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教師必懂的“長善救失”藝術

01

教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就是一個為國家育才的過程,拿經濟學的理論說,就是有利社會福利的活動,有投入有產出,輸出了我們的"人力資源",是社會持續發展進步的源動力。

自古以來,教育都受到尊崇,各種論斷、方法、指導等層出不窮。而現代有關教育的各種論文、學術更為海量,令人眼花繚亂。其實我們古人早就給我們提供了最為經典教法指導,堪稱教學藝術的經典——

長善救失。

《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這段話說的是:學習的人有四種毛病,作為教師必須知道的。有的學生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學生蜓蜓點水,淺嘗輒止;有的學生急於求成,專找捷徑;有的學生畏首畏尾恩,遇難即止。這四種學生,心思沒有完全相同的。教師要知道學生的心思,才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教書的人,就是善於發現並糾正學子的失誤之人。

02

長善救失,即長其善(擅),救其失。意思是說教書的人,要善於發現學子的長處,引導學子糾正自己的錯誤。重視因材施教,善於因勢利導,將缺點轉化為優點。

要做到這個教育藝術,首先要全面瞭解學生的個性差異,這也是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多樣性,瞭解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

教育不是把一個五音不全的學生訓練成歌唱家,也不是把一個平衡能力不好的學生訓練成體操運動員,更不是把一個心靈手巧的學生套在應試教育的"模子"裡變得毫無活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表明: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優勢,或體育,或音樂,或舞蹈,或寫作,或文學,或邏輯……

教師就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長處,彌補短處,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積極的發展。

這就是教師必懂的"長善救失"藝術。

03

因材施教的意識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是"長善救失"教育藝術的高手!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孔子的"長善救失"的教育藝術:他能夠根據子路逞強好勝的性格,建議他聽到正確主張時,還要問父親和兄長再做;而根據冉有的性格謙遜,孔子則鼓勵他聽到正確的主張立即去做。

這個典故能夠穿過歷史的氤氳,流傳千年,不只是因為因材施教是每個教師追求的極致,而且也是每個學生都向往的境地。

04

社會在變遷,時代在進步,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材施教卻越來越難做了,"長善救失"並不好做。

首先從思想上接納學生的差異,"一碗水端平",真正給不同學生的相同的"愛",就是關注。這一點,做起來很難,好多教師抱怨都有自己喜歡的"那一款",也有自己討厭的"那一款"。這樣的話,很難了解學生,更談不到尊重學生了。

其次要採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唯一的標準就是成績,把好多學生都打壓了。有的教師採用的一個班有"合作之星",有"學習之星",有"服務之星",有"微笑之星"等等,展示了學生不同方面的優勢,全班學生優勢互補,團結合作,有利於學生個體的發展。

最後教師要有耐心,精心呵護,取得成績,及時表揚。不要失去教育的最佳時機,多和學生溝通,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真真正正發揮孩子的長處,把短處不起來。

教師必懂的“長善救失”藝術

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李老師上心理健康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