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科研戰“疫”(三十五)】呂勇斌:強化金融支持 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

呂勇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湖北省和武漢市是疫情特別嚴重地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湖北省脫貧工作帶來嚴重衝擊和嚴峻挑戰。為此,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決策部署,繼續增強對貧困地區的金融資源投入,大力激活金融扶貧的造血功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大戰役。

一、突出疫情對湖北省脫貧攻堅的衝擊與影響

2019年,湖北省92.5萬人脫貧、800個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2.4%降至2019年底的0.14%,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規範推進金融扶貧取得了顯著成績,2019年,新增扶貧小額信貸21.66億元、5.22萬戶貧困戶獲貸。2020年,湖北省將確保完成剩餘5.8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但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湖北省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對企業復工復產帶來嚴峻挑戰,自然也影響到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和收入。目前,由於繼續實行嚴格的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部分貧困勞動力還不能外出返崗,務工就業機會減少。有些貧困地區的帶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的扶貧產業受到衝擊,不能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部分貧困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賣難,貧困戶收入下降。湖北省制定的2020年產業精準扶貧項目計劃中,大部分項目推遲開工、延期復工,可能導致大面積返貧。此外,進村入戶幫扶工作受到限制,精準扶貧難以推進。整體看,受疫情影響,2020年湖北省脫貧攻堅面臨不小的壓力。

二、強化金融支持,打贏兩大戰役的政策建議

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金融對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支持,全力以赴做好相關金融服務和應急保障工作。

(一)用足用好中央相關金融支持政策

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各部門通力合作、聯防聯控,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對沖政策。這些政策舉措均提出,對疫情較重的湖北地區採取特殊的資金傾斜和金融優惠政策。我們要用足用好這些政策,讓政策精準落地。

比如,人民銀行出臺的3000億專項再貸款和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擇機實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農業發展銀行對生豬生產企業的融資支持,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等等,這些政策主要關注的是湖北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省份,以及小微企業和貧困人口。

特別的是,要抓細抓實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切實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要求,適當延長受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還款期限,考慮到湖北疫情的嚴重性,可考慮將延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規定,再延期6個月。承辦銀行機構適當降低延期期間貸款利率,由政府財政進行貼息。期間發生逾期的不納入徵信失信記錄。

(二)儘快推進分區分級的精準復工復產

目前,湖北省按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三個等級對所有103個縣(市、區)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評估。根據這個評估,以縣為單位,分區分級、精準施策,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特別是儘可能提高中小微企業復工率,做好中小微企業吸納貧困群眾就業工作。

對於低風險地區,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有序恢復農業生產,精準幫扶中小微企業。疫情發生以後,受影響最大的是傳統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這些行業往往是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主力。所以,金融部門全力支持帶貧效果顯著的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優先復工復產,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

對於中風險地區,實施重點型管控措施,在做好防疫的情況下逐步復產復工,科學有序組織開展農業生產。金融部門全力支持具備復產復工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

對於高風險地區,實施強化型管控措施。由於尚不具備復工復產的條件,金融部門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儘可能安排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三)設立“戰疫”專項應急扶貧基金

應急扶貧基金是對沖疫情影響的積極政策舉措。整合各類專項扶貧資金,考慮由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設立“戰疫”專項應急扶貧基金,主要用於幫助帶動貧困戶的企業和特別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受突發疫情影響,生活特別困難、無經濟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可能脫貧即返貧,應急扶貧基金使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得到及時、精準的救助。

(四)創新金融扶貧的產品和模式

1.爭取“生物資產抵質押貸款”試點。借疫情之機,推動湖北地方金融機構積極申報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項目,重點探索生物資產抵質押貸款模式創新,將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模式升級換代,擴大信貸抵質押物範圍,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瓶頸,為助力脫貧攻堅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撐。

2.發展數字金融,減緩疫情衝擊。

權威研究顯示,數字金融緩解疫情衝擊、穩定就業作用明顯。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絡銀行等線上方式申請貸款和自助還款。同時,以疫情為契機,加快湖北省金融科技創新,推進數字金融和普惠金融落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解決貧困人群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3.力推“保險+期貨”,做好風險管理。此次疫情中,興業期貨通過“保險+期貨”金融扶貧新方式,實現首單湖北疫區貧困縣(麻城市和蘄春縣)雞蛋價格險賠付,助力疫區民生保障工作。應持續積極推進“保險+期貨(權)”金融扶貧新模式,為湖北省疫區和貧困地區的種養殖行業、大宗農產品提供雙重保障,有效降低湖北種養殖業風險,確保農民收益、助力貧困戶脫貧。

4.借力資本市場,助力防疫脫貧。湖北疫情嚴重地區和貧困地區的企業,應積極與證券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溝通,爭取以“綠色通道”方式申請發行疫情防控專項公司債,精準把握相關政策、以資本市場助力防疫脫貧。此外,湖北疫情嚴重地區應爭取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扶持政策,湖北貧困地區爭取扶貧票據產品的發行優惠政策,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和貧困人群脫貧。

(五)構建扶貧信貸風險緩釋機制

針對疫情衝擊可能造成的信貸風險,湖北省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財政、銀行、擔保、保險、扶貧企業等多方聯動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湖北省財政廳、省扶貧辦與本土銀行(漢口銀行、武漢農商行等)、省再擔保集團或保險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推出“四位一體”金融扶貧項目貸款。如:省財政廳設立10000萬元“財政融資風險補償金”;本土銀行放大10倍的額度,以基準利率為貧困戶創業、個人創業和安置貧困戶就業的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貸款業務;省再擔保集團或保險公司提供貸款保證保險服務,承擔相應的風險代償責任。

針對疫情對不同地區的衝擊與影響差異,參考先進地區做法,可考慮“分段分擔”風控模式(表1),政府擔責隨著不良率的上升而遞增,壓實政府信用環境建設責任。設置“風險隔離”機制,“隔離點”高低由政府根據自身財力和信用環境狀況自主設定。目前情況下,可考慮“隔離點”為地級市不良貸款率3%、縣(鄉鎮)不良貸款率5%、鄉(村)不良貸款率7%。


【科研戰“疫”(三十五)】呂勇斌:強化金融支持 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


(六)加強金融與財政就業政策的協同

對於應對疫情的一次性短期衝擊,財政政策發揮著重要作用。如對中小微企業,免徵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繳費,免收車輛通行費,緩繳社會保險等等,能切實減輕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如對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的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範圍,通過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發放失業補助金,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疫情而產生大面積的返貧現象。此外,金融要支持和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員。通過財政貼息等手段鼓勵金融機構對創業創新的支持,利用多渠道靈活就業。

此外,採取差異化金融監管政策,提供扶貧貸款風險容忍度;建立金融精準扶貧信息共享機制,準確掌握脫貧攻堅進展;等等,也是應有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