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在新規破剛兌、去槓桿及貿易戰背景下,2018年資本市場可謂血雨腥風!

隨著上半年收官,各項中期數據相繼出爐,作為純標準化資產的公募基金市場又上演了怎樣的絕倫大劇,每一位金融俠士須瞭然於胸,方能於下半年穩行於資本江湖。

且看下文,我們將從規模、收益、資產配置、發行、基金經理、基金經理觀點、產品創新、重大事件、未來趨勢等方面一一道來。

規模篇

截至6月30日,我國123家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合計12.69萬億,較2017年底的11.55萬億增加1.14萬億,增幅9.87%。

增速與私募基金基本一致。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一、按基金類型

貨幣基金規模依然最大,為8.45萬億,佔基金總規模的66.58%;股票型基金規模0.68萬億,佔比5.33%;債基1.71萬億,佔比13.48%;混基1.75萬億,佔比13.80%; QDII基金0.08萬億,佔比0.62%;另類投資基金0.02萬億,佔比0.19%。

銀行的仇敵,貨幣基金一騎絕塵。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二、各類型基金規模變化

上半年貨幣基金規模較2017年底增加1.32萬億,增幅18.51%,增幅最大,隨後是另類投資基金、債券型基金,增幅分別為14.51%、9.23%。

另外,股票型基金規模微幅增加0.22%,混合型基金和QDII基金規模出現萎縮,其中混合型萎縮明顯,規模較2017年底下降了15.59%。

熊市下規模難有起色,好做的時候不好發,基金行業的宿命。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三、按基金公司

按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來看,天弘基金以1.74萬億居於第1位,易方達基金7180億、工銀瑞信基金6485億分列第2位、第3位。

目前管理規模超過2000億的基金公司共18家,上半年多數公司管理規模有一定增加。

頭部機構吸虹效應顯著,渠道能力強大。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四、非貨幣基金規模

剔除貨幣基金來看,易方達基金以2612億元的管理規模,位居榜首,華夏基金2028億元、博時基金1986億元分列第2位、第3位,富國、興全、中歐規模逆勢上行。

投資能力強的公司熊市規模會小幅提升,抄底的首選機構。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收益篇

各類型基金平均收益

截至上半年,各類型基金中,QDII基金的收益率最高,為1.91%,其次是貨幣基金,收益率1.68%,債券型基金收益為1.57%。

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受A股連續下跌影響表現不佳,股票型基金跌幅較大為11.34%,混合型基金跌4.54%,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2.90%。

18年總體是個小年,賺錢效應一般。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單隻基金收益表現

今年以來業績表現最好的基金是一隻混合型基金富國精準醫療,收益率為29.52%。

分類型看,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冠軍為上投摩根醫療健康,收益為20.21%;指數型基金冠軍為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收益18.09%;債券型基金冠軍為廣發7-10年國開行C,收益為6.54%。

各類型基金收益排名情況如下:

一、普通股票型基金

普通股票型基金中,上投摩根醫療健康以 20.21%的收益率居第1位,農銀匯理醫療保健主題以17.31%的收益率緊隨其後。

排名第3的是招商醫藥健康產業,收益率為16.65%,該基金也是今年初大唐研究中心通過磐石智投體系篩選並推薦的基金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益前20的股票型基金中,共有16只基金是醫療、醫藥生物、健康相關主題基金。

醫藥的牛市被疫苗事件打斷,長遠看仍有機會。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二、債券型基金

在違約事件頻發及貨幣政策邊際寬鬆預期夾迫下,債券市場上半年走出慢牛行情,債券型基金業績隨之持續攀升,其中廣發7-10年國開行收益表現最佳,上半年收益率為6.54%。

債券的牛市,大部分投資者都錯過。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三、混合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中,富國精準醫療以 29.52%的收益率排第1位,排第2位的是中歐醫療健康C,收益率23.91%,富國新動力A排第3位,收益率為 23.85%。

混合型基金是以後的發行主力,因為可以靈活操作。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四、指數型基金

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以18.09%的收益率排名指數基金第1位,排名第2位、第3位的分別為華寶中證醫療、廣發中證醫療,收益率分別為12.58%、11.65%。

從下表中不難看出,收益排名前20的指數基金18只為生物醫藥、醫療相關指數基金,2只為白酒行業指數基金,這些都可以歸入大消費板塊。

大消費基金火了兩年,目前的交易通道有點擁擠,容易踩踏。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五、QDII基金

QDII基金主要投資於海外市場,上半年美股高位震盪,港股跟隨A股回調,QDII基金漲跌不一,但受全球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大宗商品類基金表現最好。

