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Vlog裡,我看到了真實的感動

摘要

中青評論

那些記錄了普通人疫情期間生活的Vlog,其中甘苦與悲歡,既是對真實生活的寫照,也給人們以鼓舞,點亮了觀看者心中的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將人們“隔離”在家中,但是,生活中的互動交流並沒有因此止步。很多年輕人選擇了用Vlog記錄自己的生活,不少武漢的年輕網民,把自己居家隔離的生活拍成了Vlog,放在網上與網友分享,與此同時,也有人通過Vlog為武漢網友打氣加油。可以看到,許多90後和00後已經沉浸在Vlog創造的世界與新型社交方式中。

Vlog里,我看到了真实的感动

Vlog是“視頻播客”(Video blog)的簡稱。與之前流行的博客類似,它同樣是網友記錄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形式。它與其他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Vlog將文字、圖片、音樂等要素融為一體,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Vlog的內容包羅萬象,美食、旅行、教育、電影……通過並不複雜的視頻剪輯工具,每個人都能做出個人風格明顯的影片。

其實,更多的Vlog根本無法明確分類,這些視頻可能就是日常生活的碎片化記錄,甚至再平凡不過的飲食起居。B站上最大的一個Vlog分區,就是“日常”分區,這也從側面說明,很多年輕人拍Vlog,並不是為了做什麼“網紅博主”,而僅僅是為了給生活增添一種儀式感,同時打造一個與朋友交流思想感情的新渠道。

全民抗擊疫情之時,那些記錄了普通人疫情期間生活的Vlog,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其中記錄的甘苦與悲歡,既是對真實生活的寫照,也給人們以鼓舞,點亮了觀看者心中的希望。近日在網上走紅的《武漢日記2020》,就是一個武漢的小夥子用鏡頭記錄下的真實景象。其“草根”的視角讓很多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更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Vlog里,我看到了真实的感动

Vlog之所以在年輕人中如此流行,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就在於視頻拍攝與剪輯視頻的難度相比過去已經大大降低。過去只有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完成的視頻剪輯工作,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基本技能。智能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也給年輕人“隨手拍”創造了機會。Vlog博主隨手拍下的志願者走上抗疫前線時的情景,以及小區內的鄰居戴上口罩接受體溫測量的故事……這些看似碎片化的場景,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散發著記錄真實、凝聚人心的能量。

同時,傳統視頻網站“信息發佈——受眾接受”的單向傳播方式也得到了改變。彈幕視頻網站的崛起,讓大量年輕人感受到信息交流的樂趣。通過在Vlog彈幕上的互動,視頻傳播方式變成了雙向互動,因此,Vlog也為拍攝者提供了日常社交的功能。有不少網友在視頻中發出彈幕,談及自己居家隔離的感受,通過這種互動,網友之間實現了情緒共鳴,也讓視頻有了更多意義。此外,Vlog還很符合網絡社交“草根化”的趨勢。在眾聲喧譁的輿論場上,年輕人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不只是跟隨“大V”或“網紅”的聲音。那些不知名的Vlog博主,會給人一種更加真實,更加親切的感覺。

Vlog里,我看到了真实的感动

真實的與個性的表達,是Vlog的典型特徵,年輕人不需要戴上面具來“偽裝”什麼。加拿大社會學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中提出,人在公開社交活動中會去“表演”角色,而面對真實自我的表達,更多地呈現在非公開社交中。但是,年輕人越來越偏愛通過Vlog來記錄、呈現生活,模糊了公開社交與非公開社交的界限,也讓網上的博主傾向於以更加真實的面貌示人。

如今,Vlog的流行可謂大勢所趨,是新技術與新觀念對日常生活改變的典型呈現。這也是新技術與新觀念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典型表現。觀看年輕人的Vlog,是瞭解他們的絕佳路徑,讀懂這個趨勢,我們或許也就更好地讀懂了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