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把宠物主人称为“家属”不合适

南京某家宠物医院,为前来就诊的宠物主人们设置了“家属床”,很多生病的宠物都有自己的“家属”在这里陪夜照顾。有位大叔表示,自己的狗病得很严重,看得自己都掉泪了,所以要陪伴它,让它快点好起来。

宠物医院设置“家属床”的举动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有网友评论道:“如今宠物的待遇真是越来越强了。”而这种宠物“待遇”的增强,正体现了社会在动物福利保护方面的进步。对于公众来说,“动物福利”这个名词可能有些陌生,它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能得到妥善处理。应该说,提倡维护动物福利和善待动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创造文明社会的一个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宠物医院所设置的“家属床”,在名称上并不妥当。

按照法律上的定义,家属指家庭内户主本人以外的,相互负有扶养义务的一定范围内的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也就是说,“家属”指的是人,而不是宠物。从物种上说,人与宠物有着很大的差别,属于不同的生命物种,无论它们与我们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也只能够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能“跨越”成为人伦关系中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属”。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宠物医院还要将宠物陪护床命名为“家属床”呢?这与如今的宠物过度“拟人化”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宠物“拟人化”现象,就是将宠物当做“人”看,给予宠物以“人”甚至“超人”的待遇。这突出体现在人们对宠物们的称呼上。许多人为了表示对宠物的爱,将其称之为“儿子”“女儿”,自己则以宠物的“爸爸”“妈妈”自居。而“家属床”的设立正是迎合了这种心理。当然,少量地使用这种称呼也无伤大雅,只作为单纯的爱的表达,反映出宠物能够像孩子一样带给人巨大快乐与情感慰藉。但是,在公共场合频繁使用这样的称谓,还是给很多人带来了不适感。

产生这种不适感的原因是个人自由越过了边界。出于对宠物的喜好,称其为“孩子”是个人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而“家属床”的名称,无疑是将这种个人自由带入了公共空间。宠物一旦进入公共空间,就不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而是会演变成显现文明程度的社会问题。如果只想着表达自由,而不考虑社会的公序良俗,这样的表达很难让人“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