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也許觀眾和媒體更聚焦於花樣百出的女星紅毯爭豔秀,尤其是這兩年還興起不少身著奇裝異服的網紅跑去蹭紅毯,簡直貽笑大方。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但戛納電影節的正確圍觀方式還真不是看紅毯,真正值得關注的還是電影本身

尤其是今年還有一部華語片入圍了主競賽單元

自2015年《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入圍主競賽單元后,華語片已經連續兩屆缺席了。

此番重新衝刺金棕櫚獎,對於中國電影而言意義非凡。

這部片便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賈科長的電影,不僅內地影迷期待值爆棚,在國際上更是呼聲一片。

著名電影網站ioncinema 2018最期待的100部影片中,《江湖兒女》位列第九。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好萊塢報道者》在電影節開幕之初,把《江湖兒女》列為本屆戛納電影節最期待的五部電影之一。

事實證明,這樣的期待名副其實。

在5月11日戛納電影節首映上,影片口碑大爆,各大主流媒體和權威人交口稱讚。

尤其在此次主競賽單元作品開幕至今評分均不高的情況下《江湖兒女》獲得2.9的高分,當地法國場刊更罕見給出兩個金棕櫚滿分。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法國《世界報》稱讚它是一部真正的大師級作品,絕對是賈樟柯最了不起的影片之一。

英國衛報第一時間四星力薦,稱賈樟柯貢獻了一部複雜浪漫的愛情悲劇,是導演近期作品中最精彩的一部。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在2008年到2018年之間,他所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入圍了戛納電影節。

如果算上2002年的《任逍遙》,那這一次已是他第五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了。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在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他被授予終身成就“金馬車獎”,是獲此殊榮的首位華人導演。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賈樟柯的電影,一直很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青睞。

希望這次科長可以如願以償地滿載而歸。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說起賈樟柯,影迷肯定熟悉。

他早期的電影粗糙真實,用真實的觸角與視角解剖著轉型中國社會下的鉅變。

因此,他粗糲的影像下往往有著強烈的個人表達和標籤。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在同期的第六代導演中,與同輩的作品相比,賈樟柯太獨特了。

張元用實驗風格探索社會邊緣、婁燁痴迷於情慾宣洩、王小帥死磕知青的文革往事,而科長的作品卻比較寫實。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不管外界的聲音如何,他始終對準了他所見的人和事,以及所身處的瞬息萬變的時代。

從北影學生時期的作品《小山回家》開始,科長的作品在二十多年裡始終反覆出現的重要元素便是:實景、故鄉、故人和方言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這個對故鄉土地愛得深沉的汾陽小子,用自己獨特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體系,把當代中國小城裡所發生的瑣事給我們娓娓道來,勾勒出

最完整最真實的社會面貌

在故鄉三部曲《小武》裡,他把鏡頭直接對準尋常街頭,用一個普通扒手如何一步步被社會否定拋棄的故事,展示了改革開放下暗流湧動的社會。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到了第二部的《站臺》,則通過一對小小文工團情侶漸行漸遠的際遇,令人對其產生青春不再、芳華消逝的唏噓感慨。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最後一部《任逍遙》,依舊是底層小人物,以兩位走投無路的少年搶劫銀行未遂的故事引出對90年代年輕人價值觀迷失的擔憂。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毫不花哨的拍攝技法,質感粗糲的鏡頭語言,展現了活生生中國底層社會的一面,也讓賈樟柯從山西汾陽這個小地方一路闖到了威尼斯再到戛納。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接下來便是我們熟知的《三峽好人》、《天註定》以及2015年的《山河故人》了。

尤其是《山河故人》,作為科長第一部大規模公映的作品,用超現實主義的時間線展現了一家三代在不同主打時期的情感糾葛。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影片以時間為主體,幾個人物隨著時間而不斷地改變,到最後,山河還在,故人已去。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認真對比下科長的作品,你會發現故鄉與時代境遇的標籤是必不可少的。

或許可以用他自己的話來總結。

我想以個人際遇的變化作為社會變動的隱喻。

所以我既表現了忽視自我情緒的個人,也關注了忽視個人的社會。

所以到了此次的《江湖兒女》裡,內核依舊是不變的配方,但故事類型卻和以往有著很大的變化,犯罪類型包裹下,是一部跨越時間長河的愛情故事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而且這部電影還處處透著一股迷影氣質,對自己以往的作品作了多處致敬。

女主趙濤飾演的模特巧巧與前作《任逍遙》裡趙濤飾演的野模巧巧完全重名。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廖凡飾演的斌哥又對應了《任逍遙》裡那個焦躁迷茫、對生活無望的少年斌斌。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巧巧和斌斌的故事,無疑可以看做是《任逍遙》裡的延續。

在配樂上,科長更不止一次使用帶有時代符號的流行歌曲。

之前僅僅一部《小武》,他就使用了《九九女兒紅》《愛江山更愛美人》等十餘首歌。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他自己也說過,流行音樂是他電影的另一個主角。

也許這些通俗的接地氣音樂,更能窺探出一個鄉土氣息濃厚的當代中國。

在曝光的一個片段裡,配樂可以說助攻不少。

斌哥與巧巧以及一眾兄弟正在KTV里豪飲,此時眾人端起酒瓶,緊接著把各種各樣的酒一股腦地倒在了大臉盆裡,然後一干人等分別拿了杯子舀來痛飲。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巧巧對著眾人說出祝酒詞,我祝你們

