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對於內地娛樂圈來說,2000年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憑藉入世以後迅速活躍的市場環境,娛樂行業如魚得水。名利場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最近明星和粉絲的關係連續霸佔幾天熱搜,雙方人馬鬥興正酣。吃瓜路人抓耳撓腮到處找科普文章,生怕自己趕不上新鮮瓜。在信息爆炸的微博時代,兩三個小時就能大戰800回合。這邊的事兒還沒看明白,手一抖又立馬換天了。

2000年之後,華語娛樂圈最出名的粉絲事件原本是劉德華和楊XX,現在看來,可能要易主了。

在這個時代,粉絲和明星的關係從來沒像今天這樣緊密。

或者換句話說,粉絲的能量從沒有像今天這麼強勢過。

在粉絲還叫“影迷”或者“歌迷”的時候,和明星聯繫的方式還主要靠寫信。據說趙薇演完小燕子以後,影迷來信多到要用麻袋來裝。

那時候的粉絲還都是單打獨鬥,雖然偶爾也會出幾個戰鬥力超強,讓偶像不得不隱婚求平安的案例,

但整體而言,因為粉絲彼此之間缺少連接,還是無法對明星本人的事業產生特別重大的影響。

畢竟那時候造星的神秘魔力還只有圈內人士能掌控。

直到標誌性的選秀綜藝《超級女聲》以後,坐在電視機前的你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擁有這麼強大的能量。原來我們可以讓一個純素人在經過幾個月的比賽以後以“明星”的身份出道。粉絲的力量通過一封封短信投票的聚集在一起,“玉米”“涼粉”“筆親”……粉絲團體統一的姓名第一次正式出圈,出現在各大報紙的約了版面。粉絲從單打獨鬥,變成有歸屬的集體。

而和《超級女聲》在本質上一脈相承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在十年後以數倍於前者的規模、流量和話題度刷了一波超強存在感。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這兩檔節目是粉絲力量和粉絲組織積蓄數十年的一次大練兵。應援、打榜、控評…… 規模化,工業化、標準化的操作和學習成本極高的門檻讓追星成為一個技術工種。我無意中瞭解過某個真愛粉日常的應援工作量,如果以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來計算,在上海這個城市開1W的月薪那是起步!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當明星是否能出道和粉絲的力量綁在一起的時候,兩者之間的關係前所未有的接近,也前所未有的危險。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老闆給員工發錢,員工給老闆幹活。員工聽老闆的。

那粉絲集資打榜讓明星出道,買明星的代言沖銷量,讓明星掙錢,那粉絲能不能算明星的老闆?

如果粉絲是明星的老闆,那粉絲想讓明星幹什麼,明星要聽話嗎?

當然很多粉絲付出只是出於對明星的喜愛,沒有任何想要當黃世仁的想法。但是這個畸形的關係一旦成立,處在這段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影響。

去年,楊冪的粉絲因不滿楊冪工作室對其事業安排,在楊冪出席的公開品牌活動上舉牌抗議。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8年之前的2011年,同樣也是楊冪的粉絲,讓《荒島驚魂》這個從哪個角度看都要撲街的電影轉身以8500萬票房成為當年黑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荒島驚魂》以500萬製作成本撬動8500萬票房的奇蹟也讓它成為流量電影的開山鼻祖。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楊冪作為一個成名已久,有代表性的作品,並不依靠粉絲出道的成熟明星都會受到粉絲團體的影響,何況是年紀尚輕,粉絲投票出道,沒有足夠出圈作品的流量明星呢?

這兩年“營業”這個詞兒存在感越來越強。它指的是明星針對粉絲輸出一些文字/視頻等物料,鞏固粉絲群體同時也刷一波路人好感。

漢語言真是博大精深。“營業”這個詞在字典裡的意思是“營謀生計”,用在明星和粉絲關係裡,這句話竟然毫不違和。

如果“營業”還是明星對粉絲喜愛的正常回應,那“媚粉”這個詞的出現則讓明星跌下寶座。一味討好粉而沒有底線,這樣的明星真的是需要我們仰望的星星嗎?

不管是“營業”還是“媚粉”,粉絲這個集體因為凝聚而產生的巨大能量讓每一個明星都無法忽視。大多數時候,這股能量是明星成神道路上的墊腳石、大護法。明星在舞臺上剎那的光芒,凝聚了不知道多少粉絲熬夜打榜衝數據的海量工作。

但是當這股力量對準其他目標,它所爆發出的殺傷力同樣驚人。當我們身在某個集體當中,當集體中的每個人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擁有同樣的情緒,我們就會下意識的認為集體的行為、集體的情緒即正確的行為,正確的情緒。所以當他們看見與他們情緒不同步,行為不一致的人,最先冒出來的想法就是打擊他們,打擊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

無數的悲劇,都開始於誤讀

最讓我感到害怕是一些粉絲們熱衷於對某句話,某個表情,某個行的過度解讀甚至是按頭解讀,不管你是不是那個意思,我覺得你是那個意思你就是那個意思。解釋也沒用,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心虛。人身攻擊、網暴、人肉……微博裡朋友圈裡平常歲月靜好熱愛生活熱愛小動物的他們,搞起文字獄來比乾隆有過之而無不及。

結果就是大家聊明星都不敢說話,以代號相稱;

聽說CO2馬上要進《H20》的組了,男一時NaCL,女二是SO2


結果就是大家都輕易不開口,要開口則只為廣告開口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結果就是大家都開始避嫌了,而且是最高等級的避嫌,生怕被抓到小辮子;


粉絲勢力的崛起:以愛之名

從一封一封永遠不知道有沒有到達明星手上的親筆信,到明星反過頭來主動規避能引起自己粉絲或者對家粉絲情緒的各種行為和動作,明星和粉絲之間的權力此消彼長,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善於管理的粉絲團體商務、作品、公益全面開花,處處都有粉絲會的身影,不斷積攢正主的路人緣;善於吵架的粉絲團體也不甘示弱,在一個又一個的戰場留下他們激情辱罵的身影,並且不斷敗壞正主的路人好感度並沉浸在“哥哥只有我們了”““姐姐只有我們了”的幻覺之中。

我總是覺得,我們熱愛某種文化,是因為我們在這其中能找到更多共鳴,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和其他文化無法和平共處。我們宣傳某種文化,是因為我們希望美好可以與更多人分享,而不是為了尋找那些不接受,甚至對這種文化持否定態度的人,然後對他們發動攻擊。越來越方便的網絡應該讓相同的人走得更近,而不是讓不同的人跨越時間、跨越地域的努力吵架。

粉絲因為相同的愛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能量,這樣的能量是很多明星在超高壓的環境中的慰藉。希望這股因愛而相遇的力量,永行愛人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