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他曾在十堰任職十八載

創下多個奇蹟

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

他曾遭遇質疑

他寧願降級也要南下

只為實現一個夢想

他就是中國“硅谷”奠基人李連和

今天的《十堰榮耀》將為我們講述

這位科技達人和十堰的不解情懷!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1947年生於武漢。曾任鄖陽地委組織部長、湖北省科協黨組書記、深圳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局長、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科技委員會顧問。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1999年,在深圳舉辦的首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馬化騰跑遍了所有展臺極力推銷著QQ這款軟件。那次他成功引起了注意,並拉回了史上第一筆2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幫助艱難的小企鵝活了下來!有人說,高交會改寫了深圳科技企業乃至深圳的命運。而要提到這場盛會的幕後策劃者,幾乎所有因此而獲益的科技品牌創始人都會指向來自湖北的李連和。2019年歲末,《十堰榮耀》欄目記者在深圳見到了他。


他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1970年從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畢業後的李連和被分配到竹山從事水利工作。在他的芳華記憶裡,最讓他得意的作品便是霍河電站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竹山當時幹了一個全十堰全鄖陽地區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霍河電站。一億噸,國家標準上了一個億的就是大型水庫。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七十年代,僅憑一縣之力建設大型電站,這在全國尚屬罕見。設計工期四年的霍河電站曾在截流前的關鍵時期因為發不出飯錢面臨停工。李連和顧不得多想硬著頭皮跑到省裡去要錢。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沒辦法工地上就像戰場一樣救火。本來就又冷又凍,再加上四毛錢不發到位不吃飯不行啊。當時管水利的省長我也沒見過,是個老紅軍。我年三十通宵趕到武漢,初一就去給他拜年了。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臨走時縣裡曾提醒他,這位省長脾氣挺大。至於能否要到錢,李連和心裡也沒底,可他還是叩開了領導的家門。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問我哪裡的,我說竹山來的。竹山什麼地方,我說工地上來的。我就講電廠他知道。他就問建的怎麼樣了?我說我們進度很快,馬上在汛期來之前我們就要合攏了,怎麼樣怎麼樣……他聽的挺高興的。縣領導說他要是挺高興,你就開始要錢。他要不高興,你趕緊走人。呵呵,我說現在真困難,我們四萬民工在工地上發不了補貼費。好,我初三上班給你們撥錢。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為當時要休息兩天嘛,初三上班。那真是解決了我們大問題。這個細節,我現在歷歷在目。

1981年,34歲的李連和調任竹山縣委副書記,他敢闖敢幹勁頭十足,尤其對推行包產到戶特別積極。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在我心裡扎的很深。81年,竹山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達到了百分之八十。臨近周邊縣的只有百分之三十,我們步伐還是很大的。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由於成績突出,李連和於1983年被提為鄖陽地委常委組織部長。36歲就升任副廳級正職,這讓很多老幹部有了想法。

李連和:有的老領導老書記們就說,我們還要做思想工作,怎麼弄了這麼年輕的一個人來當組織部長,怎麼找我們談話呀?

李連和耐心細緻地找老幹部們談心,打消了老領導們的顧慮,在地委組織部長的任上,他把保護幹部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解決了文革時期遺留的歷史問題,溫暖了很多幹部家屬的心。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他寧願降級也要南下

90年代初,李連和赴省主持科協工作。一次出國考察改變了他對科技的認知。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我離開十堰沒多久去了一趟美國,哎呀,心裡回來非常的著急。過去封閉,一直覺得我們是最好的,最強的。後來一看吶,國力、經濟、科技,就差的特別大。所以我就力推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1994年,年近半百的李連和離開了生活、工作多年的湖北,來到深圳。很多人無法理解他甘願從正廳級的省科協書記降級為副廳級的深圳科技局長,這麼做究竟為什麼?

