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高職院校遇到生源危機怎麼辦?不妨像他這樣思考解決之道

高職院校遇到生源危機怎麼辦?不妨像他這樣思考解決之道

4月25日下午,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編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正式對外發布。

一讀EDU(id:yidu_edu)也作為媒體觀察員全程參與了藍皮書發佈會,發現其中有1篇來自民辦高校管理者的研究成果值得分享給大家,尤其是其中的分析框架和思路,很適合被應用於分析其他問題當中。

所以,一讀EDU特意撰寫本文,以饗諸位。大家在關注文中觀點的同時,不妨也參考、學習下作者的分析框架。

高職院校遇到生源危機怎麼辦?不妨像他這樣思考解決之道

1

到2020年,陝西超50%高職院校難以完成招生計劃

胡建波是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校長,擁有工程、管理、教育等多學科背景,在給其它高校做諮詢時,他常會從自己掌握的多套方法論中,挑選一個展開分析。

具體到分析每一個學校所在省份的生源市場變化趨勢時,他的分析框架就是,基於政府部門權威資料的測算。

前段,他專門分析了陝西省高職院校的生源市場。

數據

首先,他關注了陝西省的人口變化趨勢。

1990年,陝西省出生人口為77萬人,達到高峰,但此後就一路下行,至2005年,全省出生人口穩定在36-38萬人,而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出臺,出生人口規模又有所回升。

出生人口自然會影響入學人數,但人口也會流動,如果要全面預測入學人數,還需將人口流動也考慮在內。

自2010年以來,陝西省淨流出人口穩中有增,而且,流出人口不僅僅以勞動力為主,還包括學齡兒童:2011年,陝西0-14歲常住人口為571.9萬人,到了2014年,就降至532.2萬人。

出生人口、學齡兒童規模下降會傳導至高等教育階段,導致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減少,進而放緩陝西高等教育在學人數的增速。

胡建波認為,陝西高等教育的增長已經出現負增長。

在這種人口變化大背景下,陝西省高職招生人數近3年來呈現快速下滑態勢,已由2014年的13.5萬人跌至2017年的10.6萬人。

而且,這種下降趨勢還在繼續,位於地市的高職院校招生變得更為困難。

“預計到2020年,陝西超過一半的高職院校招生計劃將難以完成。”胡建波說。

高職院校遇到生源危機怎麼辦?不妨像他這樣思考解決之道

數據來源:陝西招生考試信息網,www.sneac.com。(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2

探因丨現行教育政策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陝西高職院校招生困難的癥結在哪?在胡建波看來,不能把板子都打在高職院校身上,除了要歸咎於教育人口的急劇下降外,還要拷問與社會需求不相匹配的現行教育政策

他認為,政府不宜再堅持“高中與中職基本相當”和“本科與高職基本相當”的政策提法。

先說“高中與中職基本相當”,這一政策雖然旨在發展中職教育,出發點很好,但在實際執行時出現問題:限制了普通高中招生規模,而初中畢業生又更願上普通高中,造成中職輟學率高,高中生數量也有所減少,從而進一步縮減了高考生源。

高考生源下降後,礙於“本科與高職基本相當”的政策影響,出現以下兩種傾向:

一方面,本科院校為維持辦學規模,就不得不招收高職學生,陝西14所應用型本科試點院校中,有5所出現專本計劃倒掛。這就既對高職生源形成擠出效應,影響其完成招生計劃,又使本科院校不能聚焦發展定位。

另一方面,大量考不上本科又不想讀高職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只好選擇復讀,導致陝西高考復讀率居高不下,每年有5-6萬人參加補習,補習率居全國第一。

為了提升高職的吸引力,陝西省也曾有過嘗試,於2015年出臺政策,要求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招生計劃最高可按全省高職(專科)畢業生總數的15%確定。

然而,受制於高職院校缺少對專升本的政策宣傳和動員,導致報考率持續低迷,專升本考試又以文化課成績為主,易打擊高職學生升學信心,“專升本”缺乏與本科院校進行銜接的課程和學分互認機制,需要5年時間讀完,比同時參加高考的普通本科生推遲一年畢業,影響學生就業等因素影響,專升本實際升學比例不超過5%,幾乎處於“斷頭路”的狀態。

高職院校遇到生源危機怎麼辦?不妨像他這樣思考解決之道

資料來源:陝西省招生考試信息網,http://www.sneac.com/,2014年專升本報名人數數據缺失。(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3

建議丨突破兩大現行政策

分析完原因後,胡建波對症下藥,提出了5點政策建議。

通俗來講,就是“適當壓縮中職,想辦法穩定高職規模,並轉變高職職能,再打通高職和本科院校銜接”。

其中的關鍵就是,按照學生和家長的選擇意願,適當突破“高中與中職基本相當”和“本科與高職基本相當”的政策。

胡建波希望能提高高中招生比例和本科計劃比例,如此一來,一方面,擴大了高考生源,另一方面,也將減少復讀和棄學人數,解決本科和高職院校的生源問題,既有利於穩定高職院校辦學規模,又有利於本科院校專心辦好本科。

為了穩定高職院校規模,政府也要轉變發展思路,從重點建設向均衡發展轉變,例如,統一生均撥款,加強薄弱學校建設,以全面提高普通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

高職院校的社會職能也要轉變,胡建波建議借鑑美國社區學院經驗,將高職院校的主要職能轉變為:

第一,培養面向職場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第二,提供與本科學校學分互認的轉學教育;第三,為所在區域和有關產業提供職業培訓服務。

“打通”指的是打通專升本通道。

從招生考試層面,取消全省統一專升本考試,由學校進行自主招生;從招生院校層次上,要求重點大學也應和普通大學一樣,招收專升本學生;從培養模式上,探索“2+2”專升本聯合培養模式,讓學生經過2年專科學習後直接進入本科學習2年。

多策並舉下,將顯著提升專升本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有效提高專升本的實際升學比例。

以上舉措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系統工程,胡建波認為,還需要一些配套政策支持。

尤其是可以選取幾個省作為試點,成立“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突破“本科與高職基本相當”“高中與中職基本相當”的政策約束,以系統解決中職、高職院校面臨的生存困境,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嚮應用型大學的轉型。

高職院校遇到生源危機怎麼辦?不妨像他這樣思考解決之道

4

小結

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胡建波回答一讀EDU(id:yidu_edu)提問時表示,他的上述建議主要還是針對陝西省所提出的,並不見得適用於其它省份。

他的分析框架倒值得其他高校管理者借鑑,特別是在分析學校招生前景時,不妨可考慮像他一樣,藉助地區出生人口、人口流動、適齡人口、招生計劃、實際完成情況等數據綜合分析。

此外,他認為,我國教育系統的一系列問題不能孤立來看,要從系統觀出發去分析,特別是要解決好各個教育階段的均衡發展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