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慶祝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邁進了一步。貿易環境複雜多變、技術發展深度變革、商業全線轉型升級、社會承載更多民生期盼的大背景下,儘管帶來了不確定,但穩中求進,追尋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依然堅定有力。各種政策新規頻出、優秀實踐不斷湧現、國內外合作也在不斷深入。

這一年,“我和我的祖國”“世界一流企業”“氣候變化”“人工智能”“996”“垃圾分類”等熱詞串聯起一系列年度大事,引發我們對家國夢想、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個體價值等各個方面的關注和思考。

如何再現難忘的2019年?2019年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社會責任大事件?《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由《WTO經濟導刊》更名)自2006年開始評選併發布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榜單,時至今年已持續14年。《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部分,按時間排序)又如約與讀者正式見面,10件國內CSR大事,一個個難忘的瞬間,是社會責任的年度記錄,也是逐夢可持續的光輝印記。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仍將奔跑向前。

01 履責典範成為央企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的要求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1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座談會,航天科技、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移動、中航集團、中國建築、中國中車集團、中廣核等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作發言。國務院國資委在《關於中央企業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世界一流企業應該是“三個領軍”“三個領先”“三個典範”。其中,“三個典範”是指要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範企業。

上榜理由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黨的十九大對國有企業提出的要求。深刻領悟和正確把握世界一流企業的特徵,是中央企業部署和規劃下一步具體行動、尋找自身創建世界一流企業路徑的關鍵所在。在社會責任成為全球競爭新要素,當可持續發展成為破解全球問題的金鑰匙,以更高的站位,更開闊的眼界,更務實的行動成為履責典範已是新時代中央企業邁向世界一流的必然選擇,也將帶動更多中國企業進入世界舞臺中央、成為全球標杆。

提名事件

➤ 8月29日,由國務院國資委主辦,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國投集團承辦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9)》發佈會暨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首次集中發佈儀式在京召開。

➤ 12月26日,江蘇省國資委召開省屬企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暨履行社會責任發佈會,並與24家省屬企業共同發佈履行社會責任倡議書。

02 上交所對科創板上市公司明確提出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3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正式發佈,明確要求:上市公司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並披露保護環境、保障產品安全、維護員工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等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規則還強調,上市公司應當嚴格遵守科學倫理規範,尊重科學精神,恪守應有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範,發揮科學技術的正面效應。

上榜理由

對科技創新企業提出社會責任的要求,是資本市場對責任投資理念以及企業ESG(環境、社會、治理)信息披露越來越重視的又一例證。科創企業具有的業務模式複雜、商業模式新穎、社會影響面較廣等特點,也使市場格外關注其自然資源利用、產品安全、倫理道德等方面的風險。將ESG因素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資決策,體現了投資者投資理念轉向可持續長期投資,而社會責任工作的開展也將有助於科創企業防範技術研發的社會風險,更好保護利益相關方權益,讓創新真正服務於社會進步,一個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才得以可持續。

提名事件

➤ 12月18日,香港聯交所ESG新版指引《諮詢總結文件》發佈,在ESG管治、風險管理、報告邊界、環境及社會範疇均新增了多項強制披露要求。

➤ 12月21日,《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18年)》發佈。《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計3567家,已發佈相關環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有效樣本企業共928家,而超過七成的企業未發佈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相關報告。

03 996工作制引發員工權益與發展討論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3月27日,一群程序員在GitHub網站上發起了一個叫做996.ICU的項目(996工作制,即朝九晚九,每週工作6天),抵制互聯網公司的996工作制度。996工作制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上榜理由

一百多年前流水線上的工人們爭取來了八小時工作制,但至今仍面臨現實的難題,996工作制引發的討論反映了各方對崇尚奮鬥與強制勞動不同視角的思考,更凸顯出新經濟時代勞動者權益保護面臨的新挑戰。作為僱主,對勞動關係的再認識,重新構建新型勞動關係,變得更加緊迫。工作需要付出和生活需要兼顧的平衡並非易事,需要明確的是,高效的必要條件並非工作時間長短,以開放的溝通與有效的創新,改善組織方式、組織流程、組織文化才是。

提名事件

➤ 6月13日,在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上,美團外賣首次發佈了社會影響力報告。《報告》介紹,美團外賣與清華大學聯合啟動“城市新青年”計劃,設立騎手心理熱線和騎手自強學堂,為外賣騎手為代表的城市服務業勞動者提供幫助和學習發展平臺。

