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始於三亞 歸於三亞 “中國畫海第一人”李海濤魂歸大海

2月15日21時37分,“中國畫海第一人”、北京畫院畫家李海濤,因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辭世。上世紀70年代,李海濤正是在海南三亞採風時,被我國南海寶石一般的色彩深深觸動,開始了研究和創作海洋繪畫的歷程,這一畫就是40年。今年元旦前夕,老人再次來到三亞採風,並最終在這裡魂歸大海。

最後一次採風 仍在研究漁船與海浪入畫

李海濤從事海洋主題繪畫40載,走遍中國海岸線。每年都要去海洋城市居住、寫生、創作。去年12月下旬,他在夫人肖凱(為新中國海軍創始人、大將肖勁光之女)等人陪伴下,再次來到三亞。

始於三亞 歸於三亞 “中國畫海第一人”李海濤魂歸大海

李海濤最後一次三亞採風

和往常一樣,速寫本、相機、畫具都成為他看海的標配。雖然老人已經87歲,需要坐輪椅出行,但這一次採風,他還是熱衷於跑到漁港去看船,還不斷給晚輩們講自己對漁船、海浪入畫的新想法。偶有所得,老人就在扇面上畫些小畫,將這些探索記錄下來。

開闢海洋繪畫領域 《海疆萬里圖》開先河

李海濤二子、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公安美協主席李冬回憶,父親的海洋創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父親就在三亞尖峰嶺、椰林等處採風,並深深被祖母綠一般的大海顏色所震撼。李海濤不止一次說:“那麼漂亮的海水,一定要用中國繪畫藝術自己的語言來表現。”

其實,海洋繪畫一直是中國畫的一個學術空白。中國歷史上的繪畫作品,在涉及到海水時多以“魚鱗紋”表現,這種圖案化、符號化的描摹,與大海真正的形象距離甚遠。李海濤在沒有文獻可考,沒有經驗可循的條件下,努力探索海浪留白等技法,將大海的千變萬化以水墨方式記錄下來。

他的藝術成就,最終凝聚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件表現海疆全貌的作品——《海疆萬里圖》。全卷共有描繪102個景點,並把春、夏、秋、冬、霧、雪、風的逐步演變畫在同一幅畫中,開創先河。

始於三亞 歸於三亞 “中國畫海第一人”李海濤魂歸大海

為了這次創作,1985年起,李海濤五年中行走了祖國31000多公里海疆,創造了中國當代美術史單幅作品創作週期最長、深入生活時間最長、行程最長的三項紀錄。當時陪伴他的這次採風創作的,正是李冬。“在那個憑著介紹信才能住旅館的年代,我們父子拿著中國美術家協會等機構的介紹信,從北至南行走了大半個中國的海岸線,蒐集了大量素材。”在這次有主題的行走中,父子倆共同研究、描摹。“不同溫帶的植物不同、礁岩不同、漁船不同、民居不同、圖騰信仰不同、勞動方式也不同,對這些差異的研究逐漸積累起來,最終形成了對我國海洋全貌的獨特認識。”李冬回憶。

伉儷情深愛情始於人民大會堂河南廳設計

出生在沿海城市青島,與海軍創始人的女兒結為伉儷,開闢海洋繪畫領域……李海濤一生充滿“海洋情結”。他與夫人肖凱(為新中國海軍創始人、大將肖勁光之女)的愛情早已被傳為佳話。

李冬回憶父親早年畢業於河南藝專,一畢業就被派到北京參與人民大會堂河南廳的設計。肖凱畢業於前中央工藝美院,當時也常跟隨自己的母親,探訪河南廳的設計、建造。兩人由此結下姻緣。

相守近60載,肖凱一直是李海濤藝術創作最堅定的支持者。尤其對他從事海洋繪畫給予堅定的鼓勵和幫助。李海濤的岳父、肖勁光更一直對他的海洋創作給予深切關注,認為,國人雖領土意思強烈,但海洋領土意識尤缺乏。海洋繪畫創作,有助於喚起國人的海洋疆土意識。

始於三亞 歸於三亞 “中國畫海第一人”李海濤魂歸大海

李海濤創作海洋

夫妻同心 團結兩岸約40位海洋畫家

創作之餘,李海濤與夫人還共同創辦了“中國海洋畫研究院”,2016年,該院還設立了臺灣分院,共團結兩岸海洋繪畫藝術家約40人。

舉辦“中國海洋畫學術研討會”,先後在欽州、三亞、廈門、北京舉辦大型“擁抱藍色國土”畫展,親自傳授海洋繪畫技法……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海洋繪畫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和探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