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打造科創新城,能否讓榆林成為“高端化”發展樣板

今非昔比。榆林這些年已讓大家對它產生新的認識:雖地處陝西最北部,卻承載著陝西經濟發展重要一極的殷切希望。

新的希望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同質化的“呼包鄂榆”新一輪區域城市發展大潮風起雲湧,榆林如何把握缺人才、缺技術的發展瓶頸,凸顯轉變優勢,取長補短?如何跨越橫亙在“土豪”和“儒商”之間這道深深的壕溝?

一場變革註定要來。今年2月19日,省市共建榆林科創新城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正式拉開了省市共建榆林科創新城的大幕。

這也意味著,榆林發展將要進行一次“越壕式”的質變。

打造科創新城,能否讓榆林成為“高端化”發展樣板

有了‘人氣’才是一座城

打造一個高水平的科創新城,是榆林2017年底提出來的,地點在榆林西南新區劃定30—50平方公里區域。主要為破解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的矛盾,促進榆林經濟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是一座城,首先就要有“人”。這裡大家更多地理解是有‘人氣’ ,對榆林來說,有了掌握高科技的人才,科創新城才是一座活力之城。“榆林最短缺的就是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和技術研發平臺資源。”榆林市委副書記、榆林市市長李春臨說,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 建設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 , 都需要技術、人才來做支撐 。

栽好梧桐樹,引鳳歸巢來。榆林已在積極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生活待遇等新城環境。

西南區是個什麼地方?“當時,我就背了一個包來到這裡,放眼望去一片荒沙地,連個辦公地點都沒有。”榆林西南新區管委會一位副主任回憶。如今的西南新區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相交,變化日新月異。

有關這裡最新的建設消息是,2018年8月,榆林市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東沙文體館、體育中心、會展中心“四館兩中心”集中開工,其中體育中心、會展中心選址就位於科創新城核心區。

對未來的榆林科創新城是一個什麼樣?榆林市委副書記、榆林市市長李春臨指出,科創新城將是一座宜生活、宜工作的生態性的科技研發創業的新型城市。

在未來,省市共建的榆林科創新城還將被建成“清爽、清潔、低碳”的創新名城、幸福新城,打造成為全省科技創新創業高地,引領榆林的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發展工作,把“最具影響力”的內涵詮釋出來,真正把院士、專家、學者留下來。

打造科創新城,能否讓榆林成為“高端化”發展樣板

‘孵化’人才還需教育先行

人從哪裡來?需要什麼樣的人?“這些年 , 在榆林建成了一批能源化工項目 , 技術含量在國內、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 但是這些原創技術不是榆林本地產生的 , 這些產業雖然形成了一定產業鏈群 , 但真正向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發展的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業 , 在榆林還沒有形成 , 我們現在生產的化工產品還都是基本化工原料。”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啊。即使大城市,近兩年來,包括西安在內的一二線大城市“搶人大戰”,已逐漸下延到了部分三四線城市。相比之下,一些三四線城市即使經濟發達、政策足夠給力,吸引大學生的數量也遠不如大城市,普遍問題就是高校數量稀少,在校大學生缺乏,影響了城市的持續發展。這些,都是榆林經濟發展的一個疼點。

對高新技術產業來說,人才的地域化培養應是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高校或大學城介入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平臺。

同樣的問題,鄂爾多斯也意識到了。在轉型創新中,2010年8月,鄂爾多斯市政府就和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低碳技術創新研究機構——鄂爾多斯市紫荊創新研究院,被稱為“中國•鄂爾多斯低碳谷”建設的核心和靈魂。

同為資源型省份的山西在建設科創新城上也有著清晰的思路,尤其是明顯“孵化人才”優勢。

報道顯示,投資150億、已於去年全面開工的山西科創新城位於太原市南部和晉中市榆次區之間,目前已引進清華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煤化所等高端研發機構46家,可對接30餘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平臺,引入科研人員1萬餘人,其中院士工作團隊有14個。

眾所周知,太原市作為山西科教資源集聚之地,本科院校本身就多達20多所。

有不足就要想辦法解決。在科創新城的人才建設上,榆林也做了周密的規劃:將榆林學院率先遷入該項目建設,建設開放式的榆林大學,出臺一套全國最優惠的人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駐落戶政策。要不斷吸引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等頂尖人才來科創新城康養、旅居和學術交流,留住一批各類高層次人才、緊缺專家、高端創新團隊安家落戶,廣泛吸納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

與此同時,在去年6月榆林市政府和榆林學院已分別與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財經學院、榆能集團等高校以及企業簽訂協議,組建10大研究機構,助力榆林科創新城建設。

應該說,吸引更多地知名高校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榆林人才培養、研發力量的不足。

打造科創新城,能否讓榆林成為“高端化”發展樣板

科技創新才是推動變革的核心

榆林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已被納入多個國家戰略規劃。發展的核心靠的是科技,但如何讓更多人才紮根榆林後,如何讓科技持續創新、讓成果紮實轉化,才是科創的實質。

鄂爾多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2017年剛獲批,就肩負起了鄂爾多斯經濟轉型、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責,業績表現不俗,2018年招商引資項目38個,簽約資金達123.75億元。截至目前,入園企業總數507家。而在七年前就升級為國家級的榆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去年全年完成簽約項目20個,總引資額331.75億元。相比之下,榆林的表現更為強勁。

2017年,鄂爾多斯市再次成立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與榆林相比,鄂爾多斯科技創新起步是“有些晚”,增長速度也不算快。這似乎與遊客走在康巴什街道上看到的鏡像相呼應,很少有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不息的車流,有時見到最多的卻是清潔工。

在某種意義上,科創城才是真正融多層次教育、科研產業、城市綜合為一體的融合發展體,才能成為加快創新發展、動力變革的“大力水手”。

科創城在國內不少城市都有,其中不乏可圈可點之作。創辦於2013年的江蘇通州灣科創城,目前入駐包括985、211等國內外高校院所20多家,分為教育、科研、產業、商業、生活5大片區,是一座科教之城、綠色生態之城、未來智慧之城。據公開信息顯示,他們將用5-8年時間,投入約500億元,建成長三角較大經濟規模的科教示範產業新城。

縱觀框架及進展,榆林科創新城佈局清晰,思慮長遠。但願,通過人才的聚集、產業的聚集、技術的聚集、科研機構的聚集,榆林科創新城建設能成為支撐榆林創新發展的基地,陝西省創新發展的表率,全國資源型城市實施轉型、實施高端化發展的示範、“最具影響力城市”的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