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前段時間,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殺人回憶》抓到了犯人原型。消息一經出現,就引發了網友廣泛的討論。網友評論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犯罪者的譴責,一種是對這一新聞的反應。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不管怎樣,抓到犯人總歸是好消息。除了《殺人回憶》,其實還有很多驚悚懸疑類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有的讓人害怕,有的讓人沉思。

今天,撩片君就來給大家推薦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豆瓣評分:8.8

看點:華語電影大師楊德昌作品,每一個少年殺人者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網友精彩評論: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1961年6月15日晚,十六歲少年茅武連捅數刀殺死當時建國中學十五歲女生劉敏。此案在當時的臺灣引起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中許多值得深思。

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主要描寫的並不是少年殺人事件,而是用鏡頭展現了少年殺人的社會和家庭原因。在結識小明前,小四是典型的乖仔,是父母的希望和兄妹的驕傲,他有一個喜歡搖滾樂的自稱“小貓王”的好友,兩人雖會去樹林看人幽會,但過的是與周圍諸多在“小公園”混的少年人完全兩樣的生活。

喜歡上小明後,小四便像跌進一個無底深淵,開始被外界的各種力量牽著鼻子走。新識仰慕對象honey猝死,一向敬重的父親的自尊與精神因為某次事件嚴重受損,加上將一次次“欺騙玩弄”他感情的小明“看透”,血氣方剛又有很強道德感的小四終於走上犯罪的道路,期望用自己的刀結束事件的根源。但小四不知的是,他眼中的根源只是這條食物鏈中微不足道的一環。

《大象》

豆瓣評分:7.8

看點:擊敗《狗鎮》拿下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和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網友精彩評價;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整部片子是在探討少年犯罪、成長等主題。美國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課未果的John,在父親的逼迫下回到校園;喜歡攝影的Elias,在校園內外拍過一些人物和風景後,來到學校暗房沖洗照片;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與他有過關係的女孩紛紛議論著;被人冷落情緒異常低落的Michelle,來到學校圖書館幫助做工。

校園高牆之外,時常受人欺負的“患難兄弟”Eric和Alex正在家裡午睡,他們對納粹形象和暴力遊戲非常迷戀,曾在互聯網上訂購了槍支。午睡過後,兩人進行一番簡單的策劃,身穿美軍野戰裝、手持衝鋒槍走進校園,開始大開殺戒。

《十二宮》

豆瓣評分:7.3

看點:最不像大衛·芬奇導演的電影,卻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網友精彩評論: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二十世紀70年代,舊金山出現了一個自稱“十二宮”的殺人狂,殺人後,向媒體寄一封信,留下密碼、線索,向警方挑釁,多次的陰差陽錯使案件陷入僵局,警方漸漸束手無策。連環殺人案件也引起了《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者羅伯特和保羅的注意,他們在警察大衛的幫助下,開始調查這一系列的連環兇殺案件,在和“十二宮”殺手鬥志鬥勇的同時,他們個人的生活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追兇者也》

豆瓣評分:7.7

看點:最具本土特色的黑色類型片,電影跟真實原型故事一樣精彩。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網友精彩評論;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一樁殘忍兇案悄然發生在偏遠的西部村寨,憨包汽修工宋老二被警方推為首要疑兇。這讓本來萍水相逢的三人:憨包汽修工宋老二、落魄古惑仔王友全、夜總會領班董小鳳命運彼此牽連在一起,在荒蠻西部上演了一場充滿嬉笑怒罵的黑色逃殺。

《浪潮》

豆瓣評分:8.7

看點:不要以為“獨裁”很遠,其實它就潛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網友精彩評論:

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驚悚電影,尺度夠大,讓人觸目驚心

賴納•文格爾是德國某所高中的老師,該學校正在進行“國家體制”的主題活動周。由於他最喜歡的“無政府主義”課被另一位老師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講“獨裁統治”課程。

對於自由散漫的學生們來說,任何課程都只是為了學分而上。他們在課上大聲聊天,無心聽講。文格爾別出心裁提出假想“獨裁”的實驗。在為期一週的實驗中,文格爾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們對他要絕對服從。從最初的玩樂心態,這些青年男女漸漸沉湎這個名為“浪潮”的組織中,他們體會到集體和紀律的重要性,卻在不知不覺中滑向了“獨裁”與“納粹”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