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新晉院士陳子江,一線30年實現中國多個零的突破!瀏陽籍院士增至10人

在銀杏金黃的初冬時節,傳來一則喜訊——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佈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瀏陽又新增了一位兩院院士——陳子江。

  新晉院士是研究什麼的?她和老家瀏陽有著怎樣的聯繫?昨日,記者通過多方瞭解,採擷到了這位新當選院士的故事,以及她在醫學領域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院士簡介

  陳子江,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副校長,齊魯醫學院院長,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首席專家,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生殖內分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項目和"863"計劃首席科學家。2019年當選為生殖醫學領域最權威學術組織國際生殖學會聯盟(IFFS)的常務執委併兼任秘書長,成為該組織成立50年來第一位華人學術領導人。2019年11月22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新晉院士陳子江,一線30年實現中國多個零的突破!瀏陽籍院士增至10人

 

  一線工作30餘年

  解決了生殖醫學領域多個問題

  1959年10月,瀏陽文家市鎮湘龍村人陳聞葭的女兒呱呱墜地,取名陳子江。

  1979年9月,20歲的陳子江進入山東醫學院醫療系學習,從此,她走上了醫學研究之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1989年,陳子江醫學博士畢業。成功的背後,凝聚著艱辛與汗水。憑藉著不懈努力,僅僅在4年之後,34歲的陳子江破格晉升教授,同時任山東省立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一線工作30餘年,陳子江帶領和團結同行進行了系列重大技術攻關,解決了多個關鍵科學問題,推動了行業進步。如完成系列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s)研究,牽頭制定了《不孕症診斷指南》和《多囊卵巢綜合徵中國診療指南》等10項診療規範,推動了我國生殖疾病臨床診療的規範化和進步。

  她還帶領團隊研發了多項基於輔助生殖的優生技術,建立了安全有效的優生技術體系並應用於臨床,誕生了我國首例阻斷重度遺傳性耳聾的 PGD 健康嬰兒等,為降低我國出生缺陷提供了技術保障。

  眾所周知,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多年以來,陳子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自然》《細胞》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00多篇。

  2019年,陳子江當選為生殖醫學領域最權威學術組織——國際生殖學會聯盟(IFFS)的常務執委併兼任秘書長,成為該組織成立50年來第一位華人學術領導人。

  爺爺和毛澤東是同班好友

  著名的板栗樹就在她老家

  冬日的暖陽照耀下,在文家市鎮湘龍村鐵爐衝的小山坡上,佇立著兩棵帶著紅色印記的百年板栗樹。在不遠處,毛澤東青年時代曾居住過的陳家老屋靜默佇立,它就是陳子江的祖宅。

  11月23日,記者聯繫到老屋的所有者陳典臘。他是陳子江的堂弟,今年52歲,住在瀏陽。“得知堂姐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我們都為她感到開心。”陳典臘語氣高興又相當淡定。雖然他對學術的事知之甚少,但是他知道堂姐多年來不斷取得的成就。

  “她的爺爺是陳紹休,我的爺爺是陳紹幕,他們是嫡親兄弟。”陳典臘告訴記者。在文家市鎮這片紅色熱土上,陳紹休是赫赫有名的革命先驅,他也是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的同班好友。1917年,毛澤東曾經應邀來到文家市湘龍村鐵爐衝的陳紹休家中小住,並在這裡種下了兩棵板栗樹。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陳家幾乎全家都投身於中國革命,並先後有8人為革命捐軀。

  “堂姐是個很正直的人,也是個大忙人。她實驗室的事情非常多,每次回來,都行色匆匆。”對於最近一次陳子江回瀏陽的時間,陳典臘表示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是家裡有什麼大事她都會打電話表示關心。

  在瀏陽的陳典臘,一直從事花炮行業,陳家老屋就在他的花炮廠廠區內,今年升格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他表示有意將老屋無償捐出。

  講述

  瀏陽老鄉聽陳子江授課:“實用易懂,聽了還想聽”

  “為人正直,治學嚴謹,醫德高尚。”這是大家對陳子江一致的評價。作為生殖醫學領域的泰斗,她十分注重對青年人才的培養,也常參加講座進行授課與分享。

  11月1日,在珠海舉辦的第十四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上,陳子江以《生殖內分泌學新進展》進行了專題發言。“她講課實用、易懂,總之聽了她的課還會想聽。”瀏陽人顏紅英當時就在現場聆聽了授課,感覺受益匪淺。

  顏紅英是一名婦產科副主任醫生,她曾經在全國的學術會議上多次聽過陳子江講課。對於這位老鄉兼前輩當選院士,她感到十分高興,“她本人真是知性、漂亮、高雅、端莊,是婦產科界的一級大咖。”

  歷史

  兩位瀏陽籍陳姓院士的淵源

  在陳子江之前,瀏陽已經有一位女院士,而且也姓陳,她就是陳文新。1926年出生在瀏陽的陳文新,在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直從事土壤微生物學與細菌分類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並進行優良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體系在農牧業生產中的推廣。

  據悉,陳文新是陳昌的女兒,陳子江是陳紹休的孫女,陳昌與陳紹休是同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同學就是毛澤東,而且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毛澤東到陳家種板栗樹,是當時向農民宣傳種樹的好處順便種的。”據瞭解,後來毛澤東、羅章龍和陳紹休在赴北京途中曾一起去尋訪古城許昌。陳紹休赴法留學時,毛澤東親自送行,陳紹休在法國生病,毛澤東還為他籌錢治病,“毛澤東之後組織部隊會師文家市,也跟這段經歷有關。”

  □知多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4名。

  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新當選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

  此外,經過全體院士投票選舉,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名。

  瀏陽已有這些院士:

  ◇黎鰲(1917-1999),中國工程院院士;

  ◇黎介壽,中國工程院院士;

  ◇黎磊石(1926-2010),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衛,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文新,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其鳳,中國科學院院士;

  ◇雷天覺(1913-2005),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繼善,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煦,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