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去過9家醫院,被診斷為雙相障礙,治療2個月後成功打破困局(上)

在樂珊的父母看來,樂珊是大學才發病的,人一下子垮了,上不了學。但在樂珊看來,父親的描述並不準確,“其實從初三起,我就感覺自己有變化了”。

樂珊初中時成績很好,經常考全級第一,但其實學習壓力讓她很累,經常失眠。她意識到自己心理有問題,也跟父親提出能不能休息幾天,但父親從不允許。

父母對樂珊的學習一直非常嚴格,“他並不會考慮我是不是真的累,就一直認為只要我不去學校我就不是好孩子,大概是這個意思。我感覺從小到大,父母給我的關愛都必須要我努力學習、聽話換來的。”

實在撐不住的時候,樂珊偷偷逃過學,到河邊散心。老師發現後告訴了她父親,父親盛怒之下一巴掌打過去,把她的耳膜都打穿孔了。可想而知父親當初在教育上的嚴厲和愚昧。

從普通初中考入重點高中之後,樂珊的壓力更大了,“我是他們中最努力的,但初中的方法不適用了,我第一次數學測驗才50分”。

樂珊每天睡眠不足,作業多,沒人可傾訴,學習方法不知道怎麼改,父母也不理解。而且,樂珊發現很多同學不但成績好,還多才多藝,性格開朗,長得也好看,“我一下子就崩潰了”。

去過9家醫院,被診斷為雙相障礙,治療2個月後成功打破困局(上)

儘管如此艱難,樂珊熬過了高中3年,第一次高考不理想,復讀了一年,終於考上了比較滿意的大學。但她說每次說起高中時代,依然覺得非常痛苦,一開口就哭。

至於父母曾經對她造成的傷害,“我得了病之後,他們已經盡力彌補我了,無條件地愛我。但我有時還會忍不住覺得,爸爸對我這麼好只是因為想讓我回到學校。我知道其實不是那樣,但我還是忍不住內心反感。”

對很多人來說,上大學以後學習壓力大大減少,自由度也增加了,整個人應該更輕鬆才是。但樂珊不是,她的焦慮、自卑,以及來自自己和父母的施壓仍然沒有緩解,樂珊不喜歡所讀的專業,但又覺得必須像高中一樣努力學。

大一下學期,她自己去醫院看醫生,被診斷為抑鬱症,打電話告訴了父親,但她說自己會照顧好自己,家裡不用擔心。

但後來她終於扛不住了,整整一個禮拜躺在宿舍床上。父親緊急把她接回家,去過湖南、上海、北京等多個地方的9家權威精神科專科醫院,看了9個醫生,診斷過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甚至雙相障礙,藥物吃了一大堆,心理諮詢也嘗試過很多次,但效果都不理想。樂珊只好休學在家。

“她睡眠不好,特別累、特別煩,脾氣非常大,想學習但進不去教室,在家看書超過5分鐘就不行了”,父親非常著急。

面診時,樂珊父親對我們表達了非常高的信任和期待,“她現在對所有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都不想看,就關注了何主任知乎上你的號,她跟我說了,感覺你說得非常對”。

他們一家似乎鐵了心要在我們這裡接受治療,我們經過臨床評估,認為樂珊的情況也與我們的治療模式相匹配,最後同意收治。

02、對心理干預“不屑一顧”

原以為他們一家對我們高度信任,樂珊的治療會非常順利。沒想到,樂珊的態度很快就出問題了——她雖然信任我,但其實對康復嚴重缺乏信心,對心理干預甚至有點排斥。因為她接受過太多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治療了。

“我做過精神分析,當時解決了一部分我跟父親的問題,我還覺得挺有信心的,但很快又力不從心了,很熟悉的沮喪感又來了”。

她還嘗試過認知行為療法、催眠暗示治療、家庭治療、整合療法等等,但效果都不理想。

其中令她印象特別深刻,格外厭惡的是其中一個心理諮詢機構,創始人稱其創立了一種心理療法,並自稱是國內最好的心理治療方法。

樂珊回憶:“在一個大房間裡,我坐在中間,旁邊站著一個導師,就是這個方法的創始人。周圍還有一群人在扮演我。這個導師就開始說起我的一些經歷,他認為我心裡是憤怒的,扮演者就會做出很憤怒的樣子,導師就問我:你現在心裡肯定感到很憤怒,你內心一定是這樣想的,對不對?”