五湖四海皆兄弟。

斌哥操起一口正宗的方言,豪氣地說,肝膽相照,走一個。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此時背景響起了葉倩文的《淺醉一生》

美妙的歌聲伴著豪氣萬千的祝酒,一股濃濃的江湖氣隔著屏幕傳遞到每一個觀看者的心裡。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想起古時兄弟滴血結義的情形,這是賈樟柯對江湖義氣和俠肝義膽的直接表達。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而這裡更有意思的是,《淺醉一生》早在《小武》和《二十四城記》裡已經使用過了。

此番第三次使用,除了賈樟柯特別喜歡這首歌外,還有一個點便是歌詞準確表達了人物的狀態。

在每一天我在流連

這心漂泊每朝每夜

多麼想找到願意相隨同伴

使這心莫再漂泊

再聯想到後面主角兩人糾纏了十多年的情感和半生漂泊,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除了對以往作品元素的致敬外,《江湖兒女》在時間跨度、敘事結構和時代對個人影響的表達上和《山河故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影片有三個關鍵的時間點,分別是2001,2006和2018。

2001年,生活在山西塞外城市的斌哥和巧巧是一對情侶。

某一天,斌哥被競爭對手襲擊,巧巧在緊急之下拿出了斌哥公文包裡的手槍來解圍。

為此,斌哥非法持槍的事情敗露,巧巧為了替斌哥脫身,獨自攬下這個罪名,在監獄裡度過了5年多。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2005年,出獄後巧巧因走投無路變成斌哥口中的“江湖人士”,哪怕她孤身一人前往奉節千里尋男友,還是被無情拋棄,物是人非,感情早已不在。

然而命運弄人,到了2018年,斌哥事業低落且因中風無法行走,巧巧又扛起江湖義氣重新接納了他。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在這17年的時間裡,這對男女經歷相愛、背叛,分離又重逢,但始終沒有走入家庭,只能在社會秩序外,按照自己的方法來生存。

而電影裡的這17年也不僅僅只是主角們的,同樣是科長創作生涯重合的年份。

他在這十幾年裡拍攝了大量的影像素材,《江湖兒女》也從這些影像素材中挑選了一部分,因此影片中不止有人物命運的變化,也是一部導演記憶中的“影像演變史”

除了從時間上鋪陳了這段跨越了17年的愛情故事,科長更是從空間上進行了大大的拓展。

先從自己的家鄉山西開始,一路南下拍到三峽,再西行至新疆的大漠,最終又回到山西,完成了大半個中國的經緯跨越。

也許,電影中會出現同一個地點在不同時間點拍攝的影像(一個猜測)。

時間讓山河都變了模樣,人就顯得更加無力了。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這也迴歸了電影的主題——消亡以及迴歸最初的狀態,與英文片名是統一的。

影片英文片名“Ash Is Purest White”,譯為灰燼是最純的白色。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在另一個片段裡,拄著柺杖的斌哥和巧巧一前一後走在一片荒涼的原野上,併發生了以下對話。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巧巧:這是活火山還是死火山?

斌哥:不知道。

巧巧:火山灰應該是最乾淨的吧?

斌哥:有可能。

巧巧:就是,經過高溫燃燒,菸灰不就是最乾淨的。

斌哥:這鬼地方,成了炮灰也沒人知道。

巧巧:你有槍還怕別人把你滅了?

斌哥:有槍的人才死得快呢。

電影裡的火山大概是隱喻無法預料的時代發展

時代的巨輪開始啟動的時候,人是逃不掉的。

就像火山噴發,周圍的一草一木都要被無情地毀滅。

在一次次的變革中,總會有很多事物被淘汰。它們是《三峽好人》中那一幢幢倒下的高樓,也是《任逍遙》《小武》《世界》中那些趕不上時代列車、夾縫求生的人。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江湖早已隨著社會的發展,模糊淡化。

此時的兩個人,似乎其餘的身份早已被揭掉,不再有糾葛萬千的牽絆,只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雲淡風輕,若無其事地發出對自己際遇的戲謔。

賈樟柯拍出的並不只是小人物的愛恨情仇,更是大時代下江湖氣衰亡的輓歌。

這樣的主題其實科長拍了很多,但這次他玩的要更大

除了鐵打的女主趙濤外,流水的男主這次換成了柏林影帝廖凡。

配角陣容強大,馮小剛、徐崢、刁亦男和張一白領銜的導演陣線,還有張譯、董子健這樣的實力演員,毫無疑問是科長目前作品裡陣容最強大的一次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很明顯,《江湖兒女》是賈樟柯的野心之作。

一直迷戀故土文化的他,從1998年拍第一部《小武》到今年,正好20年。

《小武》始於山西一個小縣城,以人映射社會,最後迴歸於人。而《江湖兒女》的軌跡和前者完全一致。

從這點看,《江湖兒女》像是賈樟柯精心鋪墊了20年的中國往事

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來找回丟失的故鄉,也在暗中蓄力,等待另一個賈樟柯的到來。

目前影片已過審,期待早日定檔,也祝福賈科長這次戛納之行能有好運。

在戛納,它為中國電影掙回顏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