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19考研:你的複習進度怎麼樣了?

19考研:你的複習進度怎麼樣了?

有時,在考研複習的時候難免要看看別人的學習進度,這時,發現自己比別人學的慢的時候,我們難免會受此干擾,或進入瘋狂“趕進度”的狀態,或開始質疑自己。但是,仔細想想,你到底為什麼學的比別人慢呢?難道就沒有改變的辦法嗎?

進度慢的原因

1.盲目比進度

每個人的考研複習方法不一樣,即使是同一門科目用的參考書目也會不同。這時去比較進度是毫無意義的。

比如,同學A複習專業課不看課本只是看講義和視頻;而同學B是結合課本一起看講義和視頻的,進度自然比較慢。可是同學B看到A這麼快後,心裡就會變得比較慌,開始糾結要不要繼續看不看課本。

在這種情況下,進度慢其實是正常的。畢竟學習方法不一樣嘛。但是,別人的學習方法就一定是好的嗎?其實不然,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應該運用的方法,即便看課本比較慢,但你只要掌握了,就沒有什麼大問題,這其實是假性的複習進度慢。

2.喜歡刨根問底

在剛進行考研複習的階段,由於大部分都是新知識。這時候,有一部分人喜歡刨根問底,講究徹底的理解,比別人思考的更細緻更周密。在同樣的時間下,自然就會顯得進度慢一些。

但是,如果有持續看過小編的文章就會知道,這種愛刨根問底、瞭解深層含義的思維方式其實是走向高水準考研人的一個重要通道。

如果你是因為這個而比別人進度慢,那你不是“笨鳥”,相反,應該是懂得養精蓄銳的聰明鳥兒。小編認為你可以繼續這樣“慢”下去,畢竟短短的學習慢,帶來的是高效率學習,而這就已足夠抵消那些你浪費的時間。

3.逃避困難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不會的數學題等等。如果你總是刻意避開它難度大的部分,挑容易的做,結果就會效率低下,也就是所謂的慢。

而這類同學,不是被智商耽誤,而是被自己的懶惰所耽誤。他們或是不想花費更多的經歷去解決、思考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或是沒有自信心,本能認為自己不行而去放棄解決。

4.對學習不感興趣

對所學的科目不感興趣甚至達到厭惡的程度,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不集中注意力,投入的精力不足。學的也會比別人慢些。

其實,有此種心態也不是不能考研,但是過程會比別人更痛苦一些。畢竟你是在學習的痛苦上又要加上一個不喜歡的痛苦。

5.理解力較差

還有一類同學天生理解力較差,發現事物本來面目的能力有些弱,因此,在學習階段會比別人相對慢一些。

或者是,你被別人、觀念控制的太多,平時已經習慣了填充式的獲得,而缺少自己的學習和思考。而面對考研這一個很需要自學自己去悟的領域裡,你自然會比別人相對慢一些。

也有可能,你天性思維比較跳躍,不擅長長時期專注在一個事情上,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效率肯定就比不上其他專心的同學了。

但是,即便是一隻“笨鳥”,難道就不配在藍天中翱翔嗎?當然不會,沒有哪個老師說他討厭笨學生的,他們討厭的都是不用心不努力的學生。

其實,我們普通人的智商水平都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我們不會像金庸筆下的郭靖那樣笨,也不會像黃蓉那樣過目不忘。因此,無論你是真的所謂“笨鳥”,還是披著“笨鳥”的外衣,其實現在的差距是可以努力追趕上的。

笨鳥先飛的學習方法

1.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思維的差別。毋庸諱言,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是思維的差別,也可以說是思考的差別。

考研也是如此,有人思考得簡單,有人思考得複雜;有人思考得全面,有人思考得片面;有人思考得深入,有人思考得膚淺;有人思考得縝密,有人思考得粗疏;有人思考得遠,有人思考得近。

只有善於思考,才會對問題有深入的理解和明晰的判斷。而考研對考生對理解運用知識的考查,也正是體現在此處。

2.複習計劃把握複習節奏

考研是有明確時間要求的,制定計劃自然也是。在最終的考試到來之前,必須合理規劃好自己的複習時間。往大的方面說要分成三階段:基礎、強化、衝刺。往小的方面說,長計劃,短安排。

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每看完一遍專業書需要用幾天,都得有明確規劃。這不是要你跟別人比進度,而且要你把握自己的複習節奏,避免前松後緊、臨陣慌亂。

3.擠時間,講效率

考研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時間安排計劃表,閒散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小時為單位,中間休息10-20分鐘。

4.閱讀經典,思維拓展

閱讀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考研成績的高低,許多考研學霸在分享經驗時都提到過這一點。考研本身就是一種很見功夫和能力的考試,不管是考研英語,還是專業課的考試內容,熱點眾多,信息量大,通過閱讀大量專業文章,可以把握住當前的理論前沿和學術焦點,而考核內容往往藏匿於此。

建議同學們經常翻閱一些與專業相關的雜誌、期刊,關注專業動態,注意對所報考學校所持學術觀點。大家在有餘力的情況下還可以適當"深閱讀",讀一些與考試內容不直接相關,但可以開拓學科的視野、擴大知識面的"課外書",尤其是一些學科內大家的著作,應重點關注。

5.有效的管理複習方法

有效複習的核心是做到五個字:想、查、看、寫、說。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後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並做上記號,以便總複習的時候,注意複習這部分內容。

(5)說:就是複述。如:每天都複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週末複述一下自己一週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突飛猛進。--此法用於預習和複習。

6.必備一本錯題集

其實大家在平時做題或看書時會發現一些自己總出錯的,但是類型比較新穎的題目,這時大家不妨用本子把題目和解題思路摘抄下來,並把此類題目整理到一起,經常翻一翻,這樣就變成了一本非常有用的錯題檔案。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可用16K的橫格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題;

第二部分是錯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複習時,搭眼一看還不會,就問自己: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找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繫起來,寫下來。

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麼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

第五部分是複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複習一次,怎麼複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此法比較適用於理科。

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於把高分拿在手。

其實,這世上有兩種聰明人:

一種是天生思維較快,一般被稱作有天賦。但是,這類人往往由於太快獲得了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忘得也會相對快一些;

還有一種,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陷,但不氣餒,付出更多努力去獲得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笨鳥先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