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六十多年前,一位科學家發現了比恐龍更古老的物種


1957年春,國家地質陳列館副研究員胡承志從雲南考察結束後路過貴州,取道興義去貴陽。在興義頂效鎮的綠蔭村,胡承志偶然從石板房上發現了一條“四腳蛇”的化石。村民們告訴胡承志,這些石板是從頂效對面1公里處的浪霧山坡上採來的。圖為:胡承志

胡承志在綠蔭村一共採集到了8件“四腳蛇”化石,在貴陽停留的幾天時間裡,胡承志將發現“四腳蛇”化石的消息告訴了貴州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曹澤田。同年夏天,曹澤田來到了綠蔭村採集到了9件“四腳蛇”化石和5件古魚類化石。圖為:小山村

同年底,胡承志、曹澤田二人將採集到的化石送到北京,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著名科學家楊忠健教授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四腳蛇”化石最大的為30釐米長,最小的只有3、4釐米長,其頭骨、眼眶、吻部、牙齒和四肢等都是原始狀態,屬於一種新發現的物種。圖為:貴州龍化石


因為這個新的化石龍屬是胡承志率先發現並研究的,因此將其命名為新物種“胡氏貴州龍”。1965年,楊忠健將貴州龍建立新的科,新物種貴州龍因此被命名為“貴州龍科·貴州龍屬·胡氏貴州龍”。圖為:貴州龍化石發掘地

貴州龍是一種新物種,其頭部呈三角形,眼眶大而圓,牙齒圓而尖,吻部尖而小。頸骨22節,背骨19節,薦骨1節,尾骨37節,肋骨腫大,前肢指數為3、4、4、4、3,後肢指數為2、3、3、4、2,整個龍的形狀如同蜥蜴,因此當地人稱呼其為“四腳蛇”這可是個非常形象的稱謂。圖為:貴州龍化石細節

“四腳蛇”一般指的是壁虎,生活在陸地之上。但貴州龍卻是生活在海里,蜥蜴生活在恐龍滅絕前後的7000萬—9000萬年左右,貴州龍卻生活在2億4千萬年之前,比人們知曉的恐龍還要1億幾千萬年。圖為:貴州龍化石


1990年夏,一些文物販子開始進入綠蔭村高價購買貴州龍化石和古魚類化石。當地村民紛紛湧入浪霧山和光堡堡山上大規模發掘化石。當時幾乎是日夜挖掘不斷,白天晚上都有人不停施工。由於當時管理不善,沒有對化石的珍貴程度給予足夠重視,因此至少有一千多件珍貴的貴州龍化石和魚化石被劫走。圖為:出土的魚化石

據當時參與挖掘貴州龍化石的村民回憶,當時一塊貴州龍化石的價格大多為500元左右,一些精美的化石則賣到了幾千甚至上萬美金。1994年和1995年春,走私活動又一次達到高潮。1995年3月,在省、市、縣三級聯合打擊之下,盜掘貴州龍之風被剎住,一大批文物販子和盜掘化石分子被逮捕、懲處。圖為:出土的化石

貴州龍化石屬於原始鰭龍類,在亞洲範圍內第一次發現這種原始龍,屬於古生物化石中非常稀少罕見的一個物種。從發掘出土的大量原始貴州龍化石來看,2億4千萬年之前這樣的原始龍遍佈貴州,當時的情形應當是相當壯觀的。圖為:90年代發掘活動


如今,貴州龍已經成為中國珍貴的原始龍化石,精美的貴州龍化石被定為國家一級化石,一級保護品。隨著貴州龍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中國原始龍與龍崇拜的秘密將被一一揭開。圖為:如今的綠蔭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