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淡然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古人說,大味必淡。酸、甘、苦、辛、鹹,五味嚐遍,方知淡為五味之本。如水之境界,無色無味,至簡至淡,而一切茶湯飲料,千滋百味,皆由水之淡而衍生來。人生亦是如此。人生之淡,絕非淡而無味。而是一種寧靜致遠,質樸無華;是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是一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姿態。

身於鬧市,喧囂浮躁。看慣了車水馬龍,經歷過人世繁華。彷彿唯有“採菊東籬”“悠然南山”的地方方能將漂浮的心放下。

在騰衝,有一個美麗小鎮——瑪御谷溫泉小鎮。青山環繞,小河流淌,梯田裡,“水牛走,白鷺飛”,長滿青苔的林間小道上鋪上了一層落葉踩上去沙沙作響......這樣的美麗畫面隨處可見,它們讓小鎮生活更靜謐、更自然,更和諧。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淡然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瑪御谷溫泉小鎮遵循著“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尊重原生態,花田,稻田,竹林,老村,寺廟......保留土地本來的模樣,呈現更好的生命狀態。在小鎮規劃中,把新的建築,配套插入自然原生態中。與青山、綠水、梯田形成了和諧的田園生活畫面。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樣一個山明水淨的土地上生活著一群純樸熱情的村民,他們雖不會說普通話,卻見人就笑。盧生興老人便是一位。盧老年近古稀,臉上時常掛著笑容,心中充滿著笑對四季風霜、直麵人生溝壑的淡然。

拜訪盧老家時,映入眼簾的便是青瓦、白牆的古老中式建築,牆面的剝落見證了時間的久遠,也見證了小鎮的生生不息。

進入家中,盧老與老伴正在後院勞作。揮動鋤頭的動作還是如此有力、如此嫻熟。精神依舊如此矍鑠。看著他將挖出泥的石頭撿起扔到角落,又用左腳把已放好種子的泥坑填平,動作如此幹練、麻利、又和諧。你哪能想到他將是年近古稀的老人。

來至庭院,一隻花貓正趴在一株花樹下,花葉恰好為它擋住了眼睛。呼嚕呼嚕聲,足見它睡得香甜。不知怎地,突然驚醒,伸個懶腰,又進入了夢鄉。

微風輕輕拂過,花香瀰漫於整個小院。朵朵花兒讓盧老照顧得亭亭玉立、嬌豔爛漫;棵棵樹兒,被服侍的枝繁葉茂、青翠欲滴。

庭院一隅,有一方池塘,裡面的游魚,安詳、靜謐。彷彿世間的一切都與它無關,淡然的露出水面,吐個氣泡,又遊走於它的那一方天地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淡然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盧老告訴我們,自從他退休以來,就喜歡在庭院裡栽種一些花草,侍弄侍弄後院。看著它們四季變換的樣子,內心就會感到溫馨滿足。這彷彿成了他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喜歡並享受著這樣的過程。也正是從它們身上,盧老內心的失落、惆悵找到了一個好歸宿。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內心深處多了一份淡然、多了一份從容。

在盧老家中,你時刻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新鮮的草果,隨便一根細繩,敲個鐵釘便把它晾曬到了屋簷下。時間的流逝,鮮草果漸漸變幹。在這樣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融入的是人生對萬物的淡然。或許就是這個樣子,放入湯中才更加入味、芳香。

鋪放在竹笆上的幹醃菜,顏色正變得誘人。可能你會不可思議,但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騰衝人來說,光從顏色上便能判斷出幹醃菜味道的好壞。便能聯想到它給味蕾的強大沖擊力。

釘子上掛了許多晾乾的豬皮,正當我疑惑時,盧老告訴我們,這是做土鍋子的泡皮,我恍然大悟。每當過節或朋友到訪,盧老都會隆重地端出豐盛的土鍋子來招待朋友,孔老夫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這體現的淋漓盡致。淳樸的民風孕育著熱情的村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淡然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臨近傍晚,天氣漸涼。盧老喜歡約上幾個夥伴坐在家門口的青石板上,抽著自制的旱菸,聊著家長裡短。疲倦、惆悵彷彿都隨著一縷縷青煙而消散於天地間,留下的是對於生活的美好憧憬。

盧老家,是小鎮裡很尋常的一家。盧老對生活的淡然,也是小鎮千萬人中都有的態度。我在想,是什麼讓村民們“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那便是小鎮深厚的生活底蘊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