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狗血電視劇帶給你的只能是狗血,除此毫無意義

狗血電視劇帶給你的只能是狗血,除此毫無意義

聽單田芳等人的評書,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主角們總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有句話叫“無巧不成書”,奇蹟這玩意兒經常在文藝作品裡出現。

倘若主角們剛一登場就拜拜了,那接下來還有什麼勁頭呢?還怎麼安排故事呢?

事實上,奇蹟在現實裡出現的幾率比一個人的死亡率還低。

曾經有位學校的老師向學生們講解什麼是奇蹟。他舉例道,一個心灰意冷的年輕人跳崖尋死,第一次跳下去後竟然沒有摔死,這是什麼?

學生們回答,這是偶然。

老師聞言又接著說,這個年輕人又到山上跳崖,結果又沒有摔死,這是什麼?

學生們回答,這是意外。

老師愁眉不展,無奈地講,年輕人第三次去跳岸,跳下去後又沒有死,這是什麼呢?

學生們回答,這是習慣。

……

看似搞笑,實則意味深長,生活永遠不似影視劇或小說裡演繹得那麼浪漫多姿,對於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而命運往往又身不由己,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狗血電視劇帶給你的只能是狗血,除此毫無意義。

狗血電視劇帶給你的只能是狗血,除此毫無意義

就像評書小說裡,正邪決鬥或者比武大會,當壞人不可一世時,好人總能找到一個救兵前去迎敵,並擊敗對方。比如《白眉大俠》裡,九頭神鵰再厲害,還有海外野掃王元在等著他呢,金燈劍客再牛氣,在連敵八九位高手後,還不照樣被白一子痛扁。

你說是無巧不成書也罷,你說是邪不勝正也好,反正文藝作品裡好人的命運總能撥開烏雲見日出。

事實上非然,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看似很多的成功都具有特殊的偶然性,不具備模仿和學習。比如大唐朝最著名的皇帝唐太宗,他的成功上位純屬風險與偶然,若不是玄武門之變,恐怕他根本成不了一代名君,甚至成不了皇帝。

再比如,後唐時期,梁王朱溫手下大將王彥章,號稱鐵槍王,在與李克用的戰爭中,連敗幾十員唐將,按照小說的模式與套路,唐軍肯定是去請高人出山,然後再大敗王彥章。

而現實則是,儘管李克用也確實請來了高手,幽州神槍高繼思,並與鐵槍王大戰了三天三夜,但是,最終高還是中了王的計丟掉了性命,唐軍一敗塗地。

這就是現實,它永遠不似小說裡演繹的那麼多巧合與必然。

再說王彥章,他號稱五代十國十大名槍第一位,當時全天下第二高手。而第一名將則是李克用的義子李存孝,號稱殘唐第一好漢,打遍天下無敵手。

按照小說的思路,這些名將應該是出山時各自有一番經歷,成就一番功名,然後再對頭廝殺,比個高低。就像古龍小說《小李飛刀》上一樣,百曉生的兵器譜上的高手,都是在各地打出一片天地,然後再向高一級的挑戰。比如郭四,向排第三的小李挑戰。

狗血電視劇帶給你的只能是狗血,除此毫無意義

但是,真實的歷史往往不是這麼回事。那個五代名槍第一位的王彥章,他在山上練成武功下山時,自信滿滿,想要幹出一番功名。誰知,剛一下山,他就遇到了天下第一條好漢的李存孝,被人家暴打一頓,又灰溜溜回了山。

李存孝不死,王彥章不敢出山。生活往往就是這麼的寸,天下第二高手剛學成下山,就碰上了天下第一高手。所以有人說,現實比小說更傳奇。

至於影視劇裡的人物,說白了就是導演的一場意淫,不管是《瑯琊榜》裡的梅長蘇,還是《東陵大盜》裡的金毓澤,都逃脫不了美化的成份。

如果按照文藝作品的套路,人家當年蔣光頭實行五次圍剿,最後成功了,接下來應該普天同慶的,可是,現實最終卻是敗在了小米加步槍手裡。

對於那些看似狗血的電視劇,還是抱著純屬娛樂的心態看看罷了,不要太當真!否則,會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就像看了岳飛的影視劇,總覺得他要是不死,南宋就可以打敗金兵、收復中原一樣。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可以理性,真實永遠比美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