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為了提高

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的時空特異性,目前已有使用化學和光學手段來控制Cas9活性的方法。化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小分子藥物比如雷帕黴素、多西環素等進行Cas9的活性調控,可能會引起編輯細胞及全身的毒性。相對於化學策略,光學策略由於其非侵入性、具有時空特異性和可逆性等特點,使用光學控制Cas9基因編輯會更有前景。然而目前已有的光學基因編輯系統主要是通過藍光和紫外光控制,藍紫光由於其較淺的組織穿透能力,以及潛在的光毒性,很難實現在體內基因編輯的應用。而近紅外光由於其穿透能力強,光毒性較小,是光學控制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最佳選擇。


另外,編碼Cas9和sgRNA的質粒通常有10k bp鹼基大小,商業化的轉染試劑比如lipofectamine 2000/3000在轉染小於5k bp鹼基的質粒時具有優異的轉染效率,然而對於基因編輯系統的質粒,商業化的轉染試劑不能獲得良好的轉染效率。因此,設計一個對基因編輯系統質粒有良好的轉染效率,又能利用近紅外光控制CRISPR基因編輯的是至關重要的。


PNAS |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2020年1月15日,PNAS在線發表了浙江大學藥學院平淵課題組的研究成果:“Near-infrared optogenetic engineering of photothermal nanoCRISPR for programmable genome editing”。 他們報道了一種近紅外二區(NIR-II)光控基因編輯系統。


PNAS |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PNAS |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這一系統由陽離子聚合物修飾的金納米棒材料APC,熱敏激活的HSP70啟動子啟動的CRISPR質粒構成。通過APC將HSP70啟動的CRISPR質粒遞送進細胞,在NIR-II的控制下,金納米棒吸收光能轉換成局部的熱能,通過HSP70啟動子啟動CRISPR/Cas9的轉錄和表達。陽離子聚合物修飾的金納米棒不僅能有效地運送質粒,同時也能高效地實現近紅外光-熱能的轉換,實現近紅外二區光控基因編輯和基因的轉錄調控。


PNAS |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要點1. 該近紅外二區光控的材料由高長徑比的金納米棒構成,使用陽離子材料包覆後具有優異的轉染效率。


PNAS |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要點2.在不同激光時間的刺激下,Cas9蛋白具有程序性的表達,對目標基因的可控切割。


PNAS | 浙大學者開發近紅外二區程序性光控基因編輯技術

要點3. 由於NIR-II激光的高穿透性,該系統可用於體內的定點基因編輯。上圖為在肝細胞內的光控基因編輯用於


平淵課題組博士生

陳小紅、研究助理陳宇軒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平淵研究員為本文的唯一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1/14/1912220117

DOI: 10.1073/pnas.1912220117


製版人:琪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