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激光電視“殺入”液晶腹地,海信75吋全色開啟比拼大幕

某種意義上,激光電視與其他電視的比拼才剛剛開始。過去5年只是“熱身”。海信不久前正式上市75吋全色激光電視,則是比拼開始的重要信號。

“它將給液晶電視蓋上真正的行業天花板。”海信激光顯示工程師、75吋全色激光電視研發項目經理田有良說。他2010年加入海信激光顯示,參與過歷代產品研發。顛覆液晶電視,一直是他和研發夥伴們的首要課題。這一次,他們的產品終於帶著激光電視獨有的顛覆性色彩顯示效果,“殺入”液晶電視的核心腹地——65吋到75吋尺寸段。

激光電視“殺入”液晶腹地,海信75吋全色開啟比拼大幕

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款激光電視——100吋單色激光電視。隨後,海信和幾乎全行業都遵從了從100吋、120吋等超大尺寸不斷下探,並從單色逐步升級為雙色、全色的發展路徑。通過產品迭代,企業一步步推動產業技術走向成熟。激光電視才得以真正凸顯其優勢和意義。

激光顯示是最具潛力的第4代顯示技術。這是激光電視陣營最常說的一句話。但或許直到75吋全色激光電視誕生,外界才真正信服。

色彩最逼真的電視

“從觀看者角度,這是目前所有家用顯示中色彩最逼真的產品。”田有良說。這也是激光電視首次完全展示出其相比其他顯示技術最具顛覆性的一面。

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多家企業共同編制的相關標準,激光電視是包括激光投影設備和專用投影幕的完整系統,即包括激光光源機身和專業投影幕。激光電視所採用的激光光源決定其在圖像色彩上具有其他顯示無法比擬的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曾說,激光顯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色彩還原。簡言之,此前的顯示技術和產品只解決圖像清晰度問題,而激光顯示還能解決圖像“真實”問題,它能顯示更廣的色域,最大程度還原自然界真實色彩。

激光電視“殺入”液晶腹地,海信75吋全色開啟比拼大幕

按行業通行測算方式,激光電視的色域值能夠達到180%。這意味著,如果現在液晶電視能夠還原自然界60%的色彩,那激光電視最高能還原90%。但要達到這樣的“完美色彩還原”,有個大前提,紅藍綠三原色都要使用激光光源。這是過去幾代產品沒有實現的。

最初的單色激光電視,採用單一藍色光源,紅色光和綠色光要依靠藍光驅動相應顏色熒光色輪產生。帶來的影響是,紅色和綠色並不夠“純”。當產品迭代至雙色激光電視,光源中加入了紅色,但綠色光依然要依靠其他光源激發產生。而全色激光電視完全是紅、綠、藍三基色激光為光源的顯示技術,能呈現接近人眼視覺極限的高保真圖像。

突破產業鏈制約

事實上,海信佈局激光電視之初,就想做全色光源產品。

激光電視是海信的“一把手”工程,周厚健一直是最敬業的激光電視產品經理。色彩表現力更優、產業鏈更短、能突破對屏幕的依賴、企業設備投資更小、漫反射成像原理更綠色健康……出於這些原因,激光顯示一直被海信作為中國企業換道超車的關鍵技術路線進行儲備。用戶體驗最優的全色光源產品成了必然選擇。

激光電視“殺入”液晶腹地,海信75吋全色開啟比拼大幕

但與整個產業相比,海信走得有些太快了。雖然,現在已有越來越多廠商加入激光電視陣營,產業鏈已聚集百餘家企業,但在最初,說海信是“孤軍奮戰”也絲毫不為過。在上游激光器行業,紅色和綠色激光器還遠未到成熟的產業化階段。

儘管科技界對於激光顯示技術應用的研究時間已經不短,但激光顯示從專屬精密儀器轉化成普通家用顯示產品才剛剛開始,前者對後者的借鑑意義十分有限,產品設計以及零部件要求也不盡相同。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海信在設計激光電視方案時,並沒有採用激光投影已經成熟的長焦鏡頭一次成像解決方案,而是摸索4年,設計開發了“激光光源+超短焦投影”方式。後者投射距離短、亮度損失小、節省空間且能避免畫面遮擋,更適合家庭電視場景。

“藍色激光器是最成熟的,所以最初使用藍色的單色光源,配合色輪驅動方式。”田有良說。但這種方式不僅影響圖像色彩顯示效果,還間接提高了激光電視的成本。田有良介紹,由於非全色光源產品需要用光源激發其他顏色,機器內部光路設計更加複雜,且需要增加配套電路。

