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在這裡,一切都能出賣”,法國小說家左拉在《陪襯人》裡這樣形容十九世紀的巴黎。

人們仔細打量著別人,外貌、衣著、地位,甚至是感情,都被量化為金錢,放在櫥窗中待價而沽。執行這一交易的紳士淑女們,也心照不宣地藏著心思,用巴黎的繁華遮住這並不光彩的真相。

而小仲馬筆下“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劇卻掀起了這塊遮羞布的一角。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瑪格麗特也曾是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一員,她揮霍享樂追逐財富,依靠先天賜予的美色氣質,在一場又一場舞會中央吸引名流

——他們追求的僅僅是瑪格麗特的美貌,作為回報她也努力滿足著他們的虛榮心,所有的一切看上去更像是一樁買賣。

可阿爾芒的出現卻是個意外。這個青年人用他的真誠真情打動了瑪格麗特沉寂已久的內心。

於是,瑪格麗特義無反顧地拋下過往富足的生活,賣掉房子和馬車去追隨他;當迪瓦爾先生要求她為阿爾芒的前途而放手時,她不捨卻又堅定地離開;面對阿爾芒的質問和報復時,她溫柔而寬容地選擇原諒。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其實啊,當瑪格麗特願意為了迪瓦爾一家的前途放棄愛情時,她的犧牲精神足以證——她不再是曾經墮落貪歡的上流妓女,她愛生活有擔當,她值得所有人的敬重和敬佩。

雖然談不上“出淤泥而不染”,但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一見鍾情以及在這之後的種種還是令人刮目相看。也許這就是愛的力量。(@Grace)

可惜這些事情,和她山盟海誓的紳士們不知道,巴黎社會的名流們也不知道,他們依舊沉浸在權勢和財富的追逐中無休無止,“笑著交換幾句對她的回憶,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有一滴同情的眼淚”。

瑪格麗特,是像一朵茶花一樣的姑娘。可是,社會的黑暗和命運的不幸,使她不得不揹負上妓女的枷鎖。(@心情)

在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瑪格麗特這樣的煙花女子,很多情非得已流落風塵,但是純真善良有才情!像茶花女這樣的悲劇一幕一幕的上演!(@貓頭楊建芳)

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

這個社會對瑪格麗特式交際花的偏見和惡劣。

以下內容源自博庫圖書館共讀群書友評論

上期共讀書目:《茶花女》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借閱~


戀愛過程中的偏見

▷ 首先,冷酷而拜金的社會無法接受和容忍一個交際花擁有愛情。

他們說,“妓女的肉體慾望腐蝕了靈魂,感官刺激灼傷了心靈,荒淫放蕩麻木了情感,對甜言蜜語習以為常。即使有過真愛,也早已被賣掉了。她們的愛是出於職業習慣,而不是動情。他們看似防範嚴密,其實是精於算計。

人們不相信她們,人們不會祝福她們,只會嘲笑她們,認為她們不配得到愛情,甚至想盡辦法去摧毀它們。

(@peony)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 其次,面對交際花的身份,男方家庭的血緣至親往往會持反對意見。

正如人們常說,沒有父母祝福的愛情與婚姻是不會幸福的,無論是瑪格麗特的困境,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難題;畢竟當兩個人真正決定在一起時,所面對的不再是單純的一個愛人,而是一個陌生的家庭。

就在熱戀中的阿爾芒和瑪格麗特計劃著他們未來生活之時,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來到巴黎,他堅決反對這段戀情,可是阿爾芒堅持要和瑪格麗特生活在一起,即使這麼做會失去親情。

為了騙兒子離開對方,迪瓦爾決定繞過阿爾芒直接找瑪格麗特面談,整個過程可謂是軟硬兼施,甚至不惜用上了苦肉計。(@鄭為理)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 此外,和交際花相戀的伴侶啊,總會因理解與信任的問題產生誤會。

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除了被根深蒂固的階級差別打擊和摧毀,還有戀人間因理解和信任而產生的誤會與遺憾。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真摯而鄭重,可同時,這位痴心的貴族青年,感情熾烈,對愛的獨佔心理也很強烈,他衝動魯莽,患得患失,多次誤會瑪格麗特。

當父親使出計策,讓瑪格麗特重返巴黎的聲色犬馬,成為別人的情婦時,他信以為真,認為這是瑪格麗特的本性使然。對瑪格麗特重回人盡可夫的生活憤怒難當,旋即展開暴風驟雨般的報復。(@peony)


香消玉殞後的偏見

在愛人、社會的多重夾擊中,瑪格麗特還是死了,可即使是死亡,也沒有帶走社會群體對她“交際花”身份的固有偏見。

瑪格麗特臨終之際,那些投機客、中介、商人,紛紛拿著“貼了印花的借據來和她糾纏不休”,可恰恰是這些人,在風頭最盛時的她身上發了大財,對她無比的諂媚和奉承。(@wumin)

當瑪格麗特入殮埋葬之後,葬在她身邊的死者家屬得知她的身份,甚至還提出了反對她葬在這裡的要求,認為像她那樣的女人,應該和窮人一樣葬在專門的墳地。 (@peony)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而曾經那些拜倒在瑪格麗特石榴裙下的“藍顏知己”呢?

對於瑪格麗特的死,“誰也不會因此而掉一滴眼淚”。夫妻、情人關係如此,所謂的知已密友也差不多。在瑪格麗特遺物的拍賣會上,“女人中間雖有很多人是死者生前的熟人,但這會兒似乎對死者毫無懷念之情”。(@wumin)

由此種種,“我”藉著守墓人之口,表達了自己對人性尊嚴的強烈批判和控訴。“不管他生前都幹了什麼,來到墳墓,不管是闊太太還是流浪女,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待遇。”

正如《簡•愛》那句經典的臺詞——“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過墳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孟德斯鳩也曾寫道:“人生而平等,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沒有權利假借後天的給予對別人頤指氣使,也沒有理由為後天的際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 (@peony)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END-

小仲馬的《茶花女》:她曾墮落貪歡,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