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科技類基金或突遭“點剎”:單項審批、增加材料說明,影響有多大?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火爆的科技類基金或遭遇到監管“踩剎車”。

據記者瞭解,上週開始市場持續傳出凡涉及新能源、科技創新、半導體、雲計算等等泛科技類基金產品不受理的消息。不過,據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比較明確的是對科技類基金要求提交報告並進行可行性論證,此類基金或是單項審批。

而從證監會網站發現,3月2日也就是也有科技類基金的上報材料被接收。

科技類基金被重點關注

近期,坊間流傳的科技類基金審批節奏或將放緩的消息備受市場關注。

“我們上週就接到通知,要求科技類基金增加相關材料,進行可行性論證,有些是針對營銷、投資者保護等方面。”據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並沒有接到受理暫緩的消息。不過,因為要補材料,可能相對來說節奏上會慢一些。

另一位產品人士表示,確實從上週就傳出科技類產品被關注的消息。目前這類產品或是單項審批,這樣節奏會慢一些。他猜測這可能跟近期科技類基金過火有關。

一些基金公司人士感受到相關科技基金審批會多回答一些問題。“監管也沒說暫緩科技類基金審批,只是會對上報的相關產品提出關於產品流動性、容量、佈局是否同質化等問題,基金公司需要對問題進行回答之後再反饋。”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也有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日交流得知,監管對細分行業的被動基金比較關注。部分細分行業流動性尚待考量,相關領域的被動指數基金的審批也需要審慎評估。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反饋,未來相關產品上報需要提供關於流動性、產品容量等相關指標的分析報告,再決定是否可以上報。

不過,有業內人士瞭解到,部分基金公司接到旗下已經上報但尚未受理的權益類ETF撤回通知,撤回的ETF事實上也非科技ETF,也未說撤回原因。

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透露,上週末已經接到部分權益類ETF未來或需要撤回的通知。“只是目前並未通知需要撤回哪隻ETF,具體標準仍待監管討論。”

在上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看來,ETF不像主動型基金可以控制建倉節奏,ETF上市之後均是滿倉操作,當市場一致性預期上行,會產生被動向上推力,而當市場發生轉向時,ETF贖回導致不斷賣出,也會加快指數下行。若是跟蹤寬基指數的ETF問題不大,如果只是跟蹤非常細分的行業指數,助長助跌現象相對明顯。

“目前扎堆上報科技主題ETF的現象也從側面說明部分公司在產品佈局上的前瞻性不夠,若是一年前發行科技ETF也不會出現現在的擔憂。”上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相比跟風上報科技ETF,基金公司不如花多些精力想想在目前時點,還有哪些可以前瞻性佈局的產品。

仍有科技基金材料被接收

雖然此類產品需要提交相關報關,進行可行性論證,也不減基金公司對科技類基金佈局的熱情。週一也有相關產品被接收。

據證監會網站顯示,3月2日,南方基金上報了南方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該產品已經被接收。同時,富國基金創新趨勢股票型基金的材料也被接收。

而就在上週五,也有博時中證智能製造主題ETF、國泰中證動漫遊戲ETF、南方中證科技50ETF等產品材料被接收。

實際上,因為科技主題非常火爆,基金公司基本是扎堆申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超30只投向科技方向的權益基金上報,加上去年上報未批的71只產品,目前有上百隻科技基金排隊候批。而且,今年以來申報的科技指數型基金多達21只,在科技基金中佔約七成,場內基金成為各家公募的必爭之地。

據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積極佈局科技類基金,主要原因還是這類基金具備較強的“吸金效應”,有利於基金公司快速做大管理規模,並在科技股投資領域站住陣腳,樹立品牌。

“我們目前也在積極籌備科技類基金,因此對市場傳聞非常關注。”據一位產品人士表示,目前產品都較為集中在科技主題上,渠道也比較認可這一類產品,因此各家都在推,希望在風口將旗下基金的規模做起來。

不過也有人士表示擔憂,目前科技類指數產品已經出現了一些同質化傾向,如半導體芯片、5G、電子、人工智能ETF及其聯接基金數量都在7只以上。有些行業比較窄,如果過於擁擠背後也蘊含著風險。而且,ETF產品往往有“先發優勢”,如果只是跟隨市場,可能後來者並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