“其實我心裡一點憤怒都沒有,我覺得很可笑。但導師的那個語氣,非常誘導,似乎就必須讓我說是。如果我說不是,導師就會攻擊我,說你怎麼可能不憤怒呢?”

“那我就只能說是,接著就有人遞給我一個棍子,讓我使勁打一個布偶,說是打到心裡的憤怒消失為止”。

樂珊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她自己也忍不住樂了,“這不是開玩笑,這不是玩我嗎?!”

所以治療了第一次,第二次父親再帶她去,她站在機構外面的大馬路邊上,怎麼也不肯進去了。無論她的父親怎麼勸,她就是不願意。

她的父親又著急,又不敢說女兒,他百般無奈,只好自己進了那家機構,懇求心理諮詢師能到外面做做女兒的工作。但卻對方被一口回絕:“到我們機構做心理諮詢,一定要你們自己上門來。”

此時此刻的樂珊,在門外也非常絕望,“全中國最好的心理治療方法也不過就這樣,我的病治不好了”。她覺得非常對不起父親母親,一下子萬念俱灰,情緒崩潰,完全不顧身在何處,躺在路邊嚎啕大哭。

父親從那家機構出來看到女兒這樣,天上還下著小雨,他心疼得不得了,趕緊跑過去抱著孩子,不停地說沒事的、沒事的、爸爸在;但他內心也彷徨無助,悲從中來,一邊說著安慰的話,一邊老淚縱橫。

光聽他們描述這個場面,我就很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家人為了治病吃了多少苦頭,承受了多少的痛苦!

所以,經過了那麼多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樂珊已經麻木了,無動於衷了。她雖然想好,但總覺得自己好不了;她雖然信任我,但總對心理干預沒信心,甚至一度認為這與她以前接受過的治療大同小異。

去過9家醫院,被診斷為雙相障礙,治療2個月後成功打破困局(上)

所以,開始接受Lucy的心理干預後,她表現出明顯的不信任,甚至有點不屑一顧。

Lucy對她的第一次心理干預,主要了解症狀和她目前最困惑的問題,未涉及深度催眠。Lucy還沒開始詢問,樂珊就主動開始介紹自己的病史,但她神情木然,眼神朝下,噼裡啪啦地有如背書一樣。

Lucy試圖打斷她問一些要點,但她全然不理會,依然沒有表情,一股腦兒地將病史“背”完。

Lucy很不解,因為我之前跟她說過這個患者很配合,催眠感受性也不錯,怎麼到她那裡就這樣了呢?

Lucy有點著急,直截了當地問她:“根據現在你對我的瞭解,如果滿分10分,你對我的治療的信心有幾分?”樂珊遲疑了一下,說:“6分”。

Lucy想故意激一激她,板著臉說:“其實你不必告訴我那麼多以前的事,這都是你記得的。我要發現並處理的更多是你內隱記憶層面的,你告訴我你現在的困擾和期待就可以了。可是既然你不太信任我,不願意說,那最好不要浪費時間了,咱們要不就結束心理干預吧”。

樂珊感到很意外,她有點慌了:“不用先了解病史嗎,別的心理諮詢師都要把我的病史瞭解一遍的。”

Lucy說:“我這跟別的心理諮詢師不一樣啊!”。

樂珊非常好奇,這才細細地問了Lucy很多問題,深度催眠怎麼做啊,會問什麼問題啊,又說起自己以前接受過的種種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還問“到時做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你們是幾個人對我做治療啊?”

