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公元前278年,秦滅楚後,在湘潭地區建立湘南縣,由此拉開湘潭的歷史大幕,此後歷朝歷代築城為守。 在這千年時間裡,湘潭形成了最有特色的城市規劃,即湘潭人世代流傳的“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但對於十八總,或許多數湘潭人也只有個概念,時常混淆吧?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城總全圖

湘潭十八總一說是指古時候的湘潭城位於湘江河西,主體部分就是沿著湘江河邊的一條老街,這條老街每過一到兩公里有一個集市,稱為“總”,一共有十八總。另一說是按古時候湘潭更夫敲更的範圍劃分,從一總到十八總每個區域都安排一個專門的更夫進行敲更,因此湘潭的老城區便被分成了“十八總”。

清代又將十八總外延伸部分稱十九總。上下十九總河街,有葉家、欒家、南興、柳樹、南竹等五碼頭及源湘渡,正街有九曲橋、湘靈巷、金鳳廟、哈家巷、公敬寺、孤主祠、錦灣正街等。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九總”就位於平政路大埠橋附近。隨著“精美湘潭”計劃的推進,這裡的居民、商戶陸續完成了搬遷,他們帶走了歲月的回憶,留下了老街情懷。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平政路145號,牛記臭乾子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十總萬壽宮,也就是江西會館。 建於順治七年,規模宏偉,《湘潭縣誌》曾經說過,館飾非常豪華,每修理一次都要十萬金,十萬兩銀子。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十一總關聖殿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關聖殿,位於市十一總正街,坐北朝南,佔地面積4066平方米,清 康熙時山西眾商公建。當時既為祭祀關羽的場所,又為山西、河南、甘肅、山東、陝西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會館,稱北五省會館。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這是十六總附近的街口,這兩個門樓。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圖:黃龍廟一角,黃龍巷是一條介於十三總與十四總之間的南北向的大型街巷。起於馬家巷口的黃龍廟,止於風箏街邊的黃龍廟。盡頭為九匯溝,溝上有杏花橋。1929年改稱“建寧路”,為今解放南路的一部分。清至民國時期(1912-1949年)以洋貨業(即百貨業)群集著稱。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十五總海會寺,似乎不同於其它莊嚴神聖的寺廟一般,因著它巧妙的地理位置——大湖街民主路菜場的原因,這座湘潭較為人熟知的寺廟反而在湘潭人心中多了一份“人間的煙火氣”。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十六總魯班殿位於自力街,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912年被焚,1915年由泥木工人集資重修。建築分前後兩棟,前棟門樓保存有“湘潭古城全景圖”泥塑。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十六總魯班殿

十七總觀音閣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唐興寺座落在湘潭市上十八總的陶公山內,晉時名石頭寺,有湘潭記載:“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石獅一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唐時因有名僧智儼居此,寺旁有智儼石塔,故又叫石塔寺。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米粉的標配)

在“十八總”很多人印象裡,還殘留著這樣的早餐記憶:清晨的大街小巷,每隔幾十米,一家家賣早餐的小店裡熱氣騰騰,吆喝聲不斷。隨著時間流轉,有的小店變成了大店,有的依然固守當年的規模,更多是一間間新的店鋪融入其中,直至新店也變為老店。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十八總有條青石板路的老街,這裡承載著幾代人的故事。它像是飽經風霜的老者,雖然步履蹣跚,卻步步堅定沉穩。我們的城市在變,但他們還依舊如常。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在十八總有很多小巷子,這些老的街道、舊的房子總能演繹出歷史的質感。你不必知道終點在哪,就是隨便走一走,都有驚喜等著你。

湘潭老照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你真的瞭解嗎?

斑駁不只是蔓延在老街巷的牆面上,它還盤桓在人們的心上。舊與新的矛盾,衰與榮的糾纏,人們努力撿拾起那些被光陰掠走的一切,而我們用味蕾和照片記錄著這種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