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非洲,“門庭若市”的軍貿熱土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發佈數據,隨著全球局勢不確定性的日益增加,近5年全球的軍貿總額相比前5年增長10%,全球軍貿進入增長區間。而作為種族矛盾激烈、局部衝突頻繁的地區,非洲不穩定的局勢給世界各國提供了前景廣闊的買方市場。這其中,同為傳統賣家的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繼續著力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伴隨越來越多的新興發展中國家加入“賣方隊伍”,同他們加強軍貿聯繫也成為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選擇。

非洲市場日益“門庭若市”的背後,既有新老武器出口國為爭奪市場份額的急切難耐,也有美俄等國家結合對非戰略調整而做出的深思熟慮。隨著非洲各國在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上需求的不斷擴大,非洲武器市場的空間將不斷拓展,以小帶大,非洲武器市場格局的轉變正在影響整個地區形勢的發展。

非洲,“門庭若市”的軍貿熱土

非洲,“門庭若市”的軍貿熱土

著眼競爭,美國力保地位不失

根據SIPRI2019年發佈的數據,2014年—2018年,美國的武器出口比2009年——2013年增長了29%;同時,美國在全球軍火市場的份額增加了6%,達到36%。數據表明,儘管世界局勢風雲變幻,美國依然穩坐全球武器出口的“頭把交椅”。

作為美國武器出口的重要方向,美國長期通過附加政治條件的武器出口牢牢把控著非洲軍貿市場的多數份額。然而,伴隨俄羅斯等國家同非洲各國軍貿往來的日益深入以及美國政府對國家安全戰略重心的調整,美國對非洲的武器出口面臨衝擊。有別於政府的政策調整,美國正在尋求各種途徑把控在非洲市場的份額。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博爾頓指出,現任美國政府對非洲的政策將發生調整。其中,加強同非洲國家的經貿關係,使之符合美國和非洲雙方的利益成為此次調整的重要內容。博爾頓特別強調,新的美非經貿關係將務必確保反哺美國經濟。長期以來,增大武器裝備出口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理念下的優先項;而確保在非洲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物盡其用,都符合美國利益又是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的重點,二者結合之下,加大對非洲國家的武器出口,一方面給美國本土工業帶來巨大的市場與高額的利潤,一方面又符合美國現階段的非洲政策,權衡利弊之下,美國政府自然更加看重對非洲武器出口的市場份額的把控。

同時,以小見大,美國加強同非洲國家軍貿的背後,暗含著與俄羅斯等大國放手一搏的戰略企圖。博爾頓在公佈美國新非洲戰略時明確指出,與美國競爭的大國,就是中國和俄羅斯,他們迅速地在非洲鋪開他們的財力與政治影響力,有目的地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將投資集中於該地區,尋求將美國比下去。2018年,在美國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中俄成為美國眼中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而中俄在非洲國家間影響力的提升不斷刺激著美國的神經。作為對非洲國家利益捆綁的重要手段,附加政治條件的軍貿一直是鞏固美非軍事政治聯繫,穩定美國在非洲市場主體地位的得力舉措。而在美國放眼大國競爭的形勢下,這種手段無疑得逢其時。因此美國將繼續擴大對非洲市場份額的佔據,以維持自身在非洲同中俄競爭的實力。

非洲,“門庭若市”的軍貿熱土

美國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威脅那些購買俄羅斯武器的國家

然而,面對其他國家的挑戰,美國也不得不改進軍貿模式以抵抗衝擊。2018年,為解決前華約國家國防預算受限的問題,鼓勵其儘快斷絕與俄羅斯的軍品採購關係,轉而採購美國裝備,美國國務院啟動“對歐注資激勵計劃”(ERIP)。該計劃旨在向相關國家提供足夠的資金以提升其採購美國高端防務產品的興趣。儘管計劃目前僅限於歐洲國家且剛剛起步,但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若計劃效果明顯,將考慮將該計劃拓展至非洲等地區。可以想象,此舉將為那些對美國高端防務產品望而卻步的非洲國家帶來更多的機會,美國在非洲佔據的市場份額也將隨之擴大。

