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楊冪轉型挑戰文藝片的試水之作《寶貝兒》,直擊社會痛點

楊冪轉型挑戰文藝片的試水之作《寶貝兒》,直擊社會痛點

楊冪主演、劉傑導演、侯孝賢監製的《寶貝兒》,應該是接下來最受關注的一部國產片。這部文藝片採用紀實風格,講述一個因嚴重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拋棄的棄兒江萌(楊冪飾),拯救另一個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嬰兒的故事。該片是楊冪轉型挑戰文藝片的試水之作,對她的演技也是一大挑戰。影片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還曾入圍西班牙聖巴斯蒂安電影節,目前的口碑兩極分化,究竟成色幾何,還是等公映後觀眾去檢驗吧。

《寶貝兒》註定是一部充滿爭議的片子,無論是題材的選擇、卡司的設定,還是主題的涉及、風格的嘗試,每個環節都會將其推到話題的風口浪尖之上。在看片之前本以為導演劉傑野心勃勃地會抨擊慘痛的社會現實,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拍的足夠冷靜剋制,畢竟這個故事想要拍成哭天喊地的感覺也完全可以,只是導演似乎有意地弱化了影片的戲劇張力,以一種近乎紀錄的方式來客觀地呈現江萌與這個世界之間發生的故事,至於當中的道德審判,交給觀眾自行處理,這是一種正確的拍攝方式,在不偏不倚之間呈現出一種最直擊人心的力量。

不偏不倚的最直觀表現就是對於江萌這個人物的刻畫,說實話,對於江萌觀眾很難喜歡的起來(排除掉楊冪的表演,單說人物設計本身),她一根筋、執拗,給人的感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比如她和養母之間的幾場戲,雖然大家都知道她是為了養母好,但是她的態度和神情確實容易引發誤會,也難怪養母會被她氣的火冒三丈,直跺腳後悔抱養了她;還有對警察幾次追問,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上這麼一位,那隻能用蠻不講理來形容了。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姑娘,卻有著超乎普通人的細膩與關懷,一個與她毫無關係的嬰兒,只是因為某種程度上的“同病相憐”,她就會為其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全心全意地保護她,這份淳樸與善良,到影片最後會在潛移默化之間打動每一個人。所以你可以不喜歡江萌這個人,但無法否認她真的是個好人。

以江萌為核心,散發出去討論的社會議題其實蠻多,而且都是關注社會底層人士的邊緣性議題,比如兒童遺棄、殘疾人保障、老年人安置、法理與人情等等。這麼多的問題放到96分鐘裡面讓觀眾全盤接受確實需要點時間,但很珍貴的是有導演願意去關注,並且最終能夠登陸院線讓全國觀眾看到,引發大家的討論與反思,這就是一種進步。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寶貝兒》是延續了《我不是藥神》在暑期、《找到你》在國慶掀起的“現實主義”熱,雖然並沒有前面兩部那麼催淚(且前面兩部還是商業類型片),但對於制度及人性的思考是同樣深刻的。

除了棄嬰這條線,其實最打動人的還是殘疾人朋友與養母這兩段,這些在生活中與江萌最親近的人,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了江萌的思維方式。尤其是李鴻其飾演的小軍,他是一個聾啞人,對於江萌只是簡單的陪伴,並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她走到一起。他的觀念和江萌是相反的,江萌認為孩子生下來就有存活的權利,而小軍卻覺得“孩子活下來還不是和我們一樣”。他的經歷在電影中並沒有過多交代,只是通過二人手上的“隻言片語”勾畫出這個人物的過往,能夠抱著這樣的心態堅強地活著,想必他從小到大一定受過太多的歧視和不平等,仔細想想令人心疼,但即便如此,他最終還是願意幫助江萌去救出孩子,這不僅來自對於江萌的關心,更在於心底的那份真誠與善意,所以這個人物同樣很打動人。

頗值得玩味的是郭京飛飾演的孩子父親,很難評價他做出抉擇的正確與否,但他對於江萌的情感一定是很複雜的,尤其是在影片結尾處他來到了江萌的面前,親口對她說孩子已經死了。當時看完後有朋友說這是來自於孩子父親對於江萌的一種感激,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孩子父親是恨江萌的,他要用這樣的方式摧毀江萌的心理防線。如果不是她,可能就不會生出這麼多的波折,對他的家庭造成這麼大的打擊與傷害,而報復的最佳方式,就是親自告訴她,她所追求的信仰已經破滅了,孩子確實是我們主動遺棄的,而且現在已經死亡。以這樣殘忍的落幕來為故事結尾,不由得令人嗟嘆不已。

影片的主角只有三位,這三位演員其實都貢獻了蠻精彩的演出,尤其是飽受爭議的楊冪,很多人在看到楊冪要轉型出演的消息就開始冷嘲熱諷,這對於一位處於表演探索期的演員來說挺不公平的。和幾個月前的《動物世界》一樣,一開始大家對於李易峰都是充滿質疑,但最後他非但沒有給影片拖後腿,反而用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影片的看點之一。楊冪也一樣,刻意素顏扮土這些很多女演員其實都能做到,但真的願意在觀眾印象固化之後放低身段,來挑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角色,確實需要不小的勇氣。而李鴻其更是影片的點睛之筆,今年看了兩部他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和《寶貝兒》中他都沒有臺詞,但是都分外動人,仔細想想如果小軍一張嘴是臺灣腔還蠻尷尬的,導演索性捨棄了這一環,讓他用手語貢獻了不亞於平常臺詞的演出,再次彰顯了自身的實力。郭京飛的角色發揮不太大,但也毫不遜色地完成了表演。

三人唯一一場匯聚起來表演的戲,就是之前預告片曝出的片段,這也是影片的最高潮的段落,在公安局孩子父親終於爆發,差點與江萌發生衝突。光看這一段會顯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三位演員的表現也難以理解,但放到影片當中去就能理解三個人各自的心路起伏,尤其是孩子父親和江萌的對立,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愛”,這也為故事本身蒙上了一層荒誕又無奈的色彩。

總的來說,《寶貝兒》都是今年華語力量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影片,它可能沒有觀眾想象的那麼猛烈,讓人淚眼婆娑,但它帶來的思考與觸及到的社會痛點,都是一次極具膽量的嘗試與碰撞。在這個平淡的十月影市,也許會掀起新一輪的討論熱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