暫時妥協的同時,海信也加快“佈道”。如,將激光電視技術開放給其他企業使用、派出技術人員協助同行或產業鏈上下游解決技術難題,為的就是共同做大產業,推動產業鏈走向成熟。此次推出全色激光電視,既是產業鏈不斷成熟的體現,也是海信進一步推動上游激光器成熟做出的重要努力。

“對於激光顯示技術來說,單色、雙色只是過渡,早晚要回到全色激光上。我們一直在跟蹤和研究相關技術。2018年,我們跟上游激光器廠商密切溝通,一起定義了一個小的封裝形式的全色激光器,是完全按我們要求定製的。這才又走到了全色的路上。”田有良說。

尋求高技術與低成本最優解

“在運用全色激光顯示技術的同時,這款電視也是業界首次將激光電視下探到75吋,並且實現量產,技術難度超乎想象。”海信激光電視公司總經理高玉嶺表示。

從2018年6月立項至今, 田有良和研發團隊先後了克服了散斑、 均勻性、DLP精確控制、小體積散熱等一系列難題。

據介紹,作為精密半導體器件,激光器有耐受溫度限制,溫度太高會損壞器件。受材料成熟度制約,全色激光器目前最高耐受溫度只有45℃,這就要求其外部管殼要始終保持不超過45℃。而此前的產品,激光器外部管殼只需保證始終不超過75℃。這對激光電視的散熱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更大的難題是散斑。這是激光顯示獨有的現象。上世紀60年代,激光器問世不久,人們就發現,當激光照到粗糙物體的表面,發射的光會呈現亮暗相間的顆粒狀斑點,這些顆粒狀的光斑點就是散斑。通俗說,當散斑呈現在電視上,會讓人看起來有一種毛玻璃的感覺。散斑不能被完全消除,只能盡力減弱至用戶感受不到。

全色光源的消散斑難度本就最高,75吋的產品設定又進一步推高了難度。田有良介紹,小尺寸受制於體積、成本等要求,必須將內部光路設計的儘可能簡單。75吋產品的光束比過去任何一代產品都要集中,大大增加了散斑消除難度。

多種新變量的加入,甚至令研發人員一直以來積累的經驗“失靈”了。自海信確立激光電視戰略以來,消散斑就是研發人員重點攻關課題。田有良自入職以來,就一直跟隨激光顯示研發部總經理劉顯榮從事相關研究。團隊從原理入手,歷經單色、雙色光源等歷代產品研發試驗,逐步摸索影響散斑的因素,初步建立了理論模型。但當田有良和夥伴們試圖利用此模型解決75吋全色光源產品的散斑問題,卻發現並不奏效。隨後,在嘗試了20多種方案後,他們發現只有將5、6種方案相結合,才能得到滿意結果。目前,海信此激光電視的散斑對比度在1米觀看範圍內已低至8%,肉眼並不可見。

在激光電視散斑問題上,海信也變成了行業“頂級專家”。田有良說,順利完成該產品研發後,意味著團隊已完成了幾乎所有與散斑有關變量的測量,建成了具有定量指導意義的強大數據庫,也得到了完善的理論模型。

“這款產品成功上市,我們就敢說,海信已經把這個激光電視最難的技術問題解決好了。”海信激光顯示研發部副總經理鍾強說。

彩電市場最大變量

海信之所以把全色激光電視定格在75吋上,是針對國內彩電市場的戰略衡量。

中怡康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75吋彩電規模將達到百萬級別。目前“大尺寸顯示消費”已成為今年國內彩電市場的“主題”。有統計顯示,有替換升級需求的消費者,他們期望更換電視的尺寸主要集中在55-80吋,75吋將逐步成為品質生活的用戶“首選”。縱觀行業上下游動作和市場需求數據,75吋電視已經成為行業市場最中意的選擇之一。在這個市場的領先佈局,就是對未來彩電的領先優勢。


將75吋與全色光源成功捏合在一起,海信相當於通過了行業最嚴苛的考驗,也標示了一個新的激光電視產業高度。

11月下旬,海信帶著該產品參加了在合肥舉辦的首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這個全球尖端顯示技術和產品的競技場上,75吋全色激光電視是其中的焦點之一。“既羨慕,又充滿危機感。”這是鍾強對現場同行反應的總結。

自2018年第4季度以來,中國電視開啟了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態勢。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激光電視這一全新品類,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中怡康最新數據顯示,激光電視零售額本年累計同比增長69.7%,零售量本年累計同比增長103.2%。

75吋以上電視市場,又會產生怎樣的變量,市場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