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對話丨高曉鬆: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2012年3月,高曉鬆開始主持一檔網絡脫口秀節目《曉說》。這檔節目開播兩年後,高曉松的臉蛋被播放高達五億次,成為國內第一個網綜脫口秀爆款。這樣傲人的成績,讓人們的視線開始集中在他身上,開始審視起這個相貌平平的男人:

1969年,高曉松出生在一個背景顯赫的知識分子家庭:

高曉松的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首任校長、兩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外婆陸士嘉是北京航空學院籌建者之一,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國籍博士。

外舅公施今墨是中醫臨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舅舅張克潛是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兼博導。

父親高立人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張克群更是師從梁思成。

這個從小住在清華園的男人,耳濡目染著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情懷長大,對讀書有著天然的熱情和執著。

正是這樣的讀書熱情,得以讓他在今後的創作生涯裡“滿腦子都是文字,信手捏來不需要靈感。”,助他在《曉說》《奇葩說》裡妙語連珠、金句頻出。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但即使是這樣一個一出生便贏在起跑線的男人,回顧過往的人生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1988年,高曉松不負眾望的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按理說,這應該是一個繼承家中傳統,將自己投入到偉大的科學建設中的老套故事。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但高曉松生來不滿於安分,愛極了不按理出牌。

他在校外和來自各個高校的蔣濤、戴濤、趙偉、老狼等人組建了“青銅器樂隊”,膾炙人口的《同桌的你》《麥克》《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等許多作品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初稿。

這些歌火到了什麼程度呢?有人評價說,“全中國九成的人,都能哼出《同桌的你》,剩下的一成裡,十之八九會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但他依然沒有停止搞事的步伐。次年,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科學家的高曉松,決定從清華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預備班學習電影。

這一次,命運沒再開掛,他落榜了。但他沒有氣餒,轉身進入亞洲電視藝術中心任實習編導及編導,期間拍攝大量廣告片及多部MTV。

進軍電影界後,他的處女座《那時花開》《我心飛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特別是《我心飛翔》,該片獲得法國里昂電影節最高獎,美國雪城電影節評委會獎。這已是他電影生涯的巔峰時刻。

隨後拍攝的《大武生》則票房慘敗,暴露了他的短板——缺乏鑽研精神。之前的成功也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但電影拍攝不會一直都如此容易。

連李安這樣的電影大師在拍《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曾哭著說自己拍不下去了,你就能明白,這絕非易事。

想要拍好電影,在拍攝階段付出的是常人所無想法想象的辛苦,是需要和自己死磕的精神。高曉松不願把精力全部用在創作上,他不忍心和自己死磕,這是《大武生》票房慘敗的原因。

高曉松自己也看得明白,“雖然讀書不少,又走遍世界,但是對任何世界的深處始終缺乏瞭解和敬畏,缺少勇氣和堅毅的精神,只是對各種雕蟲小技興趣濃厚。”

再後來,他一時糊塗,因酒駕入獄。

在獄裡的時光沒有讓他消沉,反倒是更清楚的認知到自己的所需。他堅持讀書、寫作和翻譯,既是反省,也是沉澱。

出獄後帶著好評無數的《曉說》捲土重來,日子又一次紅紅火火之際,曝出了離婚的消息。

高曉松沒想到的是,生活比之他還要不安分。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細數下來,高曉松這前半生,對比他家裡人給他設定的人生劇本,也算頗為坎坷。

他不滿於無趣的專業,從眾人仰望的清華大學退學,一路追求,一路跌倒。這份不怕試錯的勇氣,是滿腹才華帶給他的。

他的人生也不盡然是正確選項,有過犯錯,有過自省,而後重整旗鼓,再戰人生路。這份勇氣和淡然,是讀書和思考帶給他的。

他在愛情裡也折騰,結婚兩次又離婚兩次。給前妻的離婚聲明裡寫道:

“聚散自有天註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證。”

連分開也滿是和氣與詩意。這份坦然和氣度,是滿腔學識的附贈。

你看,縱使他清華退學,北影落榜,犯過錯,愛情裡迷路,他也依然能靜下心讀書沉澱,從而獲得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屬於自己的廣闊人生。

正如他自己所說:

“只要在讀書,就是在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太苟且的人。什麼叫詩和遠方?就是讓自己更遼闊,而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好在還有書籍,讓他在浮世中聊有一絲慰藉。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生活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但我希望你永遠生猛下去。”

對話丨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誠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太過圓滿的人生就像格林童話,只能靠聽說。現實生活裡,總是佈滿荊棘。

不是公主都能遇到王子,不是遇事總有騎士來解救你。

缺憾是普羅大眾的人生常態,所以學會如何面對這種人生的缺憾、原諒這種人生的不圓滿,便成為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高曉松說過“原來我以為,沒到四十歲的時候老覺得,四十不惑的意思就是說,你什麼都明白了,什麼都懂了。然後等到了四十歲才發現,不惑的意思其實是說,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

所以,即使艱難,也該學著把曾經那些讓你擰巴的、耿耿於懷的,和曾經的傷害、回憶都放低,“不想明白”,轉身,你會看到有一片朝陽在升起。

生活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但我希望你永遠生猛下去。

願你總能不為世俗所擾,不為內心所困。

今日話題

你的生命裡都有過什麼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