李連和:我到珠海出差,厲有為書記給我打了個電話,請我過來看一下。

兩個印象最深,他既是書記又是市長,他住的房子很破,這是一把手。市政府辦公,一個局長都跟一群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我為什麼很震驚呢,我說這不是落後,這是發達。

再一個有改革的氛圍,雖然當時沒吭聲,我估計這個地方能幹成事。是那樣我才想過來的!就是想在科技上做一番事業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90年代初的深圳沒有科技基礎,身為科技局長的李連和不遺餘力的跑高校、跑院所引進人才。他通過走訪調研來挖掘和培養尚處在萌芽階段的技術型企業,其中就有如今的行業巨頭比亞迪。

李連和:龍崗過去都是荒山野嶺,一個很破的廠房,半層樓,北京剛來的小夥子王傳福,就是現在的比亞迪老總。誰也不知道他,誰也不認識他。單位裡跟我說他在生產電池。

我就跟他聊一下為什麼來深圳。他說北京我不知道市場在哪裡,他說搞科技搞產品不知道市場在哪裡怎麼搞,他一來發現深圳都是市場,我說好,我把深圳市市級的材料研發中心建在你這裡。一次撥300萬。

以這樣的方式來扶持民營企業,是“吃螃蟹”之舉,自然引起了不少爭論。可李連和心中自有分寸。

和比亞迪一樣,當時的華為還處於起步階段,都面臨著貸款難的問題。李連和曾帶著包括華為、比亞迪在內的民營企業到銀行挨個“討飯”。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當時沒有抵押,沒有房產,就是磕頭作揖。當時我要他們走國際化,他們連香港都去不了。外辦有指標,我帶他們去討指標,我說多給華為幾個指標吧,讓他們能夠到香港去,到國際市場去做一下。就難到這個程度,出門都很難。就是一點一滴這個過程。

在李連和的主推下,1997年深圳頒佈了全國首個《關於進一步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史稱“22條”。對此他講到,如果沒有法律的保護,一旦被侵權、山寨,所有心血都將付之東流。也正是得益於“22條”的鼓勵和支持,深圳騰訊在第一屆高交會上拿到了關鍵的220萬美金風投。除此之外,李連和也是國內創業板的首倡者。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企業不是要錢討飯嗎。這怎麼辦呢?後來我們跟市投資委還有幾個單位合成高新投,厲有為拍板的。後來我又策劃了一個風險投資公司,全國乾的最好的,現在幾千億的資產。你沒有錢,你不是沒有抵押嗎?我這個政府的公司,高新投擔保公司先給你擔保。這個全國我是第一份。現在我們擔保了幾千家公司,投資了好多上市公司。

李連和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科技企業融資難的需求。面對當時外界的質疑和潛在風險,他的回應卻很輕鬆。

李連和:當時沒有經驗,幹砸了要承擔風險的,但是凡事要是想個人利益、仕途等,那真的就別幹了,所以這些都不去想。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2003年李連和當選深圳市政協副主席。他開全國先河,堅持把企業作為科研、科技開發的主體,讓深圳高科技從零變成“排頭兵”。有數據顯示,從1994年李連和正式調到深圳時,深圳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僅首次突破100億元。到1999年首屆高交會開幕後,這一產值在2000年突破1000億。而在他卸任市科協主席的2008年,產值規模則以8710.95億元,超過北京、上海穩居全國各大中城市首位。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李連和:我這輩子很幸運的,呆了兩個移民城市。一個是小漁村,變成了現在的國際大都市深圳。一個是小山村變成了現在的大都市。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們十堰的山、十堰的水、十堰的車。但最能打動我的,還是十堰的情。畢竟我青春的時代都是在那裡,整整工作了18年。有人說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十堰,這個也不為過。

輝煌在深圳鑄就,意志卻是在十堰鍛造。李連和用一首詩歌表達了他對十堰這片熱土的感激之情。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戰友告訴我,十堰是什麼?

十堰是卡拉崑崙哨所一棵頂天立地的小白楊。

是響徹駝鈴的戈壁沙漠。

是呼倫貝爾奔馳的駿馬,是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鄉親告訴我,十堰是什麼?

十堰是故鄉的雲,是一曲優美的洪湖水浪打浪,浪花裡飛起歡樂的歌。

兒童告訴我,十堰是什麼?

十堰是我們手中蕩起的雙槳,是歌聲與微笑,是鼓浪嶼之波。

母親告訴我,十堰是什麼?

十堰是長江是黃河是萬里長城永不倒,我愛我的祖國。

十堰,永遠是我心中流淌的一首英雄的讚歌。

所以離開了將近四十年了,心還在那裡.

「十堰」他36歲擔任鄖陽地委領導,曾在竹山創下多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