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祕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距離昆明25公里公里的城郊,藏著一個600年曆史的彝族古村落,驅車半小時就能抵達。因荒無人煙,

被不少昆明人稱為“荒村”“鬼村”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這個村子是大樂居村。當你走進村子,映入眼簾的是殘恆破壁的景象,村裡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人去樓空,搖搖欲墜。鄉村式微,當古老的老宅子不在滿足於人們居住需求,大部村民都搬離這裡,久而久之,大樂居變成一個“荒村”。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破敗、荒蕪、蒼涼、詭異.....變成“鬼村”的大樂居村,卻變成一些嚮往原始鄉村之人的聚集地,也成為一些攝影愛好者、電影人的拍攝勝地。據說,只要把人稍加裝扮成“女鬼”,無需造景,這裡就變成拍鬼片最佳取景地。

“有點港臺鬼片裡野寺荒村的感覺”,去之前大家都不信。造訪這個“鬼村”,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它究竟荒涼到什麼程度,先前去過的人說,在村子裡能遇到的人不超過10人,村子僅住著寥寥幾戶人家了。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村口,還能看到一個巨型石磨。那是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重達42噸的大石磨,這已成為大樂居村的標誌。

越往深處走,越是屋簷坍塌、雜草叢生的景象,大門緊閉的老宅子,探頭進去,齊腰深的雜草確實可以拍鬼片了。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大樂居的歷史少有人說得清楚。據說,元末明初就有彝族先民在此定居,樂居村名來源於彝語“洛吉”,意為“石山腳下的村莊”。村裡老人口口相傳,大樂居村民是從拓東城(1300年前的昆明城)遷移而來的。

據可考資料《龍潭志初稿》記載,樂居老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41年一1368年)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小村落。後來明代朝庭派名震天下的風水先生汪湛海主持昆明磚城的規劃,他查勘了昆明地區的風水之後,認為有四處風水寶地。分別給這四個地方命名叫“碧雞”、“討雞”、“普雞” 和“勒雞"。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全村都是“一顆印”。儘管如此破敗,大樂居村“一顆印”建築範式,依稀可見。村子裡有一幢最長的連體建築:曾居住著7戶人家的21間房,同梁不同柱的聯排“一顆印”。整個大樂居村的連片古建築有80多棟,其中30多棟已有200年曆史,40多棟是“百歲房”,幾十條石板路把老房子串聯起來。

整個村子依山而建,80多棟“一顆印”建築依山而建,一直綿延到山頂,錯落有致。在村民眼中,它像一把巨大的太師椅。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村民們也不甘心就此沒落,但古村復興路漫長。早在2012年,大樂居村就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00年,當地就提出了保護、開發百年古村的設想。2001年,村民遷到壩區,建起磚瓦房、水泥房。因各種原因,保護、開發的計劃完落空。2003年起,無人居住的老房子開始倒塌,每當雨季來臨,倒塌的老房子越來越多,回家的人越來越少了。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近年來,反倒是一批厭倦城市生活的人來到大樂居村居住,遠離都市,在這裡實現“詩和遠方”。漸漸地,來的人多了,這裡成為都市人的“世外桃源”。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昆明城郊有個“鬼村”,守著600年秘密,攝影人最愛來這拍“鬼片”

在保持樂居村聚落基本格局、風貌不變的前提下進行修舊如舊的整體修繕,喚醒當地風俗文化,賦予它新的生命。大樂居村將打造成為一個集古村落保護和展示、傳統民居體驗、非遺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美麗“文創村”。

如今,在昔日“鬼村”原址上,大樂居村正在以另一種形式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