其中,國泰大宗商品收益率最高為24.12%,排名第2位、第3位的分別為嘉實原油、易方達原油,收益率分別為22.59%、22.11%。

原油的上漲更多的是政治原因,炒戰爭預期。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注:排名數據剔除異常波動基金。

配置篇

一、倉位整體下降

從基金數量的層面看,二季度末倉位整體略有下降,倉位大於80%的基金數量減少,倉位小於80%的基金數量均有一定增加,從淨資產層面看趨勢基本一致。

市場跌,倉位降,隨行就市。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二、股債配置同步降低

從股債配置層面看,二季度股票配置比例小幅回落,由一季度的74.08%下降至73.32%,債券配置比例亦由11.35%小幅下降至10.16%。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三、板塊配置以主板為主

從板塊配置角度看,二季度主動偏股基金股票配置仍以主板為主,比例達65.07%,中小板、創業板配置比例分別為19.24%、12.18%,港股為3.51%。

風格上還是抓大放小。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四、行業配置

從持股市值佔股票投資比例層面看,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持倉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板塊市值佔比最高,為15.06%,隨後分別為食品飲料14.05%、非銀金融11.23%、銀行10.32%、電子5.48%。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從細分的二級行業來看,二季度增持最多的行業排名前五的是食品、醫藥、計算機、家電、交運,減持最多的五個行業為銀行、電氣設備、有色金屬、電子、通訊。

五、重倉持股

截至上半年,基金重倉持股佔比居於前五的分別為: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中國平安、分眾傳媒,其中貴州茅臺佔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為1.80%,持股總市值達219.04億元。

行業龍頭仍然吸收了最多的資金。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基金重倉持股中增持最多的前五名為分眾傳媒、三一重工、南極電商、蘇寧易購、森馬服飾;減持最多的前五名為:中國石化、農業銀行、京東方A、工商銀行、建設銀行。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發行篇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逐月增長,但新基金髮行市場卻出現冰火兩重天景象。

去年下半年偏股型基金業績升溫,偏股型新基金髮行隨之回暖,而自去年以來,監管趨嚴,貨幣基金退出發行市場,委外資金迴流債券基金,新基金髮行市場也火熱一時,今年一月份新基金髮行規模超千億,一度出現興全合宜單日募集超300億的突破性事件,但好景不長,隨著股市持續震盪回調,新基金髮行市場逐月降溫。

今年上半年共有344只基金成立,合計發行份額3887.09億份,但主要集中在一月份,4月份後隨著股市陷入調整,基金髮行份額逐月下降。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分類型來看,上半年新成立的基金主要為股基、混基、債基,分別為57只、148只、132只,另有7只QDII基金。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經理篇

一、偏股主動型基金經理

富國精準醫療的基金經理於洋上半年業績在偏股主動性基金經理中排首位,平均收益率為26.60%。

排第2位、第3位的是中歐醫療健康A的基金經理葛蘭和匯添富醫療服務的基金經理劉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3.91%、23.01%。

前20名中,趙蓓和許定晴管理的基金最多,均為3只。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二、偏債主動型基金經理

偏債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中,王立、羅遠航、董元星業績排名前三,平均收益率分別為5.87%、5.44%、4.94%。

前20名中,餘斌管理了6只基金,數目最多,平均收益率為3.89%,其次是陳東管理5只,平均收益率為4.05%。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觀點篇

一、招商醫藥健康產業基金經理李佳存:看好醫藥股全年表現,這一輪應該是醫藥牛市的開始。

醫藥股剛步入“中段行情”,看好醫藥股全年表現。醫藥行業具有一定的消費品屬性,但它與宏觀週期的相關性非常低,更多是受到國家醫藥方面產業政策的影響。所以說醫藥行業增長景氣度可持續的時間要比白酒和家電股長。保守地看,我覺得這一輪醫藥行情至少會持續兩年的時間。那麼再樂觀一點看,我覺得這一輪應該是醫藥牛市的開始。

二、中歐新藍籌混合基金經理周蔚文:下跌空間有限,看好競爭力強,長期價值低估企業。

近期經歷了股市的調整後,我們認為市場的下跌空間或許有限,但也不一定會迅速見到本輪大週期的底部。目前對股市沒必要過度悲觀,保持中性偏謹慎樂觀的態度,繼續從有前景的行業中尋找競爭力強、長期價值低估的公司是我們的主要工作。

三、景順長城內需增長混合基金經理劉彥春:當前時點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機會。

市場上很多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流強勁的上市公司估值已經到了很低水平,可能是現階段回報率最好的可投資資產。投資時機總是以困難的形式出現,當前時點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機會。

