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編者按】親愛的戰友,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這一年我們的國家迎來70華誕,這一年我們的軍隊在強軍路上不斷前進,這一年我們的戰友留下了太多的閃光瞬間。那一張張剛毅堅韌的軍人面孔,那一場場硝煙滾滾的實戰演習,那一幕幕難捨難分的離別場面,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真情畫卷,勾勒出中國軍人堅毅又溫情的專屬魅力。年終歲尾之際,中國軍網推出年終系列策劃圖集《軍旅鏡頭·2019》,回顧這一年感動你我的光影片段,向戰鬥了一年的戰友們致敬!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作者李義,武警雲南總隊紅河支隊新聞報道員,從特戰隊員到新聞報道員,11年的軍旅生涯使他對部隊留下特殊的感情,軍旅路上,他用相機刻印下無數前行者拼搏、暖心,而又忠誠的光影瞬間。

每一次手握相機,我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力量,像第一次接過鋼槍,像班長粗壯厚實的手掌。而拍攝的每一張照片,像一首首律動的音樂,成為我與戰友們溝通的橋樑。

我熱愛攝影,透過鏡頭我看到了青春的士兵臉龐,也映射出了永不言棄的自己。“魔鬼周”極限訓練中,戰友們跋山涉水,鏖戰在一座座天然練兵場,為了拍攝出他們最真實的一面,我走到腳指甲充血發黑直到最後脫落換“甲”,戰友們在磨礪中得到了成長,我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頑強。

翻看這一年自己的照片,裡面記錄了我們紅河支隊官兵守衛在祖國邊陲、奮戰在搶險救災一線、訓練在山野硝煙之中的最美畫卷。年終歲尾之際,我想用硬核訓練、美麗“勳章”、動人時刻、拼搏現場四個部分為大家展現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來紀念我們奮鬥的2019。

策劃/趙陽 攝影/李義

硬核訓練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連綿的大山是“戰場幽靈”最喜歡的地方,狙擊手往往隱蔽在意想不到的角落,向敵人發出最硬核的致命一擊。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身披重甲”也能飛簷走壁,兩名特戰隊員全副武裝,在攀登訓練中展開最硬核的空中對決。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旭日剛東昇,特戰隊員卻早已行走在雲嶺之巔,這是一場最硬核的“徒步旅行”,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趕往山巔。

拼搏現場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挑戰極限才能超越極限,當山地推車訓練遇上特戰隊員身體極限,勝利就在最後拼搏一下。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一號哨位,莫向清在這兒一站就是15年,從“小莫”站成了“老莫”,這種拼搏,無聲卻力量強大。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拉練途中,特戰隊員身體達到極限,吸完氧繼續戰鬥。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美麗“勳章”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在長途武裝越野訓練中,背囊磨破了特戰隊員的後背,他在終點小憩時,鮮紅的“勳章”清晰可見。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驕陽下,滿背的傷疤彷彿在訴說著特戰隊員建功軍營的精武之志。在十公里武裝越野中,不少特戰隊員舊傷未愈又結新“果”,激情滿滿的他們卻依然頑強拼搏、衝鋒在前。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輕傷不下火線,一名特戰隊員受傷後仍然堅持跑完武裝越野。在終點時,他向戰友曬出了兩道最美麗的“勳章”。

動情時刻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長途武裝奔襲中,一名特戰隊員體力透支倒下了,在為其實施急救的過程中,隊友急得直抹眼淚,這就是過命的兄弟情。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烈士母親趙樹珍跨越千里看望自己長眠於水頭烈士陵園的兒子何躍波,何躍波是在1995年的抗洪搶險中犧牲的,老人撫摸著墓碑,撕心裂肺的哭聲留在這動情的一刻。

「軍旅鏡頭·2019」鏡頭裡紅河熱土上武警官兵的樣子

軍營裡的高強度訓練,也給戰士們帶來了不小壓力。減壓小遊戲給大家緊張的心情“放個假”,笑容定格在溫情的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