予房租补贴、社保和岗位补贴等支持政策。”该负责人介绍,来津自主创业人员最高可获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成功创业并带动5人就业的最高可获50万元贷款支持,对创办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小微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该负责人介绍,为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我市将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出台人才公寓支持认定办法,通过改建一批现有房、转化一批保障房、租购一批商品房、新建一批公寓房,在全市遴选认定一批人才公寓,给予政策支持,解决人才本人及配偶、子女住房问题。

三、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围绕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今年,本市将通过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建设“海河工匠”培训基地,实施“工匠涵养”计划,开展“海河工匠”评选表彰等举措,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精准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实施精准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全年培训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5万人。”该负责人介绍,将遴选一批企业培训中心,命名为“海河工匠”培训基地,对其开展企业内训的,按照市场需求程度,给予企业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公共实训,培训补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5%。鼓励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更新设施设备,提升培训能力,对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最高500万元建设经费资助。

实施“工匠涵养”计划,每年涵养100名高品质工匠。开展名师带徒特色培训,遴选1000名技能名师,面向企业技术骨干,开展师徒结对培养,每带培1人给予4000元资助。实施项目定制培训,对国家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等基本培训制度未涵盖的培训内容,开展“一企一策”定制培训,最高给予50万元经费资助。

“我们将强化技能人才激励保障,评选10名职业操守好、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授予‘海河工匠’称号,给予每人20万元奖励。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每年选拔50名优秀首席技师,每月给予1000元津贴。”

天津出台举措:创新人才政策 “海河英才”再升级

四、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

今年,本市坚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与防范基金风险并重,坚持降低企业社保负担与提高群众社保待遇并举,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完善缴费基数政策,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时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做好退役士兵基本养老保险接续工作。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继续提高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等待遇水平,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五、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积极应对增加职工工资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维护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等“两难”问题,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天津出台举措:创新人才政策 “海河英才”再升级

六、落实“一制三化”要求,提升服务效能

今年,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本市进一步精简事项、压缩流程、减少要件,全面落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各项要求。对标“一制三化”改革进程,推广“无人审批”模式,全面实行承诺制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先证后核、宽进严管”,实现无谓证明“不用交”、重复表格“不用填”。同时,推进“互联网+人社”,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七、着眼事业创新发展,夯实工作基础

今年,市人社局将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群众获得感,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同时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调整完善人社部门权责清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