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年輕人真的窮嗎?

領著五千的薪水,維持著一萬生活水平的那些人,當然窮得響叮噹了,他們最討厭還款日,但最慶幸的是還款日不一樣,所以才能拿信用卡還花唄,拿借唄還信用卡。

而有的年輕人,先不說在事業上有沒有拋棄同齡人,光是在存款上,他們就已經笑傲江湖了。就比如小e最近看到了一句話:“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同樣都是二十來歲,憑什麼有的人就能存到9萬,而我們年初立下目標要存3萬,過了半年卻發現距離目標還有5萬?!

小e看了看賬單,只要把購物軟件卸個乾乾淨淨,海淘代購全部拉黑,就能跨越一小步了……其實,除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以外,更多年輕人的存款,是一點一點攢下來的。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A,一位大學生,20歲出頭,在校時通過兼職掙了一筆錢,然後開始關注理財,時不時看一些理財相關的書籍,買了一些基金和定投。雖然基數不大,但幾年下來,再加上剩餘的的生活費存了將近4萬。

B,16歲做兼職開始存錢,進入大學以後,爸媽每月提供的生活費省下1000元左右。她也在學習理財知識,P2P或是基金定投都有涉獵,期間還自己購置了筆記本、手機,基本已經可以經濟獨立。

C,甚至年紀更小了,是一位高中生。一張銀行卡是父母定期打生活費,餘額1萬左右。另一張銀行卡是他暑假去漫展擺攤,一筆一筆攢下來的,平時幾乎沒怎麼動過,這讓他能夠自己做主一場歐洲旅行。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當我們還作為隱形貧困人口,掙扎在生死線時,不少年齡甚至比我們還小的人,卻早就開始為未來打算。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有的人因為擁有了一筆存款,所以也就擁有了金錢的管理權。因此開始學習理財,開始日復一日地記賬,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性、有度。

有的人所以開始計劃一些沒錢時候壓根不去想的事情,比如花錢報培訓班、網課,努力提升自己,比同齡人擁有了更多追求自己想要東西的機會。

有的人開始追求質感,不管是衣服、生活用品都會選擇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而不會盲目圖便宜瞎買,無意義的消費變得很少。不會花大量時間去找免費資源,因為早已是各大平臺的長期會員。

這時候是不是無奈發現,不只被同齡人拋棄了,就連小屁孩們風一樣的步伐都追不上了!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年輕時候擁有一筆存款,是怎樣的體驗?

大多數網友給出了同樣的回答:安全感。

不是說要把生活過得緊巴巴的,目標30歲以前存個多少萬。而是說,經濟獨立本來就是一個成年人的自覺。特別是步入社會以後,我們有了花錢的自由,但我們也要對自己負責:確保有足夠底氣,去面對變故。

畢竟,生活的風險太大了,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今年25歲的我,存款才9萬”

網友說:“讀大學時遇到電腦摔壞了、手機被偷了的情況,當時只能小心翼翼哭著告訴家裡電腦壞了手機被偷了。現在遇到同樣的事情,只要咬咬牙就能給自己換個更好的,大不了再努力存錢就是了。”

手機電腦這些,還只是花錢換點配置的事情。世界有時候特別殘酷,尤其當我們面對疾病的時候,能醫好人的只有醫學技術,這是銀行卡餘額才能買到的。

“年輕時候,有多少錢花多少錢。後來爸爸癌症,那時剛賣了房子,家裡有點錢,就轉到了ICU,他還是一個月時間就走了。從那以後我就明白了,錢能讓你在無助的時候,給你最大的底氣,讓你的親人能有更多選擇權。”

年輕不等於揮霍,任何時候,給自己留點底氣都不會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