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大王遭淘汰,是被“安排”了嗎?

不得不說,《奇葩說》的很多辯題設計的很用心,給了選手們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次討論的是如果畢業後過得很拮据,且父母願意讓我們啃老,那麼我們該不該啃。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為了拯救薛兆豐老師的戰隊,節目組召喚回來了上季的BBKing陳銘。雖然陳銘作為三辯發言沒有贏得很多投票(空間有限),但他在結辨階段死死地抓住對方辯論中的漏洞,最終力挽狂瀾,幫薛老師戰隊取得來之不易的首勝,並讓薛老師脫下了厚厚的羽絨服。


節目組請回陳銘顯然是為了“安排”薛老師戰隊取勝。然而,我沒想到的是,在這一場比賽中被淘汰的居然是大王!而且她的票數遠遠低於王凱曦KC和儲殷……


大王在辯論中講了她跟劉凱瑞“吃”自助海鮮的故事,相當感人。她最後的一段話也特別讓我感動:

如果你真的快要被餓死,有什麼工作值得被你嫌棄?如果你還有夢想,你做什麼工作會被人看不起?只有你真正自己戰勝了這種不適應和不自信,你才能看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有多牛!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如此積極向上且正能量,居然還是被淘汰了,或許是因為對手和隊友都太優秀,亦或許是節目的需要。無論是哪種原因,現在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聊一聊到底該不該啃老。


到底該不該啃老

這場《奇葩說》中辯手和導師們幾乎把辯題中的每一個關鍵詞都拆解出來,聊了個稀巴爛。


雖然我不認可羅振宇對於“啃”字的糾結,但卻贊同他對“可以不可以”和“該不該”的闡述:可以啃老,但不該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自從羅胖被貼上“知識付費”的標籤後,大家看他的言論時都難免帶上有色眼鏡,唯恐一不留神就掉入他販賣焦慮的陷阱。其實大可不必。


至少這一次我覺得羅胖分析地很有道理。


父母願意,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啃老,反之我們非要啃,那就不合適了。進一步講,雖然啃了,但我們心裡一定要明白,這不是長久之計,這不應該,而不是心安理得。


生活何來一帆風順

有幸聽過李善友老師的第二曲線創新理論。我發現第二曲線理論不僅適用於企業和創新,同樣適用於個人成長。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第二曲線:個人成長

多數大學生畢業後步入職場,首先迎接他們的並不是一個上升期,而是一個下降期。


陳銘在節目中用數據說明了問題。2018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是4624元,而在北京租房的平均費用為3300元。與此同時,00後大學生平均每月花費2049元。


這就意味著職場新人想要維持大學階段的消費水準,即使不算其他支出,每月差不多淨虧700塊。

用全國平均收入去扣除北京的租房費用,雖然不太合理,但也能反應出一定問題。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看到沒,對於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缺錢確實是一種常態。而這種現象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身上尤為嚴重,以至於有人連春節捨不得回家。


這個階段的最低谷就是破局點,一旦你熬過這個點就會進入一個比較快速的成長階段。


如何儘快突破這個破局點呢?除了自身努力,最快捷的方式當然是接受來自父母的幫助,這可能是金錢上的,也可能是人脈資源上的。


只要能幫助我們突破這個點,我們為什麼要拒絕呢?畢竟只有突破這點後,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回饋父母,回饋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成長會進入極限點,然後開始下降。這就是常說的職場危機。


職場危機可能在你28歲時出現,也可能在35歲來臨,還可能在50歲到來。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有所突破,原先的連續性成長已然到了瓶頸,此刻只有非連續性成長能幫助我們。


丹尼斯·韋特利提出有兩種不同的職業技能:特定職業技能和可轉換技能。

特定職業技能是從事特定任務或工作的能力。這類技能是我們從業的敲門磚。

可轉換技能是你能夠運用於各種類型的任務和工作的能力。這類技能有助於實現目標、管理時間和壓力,並很好地進行交流。


為什麼很多人在35歲遭遇職場危機,這對於互聯網從業者尤為嚴重。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只注重特定職業技能,忽略了可轉換技能。


一個35歲的程序員,如果只會編程,而不懂一些可轉換技能,而在精力和體力上和年輕人硬剛,那顯然是不佔優勢的,遲早會被淘汰。


因此在這個非連續性成長階段,要儘量在到達極限點之前有所準備,否則我們就會陷入危機之中。


第二曲線理論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的人生並非只有第二曲線,還會有第三第四甚至第N曲線。


人生,哪來什麼一帆風順……


心態決定一切

困難常常會有,它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態。


誠如蔡康永在節目中所說:

你怎麼看自己的故事,你看它是正的,它就是正的,你看它是負的,它就是負的。

奇葩說:該不該啃老,只有明白這個模型,才能真正懂得陳銘的辯論

同樣是吃過的苦,冉高鳴認為不堪回首,而大王卻認為正是它們塑造瞭如今精彩的自己。


我曾經經歷過一段吃了上頓愁下頓的日子。當下覺得苦不堪言,如今想起來仍然感到有些惶恐。

然而,我很感激那段歲月。

經歷過那段日子,我才知道什麼叫逆境,才知道自己可以多麼勤奮,才知道逆襲的滋味……

那段日子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它不僅提高了我的抗壓能力,還讓我學會了未雨綢繆。


尼采說,那些殺不死我們的,只會使我們更加強大。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句: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都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