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高層說了4句“大白話”,有人嚇壞了!

作者 劉曉博

5月15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了“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專題協商會。

在這次會議上,主管金融的副總理LH說了四句耐人尋味的話——

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

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

借錢是要還的,

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

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中國的語言是非常神奇的。當領導很莊重地講“書面語言”的時候,雖然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聽眾往往抓不住重點。而當領導講“大白話”的時候,往往可以引起注意和重視,產生的“心理震撼”更大。

上面這四句話,就是如此。

要準確理解LH的這幾句話,還需要細度新華社通稿裡,他講的另外幾句話:

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穩健中性貨幣政策與嚴格監管政策有效組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決治理金融亂象,補齊制度短板,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改革和優化金融體系,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風險防範化解責任制,堅決懲治腐敗。

我的看法是:

1、通過政協召開這樣一次會議,說出這四句話“大白話”,的確耐人尋味、值得重視。

政協是民企大佬匯聚的地方,的確有一些民營企業家在做“無本生意”,而且“做了壞事”,比如AB的吳某人,就剛剛被一審判了18年。還有一些大佬,過去一年多剛剛痛苦地“去槓桿”,賤賣了大量資產,基本上“脫了一層皮”,深切體會到了“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的含義。

那麼問題來了:這四句話是常識,連老百姓都懂,為什麼還需要向民企大佬喊話提醒呢?

原因很簡單:有些人忘記了這四句話,認為自己非同尋常,可以例外。為什麼可以例外?不外乎通過金錢結識了權力,覺得自己由此可以“金槍不倒”。所以,LH的講話裡還有一句——“堅決懲治腐敗”。

金融去槓桿的時候,就是掃平豪強的時候。否則,你根本去不了槓桿,“打虎不成被虎欺”。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懂,不用多說了。

2、強調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嚴監管”的政策組合,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這意味著,中國的金融週期仍然停留在“緊縮期”。但這不是“前緊縮期”,也不是“中緊縮期”,而是“後緊縮期”。貨幣政策最緊的時候已經過去,政策也基本如此。雖然“金融去槓桿”仍然在繼續,對互聯網金融的整頓在繼續,對銀行表外業務的嚴管仍然在繼續,對金融控股公司的清理還沒有開始。但整體而言,金融“最冷”的時候已經過去。

高層說了4句“大白話”,有人嚇壞了!

上圖是一季度分行業的GDP增長情況,可以看出金融行業增長只有可憐的2.9%(去年四季度是4%),這是非常罕見的。隨著央行進入降準週期,重新提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金融行業最慘的時候正在過去。但回暖、回升都不會太快。

3、由於金融領域仍然處於“後緊縮期”,再加上中美貿易的不確定性,所以股市比較淡靜,很難形成趨勢性熱點。樓市調控政策看起來一波接著一波,但整體上仍然比較溫和。

高層說了4句“大白話”,有人嚇壞了!

上圖是央行“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裡披露的各類貸款增長情況,可以看出“住戶貸款”增長幅度最大。也就是說,中國經濟仍然靠“家庭加槓桿”來支撐。家庭加槓桿用來買什麼?當然是房子。

高層說了4句“大白話”,有人嚇壞了!

上圖是央行一季度報告裡披露的“實體經濟”和“房貸”加權平均利率情況。可以看出在2018年3月份,“房貸利率”仍然顯著低於“實體經濟貸款利率”。

如果你是一個民營企業主,你這時候是貸款買房子,還是貸款搞實業?而且你再看看兩種貸款利率在3月的上漲幅度。

4、常有讀者說我偏袒樓市。其實,你只要每個季度看看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知道市場的真實情況了。但話說回來,2018年整體貨幣政策是偏緊的(但比一季度略鬆一些),這一點毋庸置疑。再加上防範金融風險的需要、穩定民間心理預期的需要,房價整體大漲政策是不支持的。

5、股市或許會在2018年漲一波,因為此前跌了不少,還因為官方希望儘快進入“印股票的時代”。但什麼時候漲,是先跌後漲,還是直接上漲,我說不好,這個要看政策、看國家隊,看中美談判。但貨幣政策這樣,漲也只能視作反彈。

6、誰應該對高層的4句大白話感到緊張?當然是一些民企大佬,他們之前加槓桿太快、借錢太多,或者做了“無本套利的生意”,或者“做了壞事”。

金融領域的整頓風暴仍然沒有結束。比如對民營金融控股公司的清理,對互聯網金融的清理。需要害怕的,大概是這麼一些人。如果你在這些領域裡有投資,那麼要小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