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貨幣退潮之殤:有的老闆失蹤了,有的老闆跳樓了……

文 | T教授

自去年“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打響以來,貨幣“閘門”是越收越緊,中國企業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過。

進入2018年以來,更是有不少老闆,不是玩失蹤,就是直接跳樓····

昨天(5.10),上市公司南方風機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某的部分質押股票已經觸及平倉線,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貨幣退潮之殤:有的老闆失蹤了,有的老闆跳樓了……

而早在前幾天,該公司還發布過一則公告稱,楊某和其妻子於5月3日失蹤,至今仍杳無音信。

貨幣退潮之殤:有的老闆失蹤了,有的老闆跳樓了……

據悉,楊某於2011年起擔任南風股份董事長、總經理,持有公司12.37%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

南風股份表示,公司初步瞭解到,涉及某除股票質押的個人借款約3.6億元(未牽涉南風股份),同時楊某還可能存在冒用南風股份名義作為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債務金額約3.8億元(未經核實)以及其他未牽涉南風股份的個人債務(具體金額不詳)。

身負鉅額債務,跑路失蹤,似乎成了楊老闆為數不多的選擇。

貨幣退潮之殤:有的老闆失蹤了,有的老闆跳樓了……

但有的老闆卻只能一死了事。

2018年1月30日,上市公司金盾股份董事長周某在上虞國際大酒店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至於其自殺原因,坊間傳聞是因40億入股樂視網讓他血本無歸,金盾官方說法是死於抑鬱症,但是這些都不是終極原因——

原因在於,負債百億、無力償還,只好“以死了百債”!

5月1日,據金盾發佈的公告稱,周某、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涉及到的債務總額約為 98.99 億元,其中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債務額約為 39.59 億元,以股份質押形式融資債務額約為 14.25 億元,牽涉到金盾股份的民間借貸債務及擔保金額合計約為 29.11億元, 其他為供應商欠款等債務。

這些鉅額債務除了銀行融資、股權質押融資之外,涉及到最多的便是民間借貸。

1月28日,一名河南債權人稱已經起訴了周某。而在周某自殺的前一天,本來已經簽好合同的借款人卻反悔了,周某沒能如期拿到1億元去填補此前的窟窿,還因此上了民間借貸圈的“黑名單”。資金來源的斷裂,最終讓周某絕望地走上了天台。

當然,楊某、周某兩位老闆的選擇讓人頗為唏噓,但這也側面足以印證,當下中國實體企業嚴重鬧“錢荒”。

剛剛過去的四個月,全國有16只債券爆出違約,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9家公司,涉及金額高逾130億元。

與此同時,A股也被攪得滿目瘡痍。

據統計,近期因各種不同名目發生逾期的,有*ST華澤等等;涉及到股東股份被凍結,有榮華實業、紅陽能源、大連控股、天業股份、恆康醫療、順威股份、天澤信息等等;涉及股東持有的上市股份已經或正在被司法拍賣的,有華東數控、全新好、凱瑞德、珠海中富、盈方微、中科雲網等。

前幾天,上市公司盾安更是被爆出450億元的債務危機。而危機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一隻融資規模只有12億元的債券發行失敗。

12億VS 450億,一根小小稻草便壓垮了這家中國500強企業的資金鍊。

▌錢潮退去,監管押上

為什麼突然間這麼多企業露出了光腚?因為之前氾濫的“錢潮”退了。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社會融資規模的銳減。

2018年1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3.8萬億,比起2017年、2016年同期直接銳減了0.96萬億、1.63萬億元。

1.63萬億是什麼概念呢?

它相當於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南京等15座副省級城市,去年的公共預算收入一分錢不花,全部拿出來給企業融資,才能使今年第一季度的融資規模維持在前兩年的水平。

除了錢直接減少外,另一方面,國家還在積極收緊監管措施。

上個月底,正式出臺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俗稱“資管新規”),通過一套組合拳,嚴打過去這些年金融市場存在的多層嵌套、剛性兌付、期限錯配、槓桿畸高、監管套利等各種現象正本清源。

▌從2008年說起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間我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的奇蹟,從一個積貧積弱的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大國;

同樣,今年也是上一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10週年。而正是08年的那場全球危機,把中國這40年的發展史截成了前後兩段。

前30年,藉著歐美製造業轉移的東風,憑藉極具優勢的人口成本,中國抓住了時代機遇,而後加入WTO,成為世界加工廠,生產產品賺到外匯,人民口袋有錢了,又拉昇了消費,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近10年,因受經濟危機的拖累,歐美國家大都停滯不前,在出口的發動機失速後,為保持經濟增長,國家便開啟了“印鈔機”。