Lucy哭笑不得,說,“就我一個”。

看她來了興致,Lucy也趁熱打鐵,深入地解釋了我們晴日心身醫療治療模式,並嚴肅指正了她先前的冷漠態度,告訴她如果不配合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我們甚至會拒絕進一步心理干預。

樂珊的神情明顯有了變化,態度也好了許多。最後,Lucy再問:“現在,你對我的治療,有幾分信心了?”

樂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10分!”

Lucy也開心地笑了,“好,現在我們這一次心理干預,真的可以結束了!”。

抬頭一看鐘,本來一般只需個把小時的催眠前認知治療,這次足足花了兩個半小時。不過,樂珊從一開始的麻木、抗拒,變得對治療充滿期待和信心,我和Lucy都覺得非常值得。

樂珊這一點類似於我此前撰文寫過的“心理治療的副作用”,她以往接受過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太多了,但每一次都低效、不如意,難免心生厭煩,對所有心理方面的干預和治療都失去信心。我會在後文再展開分析。

03、“起床對我來說是掙扎”

根據心理干預的方案,Lucy認為首先要解決樂珊的起床問題。

對於正常人來說,早上從床上爬起來不過幾分鐘的事兒,就算賴床,也不過十來二十分鐘。但樂珊每天起床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

去過9家醫院,被診斷為雙相障礙,治療2個月後成功打破困局(上)

樂珊用“掙扎”來形容起床過程:從躺著到坐著,然後轉過身來,把腳放下來穿鞋,站起來……每一個步驟對她來說都是折磨,非常困難。這嚴重影響到生活。

在深度催眠下,Lucy發現了背後的多個疊加性心理創傷。

比如,樂珊初三時,有一次她起晚遲到了,老師便罰她在教室外站著。樂珊感到非常羞愧,認為全班同學都在嘲笑她,她覺得聽到同學說:“天吶,全班第一名的乖學生居然也會遲到。”

這個聲音是否真的聽到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樂珊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她非常在意,非常沮喪,認為自己連早起都做不到,這是十分低級的錯誤,對自己極度不認可。她不斷給自己施壓,起床反而成了難題。

還有,樂珊上小學三年級時,學習成績特別好,尤其是數學。有一次,數學老師讓大家回去做卷子,第二天上交。然而樂珊忘記帶了,但她學習成績好,老師沒有批評,只是輕聲叮囑她下次記得。

樂珊竊喜,特別有成就感:原來成績好,不帶作業也不會被老師罵!她第二天也故意不帶,老師還是沒有批評。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乾脆不寫數學作業了,就說沒帶,心存僥倖。

但老師也不是好忽悠的,很快他識穿了樂珊的謊言,大發雷霆,不僅對讓她罰站,還打電話告訴了樂珊的父親。

樂珊父親那時在外工作,得知後連夜趕回家,但到家時樂珊已經睡著下了。第二天剛起床,發現父親又上班去了,她看到父親給她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太讓令我失望了!”。

父親沒有責罵、沒有訓斥,但這張紙條讓樂珊特別難過、特別害怕。她的成績是班裡第一,父親總說自己是他的驕傲,但現在她卻讓父親如此失望,她很受打擊。

後來,父親特意就這件事跟她談了很久,父親告訴樂珊必須要抓緊時間學習,因為她和別人不一樣,她是非常優秀的,她就是能做得比別人好,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父親是想激勵她,但這種扣高帽子的方式並不好,就像把孩子放進了高壓鍋,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

父親跟她說這些的時候,樂珊很自卑,覺得她自己是個騙子,根本不是優秀的人。但父親的期許又那麼高,這太沉重了。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這種沉重的心情總是特別明顯。

在處理完相關的創傷後,樂珊起床困難的問題立刻得以緩解。從這時開始,我們為她減藥,她只服用一種抗抑鬱藥,劑量不大。我本來想慢慢減少,穩妥一些;但樂珊心急,希望馬上停藥,我告知了停藥方法的不同可能導致的不同反應和利弊,樂珊仍然表達了強烈停藥的願望,父親也接受。

停藥後,她出現了頭暈等停藥反應,而且一次感情上的刺激,她情緒波動明顯,但總體可控,好處是更好地暴露出來相關的心理創傷,但這個過程畢竟家人壓力很大,一般情況下,還是不建議其他患者、家屬效仿。

04、學習障礙從何而來?

