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男子收藏34棵古槐,自己估價600萬,原來還有那麼多講究


2018年3月30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風景區東門古槐館,館長刑建文正在介紹他收藏的古槐。這些凝聚了他十幾年光陰以及投入50多萬元收藏的“寶貝”,每一件都傾注了他的心血。為了更好地發展,現在欲600萬元出手轉讓。

今年50歲的刑建文,是緊臨浮來山風景區東側的刑家莊人。年輕時,他放過幾年羊,並逐漸對製作動物標本產生了興趣,從而成為當地製作動物標本的知名人物。“我給客戶製作的動物標本,都是放在根雕上的裝飾品。有一次在和客戶聊天過程中瞭解到,現在散落的民間的很多古槐樹非常有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刑建文介紹,自從對古槐樹產生了興趣後,他就不斷地收集資料,研究古槐的歷史文化。

刑建文說,古槐樹就是國槐,生命力極強,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在古代官場,有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徵,古漢語中“槐宸”指的就皇帝宮殿的意思。此外,槐樹還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託,具有吉祥和祥瑞的象徵等文化意義。過去民間分家立戶時,一般也要在家裡栽植槐樹以求吉祥,寓意門前一棵槐,財源滾滾來。


“我收藏的這些古槐,樹齡最長的約200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得約600年以上。”刑建文介紹,西漢時期城陽王劉章親手栽植的這棵古槐,至今就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鎮館之寶。自2008年開始,為了尋找古槐,刑建文的足跡踏遍莒縣及周邊縣市區,因為莒縣是一座古城,在古代,夏為莒部落,商屬姑幕國,周為莒子國。在莒縣,過去幾乎每個村鎮都有幾棵百年古槐。

槐樹的“槐”字,是由一個“木”字和一個“鬼”字組成,取“鬼-人死身體入土,靈魂歸祖廟”之意作參照。在古代,人們認為槐樹是“守土樹”,一般栽在村口或廟門前,以期望遊子葉落歸根,魂歸故里。借“懷”聲表示遊子懷念故里,不論浪跡何方,總能記住村口或廟前的那顆大槐樹。

“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至莒縣的很多村莊,都有百年古槐,有的村莊古槐至今還枝繁葉茂。”刑建文介紹,民間流傳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中,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樹下結成了夫妻。每一棵古槐樹都有一段歷史,有一段故事,其文化價值,遠遠大於其自身的價值。


為了收藏這些古槐,刑建文也吃了不少苦頭。34件收藏品,有的從村民手裡收購,有的是從藏家手裡收購,最貴的花了幾萬元才收到。刑建文介紹,收藏每一棵古槐,其過程並都不是一帆風順,大多數都是經歷一翻波折後才最終到他的手裡。“有一次我到莒北一個村看古槐,想買下,主人以為我的騙子,用棍子把我打跑了。”刑建文說,因為村民們的意識不一樣,一些古槐都被村民們當作柴火燒了,有的直接放在地裡爛掉了,根本沒有意識到其文化

刑建文坦言,最近這兩年他再也沒有收到過古槐了。隨著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對古村落的保護,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這些古樹木對發展旅遊業,提升歷史文化的重要性,村裡即使有古槐樹,出多少錢都不賣。

“只所以想把收藏多年的古槐出手,是因為堅持了這麼多年,投入了50多萬元建設的這座古槐館,遊客參觀免費,光房子的租金每年近2萬元,沒有別的收入,已經入不敷出。”

這些年的堅持,就是靠著平時給人加工點根雕茶桌、茶盤、根雕筆筒,以及改裝根雕雕刻機為生,掙點錢以補貼古槐館的日常運營費用。刑建文說,600萬元轉讓或者合作的形式運營都可以,他希望找到有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