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我,一个东北人,走到哪都要被问在家打老婆吗?

我,一个东北人,走到哪都要被问在家打老婆吗?


▎来吧,互相伤害吧

——“啊?大俊,原来你是东北人啊,东北人不是很爷们吗?你这么娘……”

——“哈哈,我不是东北人,我是湖北佬(职业假笑)。”

我,一个东北人,走到哪都要被问在家打老婆吗?

人在江湖,早已练就了一张不锈钢的脸,对于那些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中伤,心情好的时候我一定会华丽反击,可如果对方长得很丑陋的话,我一般就笑而不语了。

虽然这种问题我一年中能从不同的人口中听到无数次,但是他们震惊浮夸的老脸却长一个奶奶样。

我就不明白了,男孩子长得娘一点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么,喝你家水了么,用你家电了么,我娘得又不严重,娘一点怎么了,况且,是你在跟我谈恋爱么?

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小姐姐喜欢我操着一口浓厚的东北普通话然后娘娘地和她们聊小秘密?

黑我,我能忍,可是有的人非要问我一些关于东北的奇奇怪怪的问题,那本宝宝就要黑化了,得让你感受感受东北狠人的社会:

“大俊,东北人上班之前都要打老婆吗?”

“是啊,有老婆的打老婆,没老婆的打女同事。”

“大俊,你们东北人是不是只会喊麦老铁666啊?”

“是啊,我们东北地大,通讯全靠吼,冬天不舔铁都活不到成年。”

在无数tag的“冷嘲热讽”下茁壮成长,我也渐渐地“学以致用”,将身边的人一顿荼毒。

我,一个东北人,走到哪都要被问在家打老婆吗?

▎如今,地域黑的战火已经从现实生活烧到了互联网

东北和河南已经满足不了黑子们的表达欲,趁着互联网还没实名制,赶紧脱下裤子来波犬式互黑。

滴滴滴抖音瞧不起土味儿快手,逼乎和渣浪不共戴天,小清新豆瓣与直男癌虎扑有杀父之仇。

抖音女孩说:“千万不要爱上一个跳社会摇的男孩,他们抽烟只抽煊赫门,一生只爱一个人。

在39度高温下的马路中央冒着被大货车碾压的风险,只为游艇钻石雨,这太土味儿了。”

可快手男孩也看不惯抖音女孩:“只要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个背影杀手,嘤嘤怪就会立马脑补一个‘小哥哥小哥哥我有个东西要给你,把手张开,我你要吗?’的玛丽苏剧情;坐地铁时也要挤到扶手旁边,在小哥哥的手边上下游移,瞬间戏精附体。下次老子一定带刀出门,一刀一个嘤嘤怪。”

易烊千玺后援会会长也在微博发了长图:“在逼乎上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人人都有一线城市的户口,热爱健身烘焙花艺,乐器发烧友,精通两门外语。毕业后自主创业,很快就获得了民间资本家的A轮融资,当上总经理后却因为看透世俗,辞掉职位一个人跑去小众国家过着无社交生活,在逼乎就是要认认真真地胡说八道。”

而逼乎上的人认为,微博玩家无非就是“转发这条锦鲤,接下来三天你会出现一件让你开心到哭的消息;转发这头虎鲸可以吃掉别人的锦鲤,运气比别人更好。”剩下的则是种草带货、解除水逆、出轨吸毒、网红炫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易烊千玺我喜欢你,全是他们玩剩下的。

可明明这些软件我们都玩过,却硬要站在上帝视角鄙视众生。

我,一个东北人,走到哪都要被问在家打老婆吗?

▎社交鄙视的背后是一张张血淋淋的标签

80后diss90后炫富,90后嫌80后油腻,然后两拨人再合起伙来瞧不上00后,可试问苍天谁还没年轻过呢?

从高中时候的互相暖说说到现在的朋友圈投票,从微博上转发锦鲤大王到在知乎上分享人生鸡汤,我们在一边撕掉自己的标签同时一边被贴上新的标签。

人们都喜欢放大共性而忽视个性,把一具具独立的个体抛在大环境里求同存异,然后再一棒子打死所有试图反抗的挑战者。

当我们费劲心思终于从自己身上撕下那个不喜欢的标签时,别人又会继续给我们贴上新的标签然后再分到一个新的类别,懒惰果然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在这个到处贴标签的时代,人人都是受害者

每当有人在网上黑东北人都是黑社会大哥的时候,网蛆就会跳出来显摆自己有多么的大公无私:

“讲真,东北就是这样的,客观来讲我认识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现在东北人需要的不是强行辩驳,而是要自我提升和改造。”

最可恶的往往不是跟风狗,而是这种圣母婊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把你身上的标签锁死。吃着东北的粮,骂着东北的娘,以偏盖全疯狂gank己方水晶。

被贴上标签的我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随之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我不得不承担这些标签背后的种种形象和评价。而这些刻板印象存在于大众中,久而久之,我不得不变成一个应该穿着紧身裤豆豆鞋、身高183CM+、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东北大哥。

有时,我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是否应该再爷们一点,说话声音再粗一点,甚至应该去做个大腿拉伸手术,争取满足外地人对东北爷们的所有幻想。

▎习惯了在意这个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就会失去自我

标签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带着一种心理暗示在告诉自己我应该怎么做。

小时候,妈妈会对老师说:“咱家这孩子胆子小,麻烦老师能帮忙多照看一下。”于是我就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这种神秘力量一直主宰着我的童年时期。即使上课很想回答问题也不敢举手,即使超级想上厕所也要憋到下课。我一直在暗示着自己:我很胆小,我是个胆小的孩子,我应该做胆小的事情。

我,一个东北人,走到哪都要被问在家打老婆吗?

▎标签是时间走过的印记,喜欢就留下,不爱就扯掉

贴标签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而且这是一个必须要贴标签的时代,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三尺厚的标签。

我的人生像是一张白纸,在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在这张白纸上贴下了“李大俊”三个字,后来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给我贴上了“胆小”,15岁的时候被这个社会贴上“非主流”,高考的时候被老师贴上“学渣”,大学期间被贴上了“网瘾少年”,好不容易毕业了又被贴上“混吃等死”。

我把这张人生之纸挂在胸前任人宰割,同时自己也磨刀霍霍面向一切。

我有弱点,所以我一边抽泪一边撕掉自己不喜欢的标签;我有锋芒,所以我也用双眼将字母烙在别人身上;可我也更清楚,最合身的还是自己选的模样。

我挂着三尺厚的标签走在平凡之路,面对行人们形形色色的赞美和指责,或抨击或自嘲,到头来就只是为了一句:生而为人,死于独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