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河南印象(隨筆)

前段時間,有幸去河南參觀學習了兩個多月,回來後,一直想寫點什麼,卻又一直沒有動筆。每天忙忙碌碌的,有時間了沒心情,有心情了沒時間,日子就在懶散與拖延中過去了......

在河南的這兩個多月,感觸頗多,所以還是決定拿起筆寫一寫。 雖說河南與河北只隔了一條河,我卻從未去過,對於它的印象,也大多來自耳聞或者中學時學過的一些地理知識。這次真的到了河南,很多的人與物讓我有了更新的更直觀的認識,感觸較多的有兩點:

河南印象(隨筆)

第一,對河南“人”的印象:熱情,真誠,樸實,厚道 !

一直以來,“耳聞”中的“河南人”都不怎麼樣,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劣根性”。不管在哪,一提到河南人,似乎都“聲名狼藉”。但真的和他們接觸了,才發現遠不是那麼回事.

我第一個接觸到的河南人,是在開往鄭州的列車上.我這人一向喜歡深居簡出,平時出門不多,偶爾出個門,坐回火車,也都是時刻提高警惕,唯恐碰上個壞人或者恐怖分子.

今天,此時,在這個開往“河南”的列車上,帶著長期以來對“河南人”所形成的“不良印象”,我的警惕與防範當然就不用說了。 上車後,放好行李,先“偵察敵情”——用眼睛飛速“掃描”周圍情況,以做到“知己知彼”。可能是因為是動車組吧,票價較高,一人一座,基本沒有“揹包羅傘,扛著行李”的民工,心裡稍稍放鬆了些。 坐在旁邊的是位男士,40多歲,戴著眼鏡,還算斯文。我是向來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的,對這位鄰居,只是快速看了一眼,沒有說話的打算。沒想到,他卻主動開口了,問我去哪裡,幹什麼,等等問題。出於禮貌,我都例行公事地不冷不熱地一一回答。接下來,不等我發問,他卻誇誇其談地介紹起來,從他的身份,此次出門的緣由一直講到河南的工業農業人文地理,原來是個地道的河南人,並且是個“河南通”!聽他說得頭頭是道,我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起來!嗯,對河南瞭解的可真多,聽著他的介紹,我對河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路上,一直在做聽眾,心裡卻暗暗佩服這個人,挺了不起的,肚子裡有貨,口才也好,而且熱情健談,比印象中的河南人強多了嘛!臨下車,他遞給我一張明片,並說道“有事聯繫”,我說了聲“謝謝”便匆忙下了車。

到了出站口,早有河南科技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在此等候,一位老師打車將我送到了學院,並安排好了住宿,還盛情地邀請我觀看校園裡的菊花。此時正值深秋,校園裡到處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菊花,漂亮極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這麼美的菊花,再加上老師的熱情,陌生與不適感一下消除了不少,心情放鬆,情緒也高漲起來。

接下來的日子,培訓正式開始。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幾乎天天和河南人打交道:上課的老師,校園裡的學生,餐廳的師傅,以及到企業參觀考察過程中接觸到的員工。但所有這些河南人,無一不是熱情好客,真誠友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要不是這次來河南親自見識了,可能對河南人的印象就那麼一直定格下去了!自此也明白一道理:有些事不能“道聽途說”,要記住“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河南印象(隨筆)

第二,對河南“物”的印象:城市美,景點多,尤其是山多。

這次在河南主要考察了鄭州、洛陽、開封三個地方,三城市坐落在坦蕩無垠的大平原上,依偎著祖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當我們乘著大巴駛入鄭州城時,見到的是一個標準的現代化城市,特別是近幾年崛起的鄭東新區,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牡丹城”洛陽美麗可人,我們參觀的季節恰是秋末冬初,牡丹已寥寥無幾,頗為遺憾!據說洛陽牡丹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名甲天下,已有1500年的栽培史,現有500多個品種。每年穀雨前後,“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人潮,流光溢彩,萬人空巷,蔚為壯觀! 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的開封,是座文化底蘊異常豐厚的城市,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的顯著特色。 一同來參觀的同仁都說,沒想到河南這麼好,想象中的河南和眼裡所看到的根本無法比,相差甚遠!這也表明了河南發展速度之快,更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參觀考察現代化都市之餘,對河南的山山水水,風景名勝同樣來了個徹底“領略”——嵩山少林寺,嵩陽書院,龍門石窟,太行山,萬仙山,碴岈山,白馬寺,包公祠,大相國寺,皇城相府,三門峽...... 對了,還有電影《舉起手來》的拍攝地——郭亮村,位於太行山裡的一個小山村。風景非常地美,讓人流連忘返!還有電視劇《紅樓夢》開頭那塊石頭的拍攝地......叫什麼山?忘了。

總之,河南的名勝古蹟非常多,尤其是山多,而且很多山都很奇特,是在任何地方所見不到的。

河南印象(隨筆)

作為一個河北人,我是第一次去河南,雖然為期只有兩個多月,但卻對這裡留下了很深的很好的印象,希望自己有時間還會再去,也希望朋友們有機會去參觀參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