從2008年至2017年,中國GDP總量增加2.58倍,中國的M2總量則增長3.53倍。

貨幣退潮之殤:有的老闆失蹤了,有的老闆跳樓了……

貨幣氾濫的這10年,也恰是中國資產負債表和信用擴展的10年。

如果把央行比作心臟,那麼商業銀行是遍佈全身的大動脈,最重要的信用放大器,連接著信託、基金、券商等,或直接向政府、企業、家庭等部門輸血,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理解,就是這些部門資產負債表彼此相互連接,循環,擴張,已經連成一張不可分割的紛繁複雜的網絡。

通過這種大輸血,以時間換空間,熨平週期,不僅讓中國在08年經濟中毫髮無損,還成為了全球經濟的火車頭。

另一方面,在這種寬鬆的貨幣環境下,中國的企業也染上了“加槓桿”的癮,即為了實現高速發展的目標,拼了命地加槓桿融資,借錢擴展。

如從2014年到2017年4年間,中國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融資涉及到的市值足足翻了15倍多,可見企業加槓桿之瘋狂。

貨幣退潮之殤:有的老闆失蹤了,有的老闆跳樓了……

然而,大多數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盈利能力及自我造血能力,本質上玩的是一種錢生錢的遊戲。

最能反映這一點的便是企業的盈利狀況。據“證券時報”對全部公佈了2017年業績的A股上市公司的統計:

1、2017年深滬上市公司去年合計實現淨利潤3.35萬億元;其中滬市1417家上市公司共實現淨利潤約2.62萬億元,深市2105家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7295億元。

2、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合計7295.02億元,同比增長20.58%,其中主板、中小板分別增長35.62%和18.89%,創業板下降15.21%(剔除個別權重股,比如溫氏股份和樂視網的影響後,淨利潤增長4.43%)。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深交所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上交所,但利潤只有上交所的28%。為什麼會有如此慘烈的差距?

因為上交所掛牌的都是大型國企,尤其是大銀行、電信、石油石化企業。可見,由於制度設計問題,中國企業的利潤主要被國企拿走了,其中銀行利潤占上市公司的接近一半。如2017年,25家上市銀行的利潤總和佔到A股上市公司總利潤的46%。

第二組數據告訴我們,即便是在深交所內部,差距仍然巨大。主板因為有一些大型銀行、國企上市,所以利潤增長逼近36%,中小板只有大約19%的增速,被大家寄以厚望的,代表民間經濟、新經濟的創業板,利潤竟然大幅下滑了15%!即便剔除幾個權重股的影響,創業板也只增長了4.4%,仍然差距很大。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嚴重的不合理,每年創造出的蛋糕雖然大,但基本上被頭部企業拿走,大部分的企業連湯都喝不到,而這些底層企業要想賺大錢就只能鋌而走險,借高成本的錢,再接著去玩錢生錢的遊戲。

因此,這些年下來,金融風險是越吹越大。

▌去槓桿刻不容緩

當然,過去不是沒想去槓桿,只是太複雜,一去槓桿,一觸碰到利益就又改回去了。

只是,如今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傷的地步。

我國無論是經濟宏觀債務水平,還是企業債務水平,都已到危如累卵的地步。

如今我國的GDP總量在82萬億左右,同時,政府債務37萬億左右佔比約45%,這個比例雖不是算高,但要注意這個數字沒有包含地方政府各類融資平臺的債務,真實數據肯定是讓人吃驚的。

居民債務(主要體現在房貸)則在近10年間翻了5倍,如今也已佔到GDP的47%。

中國非金融企業的債務總量則達到了GDP總量的1.6倍,而美國則僅有70%左右。

坦白的說,中國的非金融企業債已經成了中國經濟的一個“毒瘤”,越往後推,風險就越大。

而過去兩年,我國槓桿一開始從高負債的政府和企業部門轉移到高儲蓄的居民部門,未來已沒有騰挪空間。

所以,中國歷史的進程便來到一個重要關口:由債務增長時代走向“縮表去槓桿時代”。

而這也是去年,國家將“防範金融風險”作為未來3年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首的原因。

▌結論:

就如上述所言,企業、金融系統、家庭部門、政府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血液循環系統”,如今擼起袖子動真格地去槓桿,從系統裡抽血(直接縮表),對於那些或盈利能力強、或借錢能力的企業或部門還能撐一下,對於一些缺血的部門(中小企業),就是催命了。

可見,楊老闆和周老闆的悲傷故事只不過拉開了“凜冬將至”的序幕。

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悲劇上演,包括現在正歡騰、素有“資金吸血鬼”之稱的房地產。

當開發商都開始因資金鍊斷裂而跑路時(在這一輪的去槓桿過程中,大、中、小開發商都存在出事可能),大家擠破頭去買的房還安全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