04 “一帶一路”合作的所有市場參與方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圓桌峰會,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指出,為實現項目可持續性,支持各國在項目準備和執行方面加強合作,確保項目可投資、可融資、經濟可行及環境友好。並呼籲“一帶一路”合作的所有市場參與方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遵守聯合國全球契約。

上榜理由

六年來,在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下,“一帶一路”倡議正逐步從願景變為現實,併為合作各方帶來切實利益。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確保這些項目都是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主動對接國際上普遍認可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標準和最佳實踐,成為必然要求。這既是各個市場參與方共同的方向,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意。

提名事件

➤ 8月15日,中國石化在沙特阿拉伯召開發佈會,併發布了《中國石化服務“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國石化在沙特阿拉伯》,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沙特發佈相關報告。

➤ 9月3日,中國廣核集團在法國巴黎正式發佈《2018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面向國際夥伴全面系統闡述2018年在經濟、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行動和貢獻,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法國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 12月19日,《中國交建中國路橋肯尼亞標軌鐵路項目社會責任報告2018/2019》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正式發佈。這是該項目自建設以來發布的第四份社會責任報告,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最早發佈、持續時間最長的項目社會責任報告。

➤ 12月20日,《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藍皮書(2019)》發佈。藍皮書顯示,央企廣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05 致力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中國發布八大治理原則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6月17日,中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明確提出和諧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隱私、安全可控、共擔責任、開放協作、敏捷治理等八項原則,更好協調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關係,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動經濟、社會及生態可持續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上榜理由

幾乎每個人都堅信,人工智能將以一種現在人們難以想象的方式重塑未來的經濟、生活,但同時它對就業、經濟和收入不平等以及倫理道德方面的影響又令人擔憂。走哪一條路,其實與AI或機器無關,完全取決於人類如何抉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是中國著眼於利用新技術造福社會,為可持續未來“護航”,而對於那些希冀“領航”以人工智能技術為驅動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企業來說,更需要認清,不負責任的AI稱不上是創新,而不以人為本的技術也算不上智能。

提名事件

➤ 7月15日,百度公司發佈的《2019年百度企業社會責任季度報告(4月-6月)》顯示,在過去三年內,百度幫助超過6700個走失者與家庭重新團聚。

➤ 11月11日,騰訊成立21週年紀念日之際,騰訊在微信公眾號正式公佈全新使命與願景:用戶為本,科技向善。

06 19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對外承包工程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8月29日,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對外承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按照國際普遍接受的規則標準,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對外承包工程的項目選擇、實施、管理等各方面,做優做精項目,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確保項目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性,創建以高質量、可持續、技術先進、綠色環保等為核心的中國建設品牌。

上榜理由

引導對外承包工程行業高質量發展,既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主張的落實,也與當前國際社會倡導推動的可持續基礎設施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作為我國較早融入全球發展,也是較為系統開展社會責任工作的行業,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更深刻地感受到履行社會責任對於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性。為“中國建設”的名片注入更綠色、可持續的內涵,將是中國企業在海外長期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根基。

提名事件

➤ 4月15日,人民日報海外網發佈《中央企業海外形象傳播研究報告(2019)》。通過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6家中央企業的研究發現,中央企業海外形象傳播總體表現良好,石油石化和交通運輸等行業整體表現搶眼。

➤ 10月22日,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在京召開“2019境外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評審會。經過評審,19個項目成為企業規範內部管理、降低項目風險、改善長期業務績效的參考範例。

07 “螞蟻森林”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與“燈塔獎”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9月27日,支付寶“螞蟻森林”被授予2019年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當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還宣佈,因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創新路徑和積極示範作用,支付寶螞蟻森林獲得應對氣候變化最高獎項——燈塔獎。截至今年8月,5億“螞蟻森林”用戶累計碳減排792萬噸,在荒漠化地區種樹1.22億棵。

上榜理由

互聯網技術以其強大生命力、滲透力和擴散性正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點和產業形態的變革。3年影響5億人的“螞蟻森林”做到的,不僅是以企業之力啟動了一個公眾主動投身環保事業的新時代,也為互聯網+行業注入了一個新使命——“技術可以而且應該被用於社會公益”,更為企業發揮優勢,用創新路徑吸引社會參與到應對可持續發展大問題的小行動中貢獻了思路。