起床難題解決了,樂珊對我們的治療信心飆升。她希望馬上處理學習障礙的問題,能早日回校學習。

樂珊當時已經休學一年了,她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看書,“最多5分鐘,我感覺腦袋要爆炸了,很累很累”。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學習障礙的背後也是創傷性事件,尤其是與學習相關的。果不其然,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不少創傷事件。

在樂珊4、5歲的時候,父母經常要加班,她一個人在家很孤單,有時忍不住偷偷看電視,因此沒完成幼兒園作業。

父親回家就會指責她,“爸爸媽媽上班怎麼辛苦,你還不寫作業!”還會拿拖鞋打她。父母的打罵本意是督促女兒好好學習,但方法不當,讓樂珊感到恐懼、自責,“我真不是個東西,讓爸爸媽媽生氣”。

所以,樂珊自己也明白,她小學初中成績好,並不是因為愛學習,而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尤其是為了讓父親高興。她對學習自然就沒有好感。

還有,從那時起,因為經常一人在家,她開始看課外書。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六年級,大部分的週末和寒暑假都是她一個人在家,靠看書來打發時間,“其實我不是真心愛看書,純粹是太無聊,沒事幹”。

但她的父親很驚喜,以為女兒喜歡看書,所以每次帶她出去都是帶到書店,給她買各種各樣的科普書籍、中外名著、心理學、哲學書等等。所以她從小看的書非常雜亂。

去過9家醫院,被診斷為雙相障礙,治療2個月後成功打破困局(上)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愛看書是好事,實際上,一些不健康的、或者不符合孩子年齡的書籍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形成心理創傷和扭曲認知。

尤其是哲學類書籍,我們接診過的患者中有好多青少年因過早閱讀哲學,思想更容易走極端、鑽牛角尖,過早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又因為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內心灰暗,最後得出結論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情緒更加低沉消極。

總之,樂珊從小除了學習、看書和去書店以外,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她內心對學習感到非常勞累和排斥。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大創傷,涉及到對學習目的的認知和理解。

初三時,樂珊暗戀同桌男生,這男孩學習成績也很好,兩人經常競爭第一。樂珊忍不住向他表白,卻被拒絕了。更讓樂珊不解的是,這男孩不喜歡她也就罷了,反而喜歡一些看起來壞壞的、成績不好的女生。

樂珊非常困惑:從小,我爸爸就告訴她我學習成績好就是優秀的,會得到大家喜歡。那我這麼優秀,為什麼他不喜歡我呢?喜歡那些不優秀的女生呢?

她單純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和挑戰,傷心和矛盾之下,她內心的想法發生改變:學習好有什麼用啊,反而不遭人喜歡!

她對看書、學習的排斥就更深了。

Lucy在深度催眠下先修復創傷,再對這個錯誤認知進行糾正。她告訴樂珊,學習、讀書確實能讓自己變得優秀,但這主要是為了自我實現,而不是隻為了換取別人的喜歡;而每個人的擇偶觀是不一樣的,不能因為別人不喜歡自己而自我否定;同時,一個人要變得真正的優秀,除了學習之外,還要提升綜合能力。

處理完這些創傷性事件後,樂珊對學習的感覺判若兩人,看書能看進去了,也能靜下來心來學習了。

但樂珊的問題仍未結束,她失眠仍然嚴重,幾乎徹夜刷手機不肯睡覺;情緒仍有波動,愛哭,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最初確定下來的心理干預結束後,她的病情還再度反覆,父親焦慮得不得了,這些到底都是為什麼?明天再繼續與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