四、農銀匯理行業領先混合基金經理張峰:三季度市場出現明顯下跌的概率較小,看好科技成長股。

三季度市場繼續如二季度那樣出現明顯下跌的概率相對較小,市場將有一定結構化機會的可能,其中科技成長類的行業將相對更受益。配置方面,仍將以醫藥、半導體、雲計算、新能源汽車等科技成長類板塊配置為主,並適當配置消費和地產產業鏈。個股方面,我們將結合中報情況,優選行業內的優質龍頭個股進行配置。

五、上投摩根成長先鋒混合基金經理張一甫:大幅調整後風險收益比宜樂觀。

經過較深幅度的調整,目前的風險收益情況並不宜繼續悲觀。且宏觀、中觀反映的增長數據相對平穩,盈利端的延續性較好。

六、諾德價值優勢混合基金經理羅世鋒:當前估值極具有吸引力。

對A股市場的預期整體謹慎偏樂觀。一方面,受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已經降至谷底,隨著2季度的大幅下跌,市場整體估值已經調整至歷史低位附近。而展望未來兩個季度,A股企業盈利整體仍有望保持穩健的增長,部分優質價值股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當前的估值已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七、中歐價值發現基金經理曹名長:看好價值成長藍籌和低估值藍籌。

我們仍然看好價值成長藍籌和低估值藍籌,並堅持以關注此類個股的投資為主,同時我們在挖掘估值趨近於合理,因為市場流動性下降而股價受到壓制,未來將保持較高業績增速的成長類個股。

創新篇

一、市值法貨幣基金

易方達基金於1月29日上報了易方達市值法貨幣基金,這也是公募基金第一隻採用市價估值法的貨幣基金。

國內貨幣基金均是採用攤餘成本法計價,相比普通的股票及債券基金採用的市價估值法,貨幣基金收益一直維持在一元面值,增加的收益以基金份額體現。

攤餘成本法與市值法之間的偏離以影子定價方式體現,當負偏離度≥0.5%時,基金管理人需要使用風險準備金或者固有資金彌補潛在資產損失,將負偏離度絕對值控制在0.5%以內。

以市價估值的貨幣基金出現,意味著未來這一類貨基收益可能會出現波動。

資管新規背景下,上半年基金公司共提交了12只市值法貨幣基金申請材料。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二、戰略配售基金

5月29日,南方、華夏、易方達、嘉實、匯添富、招商6家公司齊齊上報“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自申報後僅9天便於6月6日閃速獲批。

這類基金從制度上保證將優秀新經濟公司的發行份額優先向普通投資者開放、滿足普通投資者的認購需要,相當於我們打新股的“中籤率”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說是行業內的一次創新。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三、養老目標基金

2017年11月監管層發佈《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2018年3月2日監管層發佈了《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正式版,這意味著,養老目標基金這一全新的公募基金品種有望誕生,這為投資者提供了養老金投資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指引中涉及到養老目標基金髮展初期主要採用基金中的基金的方式運作、設置封閉期或最短持有期限、鼓勵基金管理人設置優惠費率讓利於民等細則值得關注。

據統計,上半年共有27家基金公司提交共57只養老目標基金申請。

養老目標基金申報情況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事件篇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1998年以來,中國基金業已走過20年風雨征程。

在國家政策支持、證監會推動和行業自身的不斷努力下,基金行業通過長期投資為持有人積累了可觀的財富,凝集眾多從業人員的努力和智慧,保障了基金資產的安全和穩健運行。

為展示中國基金業20年發展成果,弘揚優秀基金管理人的長期業績,推動行業繼續以長期投資為核心,同時樹立行業專業榜樣,鼓勵從業人員堅持“

受人之託,忠於職守”的執業精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開展了優秀基金管理公司及管理層、優秀基金產品及管理團隊、傑出專業人士的推選工作。

結果如下: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2018年中公募基金全數據大盤點

未來篇

當前,資管新規已然落地,大資管行業開啟統一監管新時代。

新規鼓勵資管產品淨值化管理、打破剛性兌付,而公募基金一直都在做淨值產品,沒有剛性兌付,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公募基金無疑具有主動管理方面的先發優勢,此外還有人才優勢、平臺優勢,且客戶基礎紮實,是最符合政策導向的資管產品。

未來,公募基金產品有望成為重要資產投向。我們需抓住大資管重塑與新生的戰略契機,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全方位把握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以更好的佈局未來。

終結篇

一句話:在破剛兌、去槓桿、控非標及資管產品淨值化的新秩序下,金融俠士須深諳公募基金之道,下半載,以“基”為“劍”,仗劍天涯,再戰資本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