提名事件

➤ 7月12日,廈門航空與聯合國簽署協議,將合作宣傳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行動一直延續到2030年,努力推廣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08 16家企業在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發佈《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10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伊利集團、溢達集團等 16家企業在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發佈《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承諾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開展4項關鍵行動,倡議由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作為主要推動者,把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公司業務發展戰略。

上榜理由

商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力量。在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當下,私營部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商界也表現出了空前的決心與行動力。此次發佈的倡議,可以說既是集體聲明、也是集體承諾,更是行動路線,體現了中國企業轉變發展理念,塑造可持續商業模式的以身作則。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讓商業成為良藥,而非問題源頭,這是一個優秀企業應該做的表率,也是預見未來,適應變革的商業智慧。

提名事件

➤ 10月15日-16日,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舉辦首屆可持續供應鏈供應商論壇,並與中國外運華東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可持續供應鏈夥伴網絡”倡議。這是中國化工行業首個可持續供應鏈夥伴網絡,為提升中國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注入新的動能。

09 《金蜜蜂全球CSR2030倡議進展報告》發佈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12月13日,《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和全球契約中國網絡聯合發佈《金蜜蜂全球CSR2030倡議進展報告》。報告顯示,“金蜜蜂全球CSR 2030倡議”已經成為中國先鋒企業和機構積極貢獻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行動代表。截至2019年,共有28家企業、1家機構成為“金蜜蜂全球CSR2030倡議”夥伴。

上榜理由

作為推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先行代表和堅定力量,金蜜蜂從2005年開始發現“金蜜蜂企業”到2011年發起“金蜜蜂2020倡議”到2016年升級為“金蜜蜂全球CSR2030倡議”,這也是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歷程的縮影。金蜜蜂的活力和可持續性以及越來越多先鋒企業的匯聚和創新行動,是對“共同願景、責任競爭、精準實踐、跨界合作、共享價值”的生動詮釋,而這些在中國大地開展的責任實踐既創造著美好生活,也豐富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征程。

提名事件

➤ 6月13日,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上,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FINE2030”、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綠色產業鏈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美團外賣以“連接美好‘食’光”,發起“金蜜蜂全球CSR2030倡議”新行動。

10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1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全文印發。意見提出,要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引導民營企業重信譽、守信用、講信義,自覺強化信用管理,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上榜理由

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民營企業對於這種社會影響的管理能力是衡量或者評價民營企業是否健康發展以及民營企業家是否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評價尺度。在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和推動民營企業改革的背景下,引導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促進民營企業規範健康發展,將極大激發和釋放這支履責生力軍的能量。而從社會責任推進的經驗來看,如意見指出的,加強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是民營企業增強履責能力的有效途徑。

提名事件

➤ 8月23日,全國工商聯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顯示,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到新的階段,履責內容由追求守法合規,上升到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評選"

評選流程:

作為年度社會責任大政方針、戰略實踐的年度記錄,自2006年開始《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由《WTO經濟導刊》更名)以年度為單位評選併發布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榜單,時至今日已持續了14年。

為了保證評選樣本更加全面、上榜事件更加精準、評選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我們在日常分類收集、整理的同時,也面向來自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外部專家徵詢意見,以保證這項活動的專業性、權威性及評選活動的透明度。

參加“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評選並提出意見建議的專家有——

• 於志宏:《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 錢小軍: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陳元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社會責任特別工作組秘書長,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

• 李麗: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

• 張少平: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企業公民委員會總幹事

• 周衛中: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

• 郭毅: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企業營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 殷格非:金蜜蜂智庫創始人、首席專家、ISO 26000利益相關方全球網絡聯席秘書長

• 梁曉暉:博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首席研究員

• 韓斌: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執行秘書長

• 雷洪: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 翟齊: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執行秘書長

• 薛達元:中央民族大學教授,"985工程"生態環境平臺首席科學家

• 楊東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責任與社會價值中心副主任

(對以上參評"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的專家們表示衷心感謝!)



出品方|《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金蜜蜂微信

執筆:杜娟 李豔芳

歡迎親愛的讀者和朋友,

訂閱2020年《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每期30元,全年12期共360元。
1、電話訂閱

聯繫人:王影 電話:010-62116819 13801241296

收款人:《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雜誌社
開戶銀行:中信銀行中關村支行
銀行賬號:7111210182600071438

2、通過郵局訂閱,本刊國內郵發代號為82-520

3、直接後臺留言,快速直接

穩中求進,尋找確定性|2019企業社會責任十大事件(國內)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