同時,美國不惜採用政治經濟等手段打壓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2019年4月,在特朗普與訪問美國的埃及總統塞西展開會談期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政府官員就埃及與俄羅斯達成軍購協議一事警告稱,同俄羅斯達成軍購協議的國家必須清楚一點,即美國政府在給予其制裁豁免權上只能做非常有限的事情。他還聲稱,美國已經對從俄羅斯購買武器的印度、土耳其採取了相應制裁措施,其言語背後的威脅之意不言而喻。利用經濟制裁、輿論威脅等手段打壓那些“光顧”或企圖“光顧”其他賣家的非洲國家,也成為美國控制自身地位的常用手段。

一舉多得,俄羅斯力求擴大影響

201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對外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上表示:“目前新挑戰與新威脅促使許多國家重塑軍事觀,提升國家武裝力量。在未來國際武器市場中,俄將擴大與亞太、非洲、拉丁美洲的軍貿往來。”對於俄羅斯而言,加緊同非洲的軍貿往來既是開闢市場的獲利之舉;也是擴大影響力的戰略佈局。

非洲,“門庭若市”的軍貿熱土

烏克蘭危機後,軍事貿易成為俄羅斯的主要經濟來源

近年來,俄羅斯同非洲國家間的軍貿往來日益密切,根據SIPRI提供的數據,俄羅斯售賣給非洲的武器數量急劇增長,2017年比2012年翻了一番,埃及、尼日利亞、安哥拉、馬裡等國都成為俄羅斯武器的大客戶。密切的軍貿往來也為俄羅斯與非洲國家的軍事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目前,俄方軍事力量以軍事服務的方式大量進入非洲。以中非共和國為例,2018年8月,俄羅斯與中非簽署了政府間軍事合作協議,協議規定成立培訓中心,由俄方教官幫助訓練軍事人員使用武器和作戰方法。2019年1月,中非共和國國防部長科亞拉表示,俄羅斯可能會在中非境內部署軍事基地。以點帶面,俄羅斯同非洲國家的軍事合作全面鋪開。

俄羅斯在武器市場上樹立的誠信可靠的形象使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傾向於俄羅斯的武器。對非洲國家來說,俄羅斯武器一方面符合他們在性能上的需求,一方面也充分滿足他們的實際條件:俄羅斯在市場打出公道價格的同時,還為缺乏現金的非洲國家提供“物物貿易”等特殊服務,如與津巴布韋便籤署“鉑金換武器”協議等,巧妙化解了部分國家囊中羞澀的尷尬。

俄羅斯與非洲國家軍貿往來的大步前進折射出俄羅斯在非洲佈局的宏大構想。

非洲,“門庭若市”的軍貿熱土

2019年10月23日—24日,在首屆俄羅斯與非洲國家峰會上,俄羅斯與30多個非洲國家簽署了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首先,雙方的軍貿往來可以給俄羅斯軍工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反哺俄羅斯經濟。同時,俄羅斯與非洲國家軍貿往來的大好形勢也可以帶動雙方經貿合作的全面發展。2017年,俄羅斯經濟增長1.5%,2018年前三季度增長1.6%。飽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經濟出現回暖必須歸功於外貿大幅增長:2018年1至10月俄羅斯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0%,出口大幅增長28.3%。其中非洲市場功不可沒,由於俄羅斯的糧食、金屬和機械設備在非頗受歡迎,雙方貿易額節節攀升。與2016年相比,俄羅斯2017年與非洲國家的貿易額增加了26%,達到174億美元。無論是潛力無限的買方市場還是貢獻巨大的合作伙伴,俄羅斯都必須重視非洲在自己經濟發展上起到的推動作用。

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合作也是俄羅斯外交破局的重要一招。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長期受西方國家的敵視和封鎖。戰略環境的迅速惡化,逼迫俄羅斯不得不採用“外線牽引內線”的方式,實現外交突圍。在出兵敘利亞,佈局中東的同時,加強同非洲國家的聯繫,無疑將拓展更大的戰略空間,以來自抵禦西方國家的壓力。

而作為大國必爭之地,在西方傳統戰略思維中,非洲的形勢折射著其全球局勢的變化,因此非洲是許多西方戰略家觀察大國力量格局演變的重要對象。近年來,儘管西方國家在非洲政策上較為保守,美國政府甚至做出“戰略收縮”的姿態,但作為西方“後院”的非洲地位依舊重要。抓住機遇,集中力量密切與非洲各國的關係將成為俄羅斯提升全球影響力的關鍵一招。

俄羅斯同非洲國家的軍貿往來是俄羅斯“重返非洲”宏大戰略的一個部分,在俄羅斯日益重視非洲的背景下,俄羅斯與非洲國家間的軍事合作將大踏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